首页  >  头条汇总
彭博社:中国经济让悲观论者再次失望

2013-09-27 来源:新华网

  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高盛资产管理部前主席吉姆·奥尼尔称,许多怀疑论者一直在强调中国经济即将崩溃。或许人们应当以更加怀疑的态度看待这些怀疑论者。

  彭博社网站9月26日发表吉姆·奥尼尔的文章称,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大概会达到9万亿美元,是美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是日本经济总量的两倍。

  在GDP年均增长7.5%,通胀率保持在大约3%,而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温和升值的情况下,中国目前每年为全球GDP新增1万亿美元的贡献,从而令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轻而易举地增加。

  在许多分析师看来,上述这一切都是不够的。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在2013年或许可以侥幸躲过灾难,并且在短期内能够勉强维持——但在明年(或许是后年),经济将出现困难。这种观点依据的是:如果中国经济真的这么好,为什么在中国投资总是赔钱?

  文章称,不明白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在明年一定会恶化。在中国经济放缓至目前7.5%的年均增速之前,各项主要指标已经表现出大幅下滑的迹象。这些指标,其中包括货币增量和用电量,目前再也不是红灯闪烁了。而每月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相应指标有所上扬。除非认为中国无论如何都在劫难逃,否则这些迹象是鼓舞人心的。这些指标表明,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以及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或许会出现更加强劲的增长。

  比较有想法的悲观主义者接下来会说,更好的经济增长信号源于某些增长难以为继的经济领域——比如城市住房市场和政府直接投资,源于影子银行的信贷过度增长,并不是源于消费者开支的普遍增长。

  文章指出,根据对中国零售趋势的密切观察,在排除通胀因素以及考虑到与工业生产趋势的相关性之后,尽管零售额不是直线增长的,但这一指标在过去三年里总体上是上涨的。这是一个相当好的迹象,说明中国所需要的经济调整正在发生。另一个迹象是经常项目盈余下降,目前大约相当于GDP的3%。

  在2008年之前,中国的对外盈余超过GDP的10%,目前已经降至GDP的大约3%,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中国经济前景当中的“不可持续”因素是经常项目盈余,并非经济增速,而中国已经完成了对这种盈余的必要调整。

  投资者在中国赔钱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经济状况真的很好,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文章称,这取决于如何衡量投资回报。的确,上证指数的被动投资者自2007年以来一直饱受煎熬,尽管在2008年底到2009年底有过一段大涨时期。然而,有多少投资者以这种方式投资?更重要的是,上证指数的上市企业主要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昔日赢家。如果中国经济正在调整——降低出口比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稳定性,摆脱对国企的依赖——那么从中获胜的投资肯定与以前的不同。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重大的结构转变时,盯个股比盯大盘更占上风。同样的逻辑适用于那些不仅希望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获益,还希望从中国的经济增长新推动力中获益的外国企业。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以实力让世界感到惊讶的时代尚未结束。中国经济实力基础的改变或许令中国的经济前景更加难以看透——但事实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真的是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