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穿越古今 只为那一抹清凉

2013-08-07 来源:凯风网综合

  天是越来越热了,我们吃着冰镇西瓜,遥想一下,在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几千年里,古人是如何熬过漫漫的长夏?

 【食物篇】

  古代冰淇淋店

  北魏时奶制品就很多,《齐民要术》载有各种各样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不过天冷才做,没说到夏天加了冰再吃。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这冰酪,与乳糖真雪相似吧。

  南宋杭州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虽然没加“雪泡”、“冰雪”字样,但不加点冰块,恐怕也说不过去。

 

  冰镇消暑小吃

  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由此可见清宫夏季用冰之一斑。

  另据慈禧的侄孙、曾于1900年随从护卫慈禧为躲避八国联军逃到西安的叶赫那拉岳超写于1962年的回忆文章《庚子---辛丑随銮纪实》说:“辛丑在陕度夏,慈禧要吃冰镇酸梅汤,关中天气温热,向无存冰,御膳房计无所出。有当地人建议,谓距长安城西南百余里之太白山,山中有一岩洞,深邃阴凉,内有千年不化之冰。因命地方官每日派人赴太白山运冰,供御膳房用。“

  【物品篇】

  早期酒具:青铜冰鉴

  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青铜冰鉴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

  中国古代,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夏季时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馆

  清代宫廷木质冰箱

  清代宫廷已经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是冰箱也是空调

  这种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科学合理,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为里,这样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质箱体。盖板通常为两块,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使用时可将活板取下,先在箱内放入冰块,然后便可以将瓜果、饮料等食物镇于冰上。箱底有小孔,可以随时排放冰水,保持箱内清洁;箱盖则雕有镂空的通气孔,用于散气通风,在保鲜食物的同时,亦可借助里面排出的冷气降低室内温度,进而起到“空调”的作用。

  由于木冰箱的成本较高,使用场合主要限于宫廷和上层权贵之家,因此流传至今的实物并不多见。

  收藏地:故宫博物院

  掐丝珐琅冰箱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冰箱同样为数不多,但其中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制品,却独具特色。

  这对掐丝珐琅冰箱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每件箱重102千克,高45厘米,上下均呈正方形,其中口部边长72.5厘米,底面边长63厘米。箱体为木胎、铅里,表面均采用掐丝珐琅工艺。盖面和箱体四周为缠枝宝相花纹,底面为冰梅纹饰,色彩艳丽,工艺十分精湛。盖的边缘采用鎏金工艺,并饰以“大清乾隆御制”款。箱底一角留有一个圆形小孔,盖面则有2个铜钱状通气孔。箱体两侧共有4个坚固的双龙戏珠提环,造型别致美观,便于搬运抬放。此外,每件冰箱还配有一个高31厘米、重21千克的红木箱座,四角包镶兽面纹饰,座的造型与工艺同样别致、精细,与安放其上的冰箱浑然一体。

  收藏地:故宫博物院

  唐代空调房

 【地点篇】

  山村野趣,无暑清凉

  我记得《甄嬛传》里有个情节,皇上对甄嬛说要带她去圆明园消暑,甄嬛的脸上是高兴的表情。圆明园当然也是个极佳的消暑地,不过这些避暑行宫里,不提及承德避暑山庄实在说不过去。自1703年康熙爷手里始建,历经近90年才竣工的避暑山庄一直是皇家的避暑胜地,山庄的呼吸里也要带着皇家休闲的因子。

芳诸临流荷韵

  离京城230公里的避暑山庄俨然是夏季消暑的好世界,这里极开阔,占地面积足有两个颐和园、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当年皇帝的车碾从京城带着热腾腾的风土而来,停马下车就要一头扎进山庄的清凉世界。先映入眼帘的,是丽正门,进主殿,康熙爷亲笔“澹泊敬诚”匾额在龙椅之上,这个全部由楠木所建的殿宇简约宁静,身处其中有缕缕楠木幽香,宁心静气是最好不过。当年皇帝在此处理朝政、举行大典,先听得钟楼九响,随后山庄内庙宇与外八庙钟鸣相合,当当声响回荡…… 历来有山有水的地方最凉快,避暑山庄也不能少了那一片湖水。北方的开阔山水间却借来了江南的神韵,湖面上洲岛错落,长堤、亭台满是绿树,江南的有名建筑也能寻得踪迹:蔓过荷花池,清晨,“嘉兴”的烟雨楼和湖面水雾缠绕不清,水波缓缓更衬得其风姿绰约;水心榭最通透,一边是荷叶满湖,一边是山峦叠翠,清凉满怀;隔湖相望的文园狮子园有苏州的风情,假山、湖石、曲水、小桥,这便是江南的似曾相识。

晨光普照水心榭

   在湖边兜兜转转,凉风总相伴,吹来的却像旧日时光,多少年前康熙与乾隆也曾漫步于此,这里的风景总与皇家息息相关。远眺群山,一座形似棒槌的石柱立于山峰之上,康熙帝赐名“磐锤峰”,不过看它的最佳地点不在湖畔,却在山峰之中,待落日余晖洒满石柱,整座山峰熠熠生辉,那景色才别致。既在山中,“南山积雪”亭和“四面云山”亭不可不去。听闻在南山积雪亭往南面望去,四季都能望见远处僧帽山上的积雪,而去南山积雪的路上林木成荫,甚是爽快,想来山庄的清凉蕴于山中,风中挟裹清凉沿山谷而下,再到湖面,借着点水的凉爽,扑送到游人脸颊。在另一山峪的“四面云山”一览众山小,山庄绿野山林尽收眼底,无怪每年重阳节皇帝都要选此登高,这样好的视野,情怀自是不同。

 

   话说皇帝每年要把好几个月的时间耗在避暑山庄,直到过完重阳才恋恋不舍离开,躲在山里纳凉,我也不愿离开,谁又舍得这里的清风山露、烟雨湖波?

  Tips:

  1、承德避暑山庄的别名热河行宫来源于山庄内有名的热河泉,泉水温热,即使隆冬季节仍热气蒸腾,在北方实为难得;

  2、避暑山庄周围另有12座各具风格的庙宇,其中包括外八庙:小布拉达宫、普陀宗乘之庙、普乐寺、普宁寺等,汉藏风格结合,宏伟壮观。

  隐于山涧,不知暑热

  遥望大唐,似乎唯有长袖善舞、繁华如梦的长安浮在脑海,长安太盛名,殊不知离它100公里左右的铜川深山里,大唐避暑行宫曾深藏其中,物不在人也非,我却于其间嗅到了一丝大唐遗风。

  车进玉华山,四面林木葱葱,山风里带着树木幽香。我记起之前看过的介绍,说玉华山海拔2401.67米,森林覆盖率占90.4%,数字最是无趣却最有说服力,车行其间,这绿果然是赏心悦目。既有树,海拔又高,玉华山的平均气温能比西安低10-12摄氏度,但这还不是玉华山最大的好处,它还有湖泊飞瀑,其中“崖顶飞瀑晴亦雨,碎珠拂面夏如秋”,只见了这句话就仿佛崖边飞溅水雾已至脸颊,这样的好地方,亏得高祖慧眼。不过圈地建宫的最初,这里叫仁智宫,是为解决突厥隐患的前哨阵所。后玉华宫才成为“玉华宫”,是太宗避暑胜地,而高宗时又被废弃,沦为玉华寺,短促的繁华一梦,才做了60年。于是凭栏吊古,这里已来过多人,杜甫最伤感,“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残破行宫连着国破山河,作此凄凉之笔是最感怀。不过我不愿伤怀,千年的时光已过,来此只为掬一怀清凉,寻一丝遗风。

  眼前玉华宫确是难寻踪迹,很难想象这里曾矗立大唐行宫,太子李建成在这里被扣押,宰相房玄龄在这里病逝……唯有肃成院似乎还能看到隐约的残垣断壁痕迹,许多出土文物珍藏于玄奘纪念馆。大唐高僧玄奘与玉华宫交集不浅,自玉华宫沦为玉华寺,他奏请高宗在寺内译经,耗尽心血,终译完《大般若经》后在此圆寂。玉华宫正殿便是当年玄奘译经处,苍松环绕, 静穆异常,他与众徒弟还在悬崖峭壁间开凿石窟,雕刻精美,用心虔诚。

石窟寺

  宫殿不在,但此处清凉却一同千年之前。湖水荡漾,悬崖飞瀑,还有什么比站在其畔更叫人心旷神怡的?转进山间,树荫蔽日,林间小道有沁人心脾的气味。没人管理的小道青草蔓延,幽静清新。若从高处俯瞰,树木浓绿堆叠,北方靠近西部的山地里还有如此醉人绿荫,当真难得。

清凉玉华宫

  Tips:

  1、玉华宫景区内建筑颇少,没有其他景区的嘈杂与如织人流,四周都是山水,可以安享静谧;

  2、玉华宫冬季有滑雪场,夏季则为滑草场,在草上滑行,想来体验也独特。

  参禅悟道,心静则凉

  三百多年前,一个特殊的客人登临五台山,前呼后拥,谨言慎行,客人满目虔诚,于菩萨顶大殿朝拜。香烟袅袅间,客人的真容显现,这个面容清俊的特殊客人,正是康熙帝。

五台山

  时光后退几十年,顺治帝的爱妃董鄂妃离世,这个心思细密而专情的帝王自此看破红尘,他要出家,到五台山当和尚。于是1660年的十月,顺治在西苑(如今的中南海)斩尽烦恼丝,此事被玉林和尚知晓,他极力劝阻开导,顺治感悟,最终留俗。这段与五台山相连的曲折故事真假待考,但康熙上五台山是为寻找父亲顺治帝的传说甚嚣尘上。这片古老的山地里藏着皇家的隐秘,于是,上五台山又多了一条不可不去的理由。

  避暑参禅,去五台山再错不了。五台山“清凉圣境”的名头自古有之,五座山峰(五台)的海拔都在2400米以上,从卫星图看下去,甚至有星星点点的白色积雪。这样的海拔之上,哪里还有酷暑难耐之感?

菩萨顶

  康熙帝的行宫就建在灵鹫峰顶(即菩萨顶),每每他来五台山,或西藏喇嘛来此,住的都是这里,菩萨顶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遥遥地,菩萨顶上的金黄已熠熠生辉。背景是峰峦叠嶂的绿,深浅不一,那是高山林木和草甸,北方山地的清凉源自透心的山风。盛夏天气,一级一级石阶攀上去,竟也没有大汗淋漓。

  菩萨顶上的寺庙金顶缘起于康熙帝。但凡与皇家沾边,没有彰显王气的金黄是不行的。按理佛国世界与世俗有别,但五台山上的庙宇却将禅道与皇权处理得恰到好处。庙宇的器宇轩昂间王气显露,但丝毫不触犯佛祖神圣。从佛字大照壁望上去,陡直的108级阶梯延伸,通往康熙帝所提的“灵峰胜境”木牌楼,也通往真正的庙宇院内。这108级阶梯有讲究,踏完它,就忘掉世间108样烦恼。礼佛,抛却世间杂念是必要的。走过当年的九龙吸水御路才算到得庙宇山门,这御路与故宫里的几乎相同,皇家行宫,总有些挥之不去的印记。庭院内古树林立,康熙、乾隆等御碑矗立其间,皇帝登临菩萨顶的所感所想皆在其上。其中一块颇具传奇色彩,碑上终年留有一个湿脚印,原因至今不详。上天王殿、带箭文殊殿、大雄宝殿,有菩萨的地方我不便多语,只是那大殿古朴而庄重,飞檐上铃铛随风叮铃,竟像梵音,我不敢说虔诚,至少静心,多少年时光雕刻,五台山的云雾间隐世这许多藏传佛院,五体投地,最干净虔诚的心灵属于那些最风尘劳累的脸。山间清风过,我闻见佛香与草木味道,凉爽满身。

菩萨顶

  Tips:

  1、菩萨顶后院“大锅院”,保留有明嘉靖、明万历、清嘉庆年间的铁、铜锅四口,为从前每年六月举行法会时,僧人在此施粥所用;

  2、五台山既为喇嘛教重地,佛事活动也不会少。农历六月中旬前后,五台山上有“跳布扎”活动,游人有机会一睹神秘佛事。

  浓荫绿水,林风清幽

  江南的夏是酷热的,但水乡除外。芦苇、树荫、绿水,木桨咿呀,摇晃间便驶入一湾清凉。木渎在苏州吴中,乾隆爷六下江南却要次次居此,龙心愉悦,风景必不能差。

木渎御码头

  御码头、御碑亭,还未进虹饮山房,乾隆爷勃发的诗兴撞上了山塘幽奇的古道,于是舞文弄墨,倒和山塘街风雅的文人气韵相合。山塘街的风骨是文人做的,一边是风情雅致潇洒倜傥,一边是崇文尚读淡泊谦和。虹饮山房正占着山塘街的好地方,门前是香溪,背后是灵岩,本就占着“溪山风月之美”。乾隆爷来虹饮山房不过是路过,听闻最初因为大雨阻了前去太湖的龙船,他想起在木渎告老还乡的大学士沈德潜,于是顺道瞧瞧他。沈德潜正是严家花园的主人,而严家花园离虹饮山房不过是200米的距离。到底是皇家气魄,乾隆爷一眼相中虹饮山房,于是,喝喝茶、听听戏,在虹饮山房住上一段时日也就自然而然。

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实是处清凉地。夏日里虽没有庭院深深,却也曲径通幽,它是通透的却又不能一眼看通透;它是园林,典型的江南性格又夹带些北方园林的郎阔。在这个江南小盆景里,九曲回肠,风景必要移步欣赏的。

秀野园

  木结构大门雅致大气,门匾“虹饮山房”四字还是宰相“刘罗锅”刘墉所提,刘墉随同乾隆下江南两次寓此,听闻与山房主人徐士元相交甚好。跨进大门,视野开阔,楼宇间没有小家子气的拘泥。虹饮山房的清凉藏在东园与秀野园,原就以老树奇石、竹林幽幽著称的东园是主人的起居处。秀野园则不同,水是其清凉精妙。三角梅形状的穿廊连着曲径悠悠,从这花形的门口望出去,蓝天底下是荷叶翩翩,中间穿插亭台楼阁、湖柳山石,画一般,构图很好。走上曲桥,荷香随风过,荷叶层叠连着树荫,满目青绿,随处一个通透的水榭里坐下,绿柳扶风,水光里也泛着绿,小憩片刻,身上已觉凉爽。若是下雨,可以想见雨声滴答还有满园沁人心脾的绿。

虹饮山房亭榭

  上陆地,走的也是细长石子拼出的路,幽奇雅致已无须多言。转入粉墙黛瓦间,树木清幽,此间最适宜品茗。渗入雨水的灰黑墙面年头初现,只有湿润凉爽的地方才有这样独特的年轮。竹啸亭隐在绿竹与湖石之上,通往它的小径淹没在一片浓绿里。蕉绿亭前的对联最能反映这绿:不惜浓荫消酷暑,致凭本色酿清芬。唱戏的春晖堂正准备开戏,咿呀的戏音隐约传来。私以为在邻水唱台听戏是最好,千回百转之音借着水声,最空灵动听。但虹饮山房的唱台却搭在高处,在它对面的高楼里听戏,视野极佳,声音听来空旷,遥想当年主人家的好茶端来,不是八九十度的滚水砌开,许是凉水里浸好的新茶,伴着凉风习习,听戏吃茶,再没有比这更叫人爽心的了。当年的乾隆必深得其中好处,念念不忘,不仅把他千年紫檀制的龙椅特意从灵岩宫移来听戏,听闻他还曾兴致高涨地上台舞剑助兴。那龙椅他珍爱的很,为方便在这听戏,他便交由山房的主人徐士元保管,这龙椅现还在山房内,九条飞龙盘踞,皇家避暑的格调还是很高的。

  Tips:

  1、虹饮山房内还藏有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科举试题等,在这里能亲见圣旨及科考试题,十分有趣新鲜;

  2、虹饮山房的东园也曾是“刺绣皇后”沈寿生长的地方,现建有沈寿故居;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