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高原霸主吐谷浑 胡马羌笛说传奇

2013-11-07 来源:旅游攻略

  吐谷浑(汉语拼音:tǔ yù hún),从辽河流域千里迢迢迁徙到青海的草原民族,公元329年始建国,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在高原称霸达350年之久,期间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书写了一段令历史惊讶的铁血传奇——

吐谷浑鼎盛时期疆域图

  一身傲骨举族西迁

  吐谷浑,其实是该族第一代首领的名字。慕容吐谷浑,是鲜卑单于慕容涉归庶长子。他与同父异母的兄弟慕容廆原本感情很好,谁知慕容廆受人挑拨,两人起了矛盾。王位继承的纷争大多如此,慕容吐谷浑感觉兄弟罅隙已生,遂决定离去。西晋太康4年(公元283年),慕容吐谷浑率所部1700户西迁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后又从阴山南下,至陇西之地枹罕(今甘肃省临夏),以此为根据地,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今青海省、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公元317年,慕容吐谷浑逝世。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廷当首领时,模仿汉族,以父王字为姓氏,取国号吐谷浑,标志吐谷浑政权的建立。

慕容吐谷浑画像

  铁骑铿锵建立威名

  五世纪初,吐谷浑首领阿豺趁西秦与北凉不断争战之机,将吐谷浑的疆域向西北扩展到甘肃张掖河以南,向南扩展到今四川黑水县一带。这样把吐谷浑的游牧经济引向贸易流畅区而走上商业化的道路。吐谷浑逐步走上强盛之路。

  南北朝时,吐谷浑先后臣属宋、齐、北魏等。后秦弘始十年(公元408年),视罴之子树洛干立,占据莫河川(又称慕贺川,今青海同德县巴沟),自称为吐谷浑王,号称茂寅可汗。公元411年,他挥军击败南凉太子虎台,取得浇河地区。后来,虽曾败于西秦,却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自此,吐谷浑专心吸收人才,势力越趋壮大,疆土东至洮河、龙涸(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望南凉,东接西秦。公元431年,吐谷浑乘夏国赫连定不备之机,将其消灭。这样被夏国所灭的西秦和夏国的领土、财物以及大量人口都归属吐谷浑统治之下,其疆域包括青海东部、陇南地区东部、武威地区东部、敦煌和安西一带。至公元540年,吐谷浑首领夸吕建都于伏俟城(今青海湖附近共和县铁卜卡古城),吐谷浑民族政权进入了黄金时代。 

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吐谷浑

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

隋唐时期的吐谷浑

    盛极必衰遭受追灭

   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隋朝劝说铁勒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东迁,并向隋朝请降求救。隋炀帝派宇文述将兵迎之,吐谷浑畏隋兵之强,拒降西迁。宇文述遂攻入吐谷浑境内,连克曼头、赤水二城。吐谷浑大举南迁,其原有领土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占领。隋朝在当地设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隋末,战火烽烟之际,吐谷浑渐复故地,国王世伏娶隋朝公主为妻。不久,世伏死,弟弟伏允登基。

  唐初,吐谷浑经常在边境作乱。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吐谷浑国王伏允兵败,奔走至鄯善,自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吐谷浑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东部吐谷浑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不久,慕容顺死,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之后的许多年里,唐朝用和亲政策巩固与吐谷浑的邦交,互不侵犯。

唐朝远嫁吐谷浑的光化公主与丈夫诺曷钵石像

  吐蕃兴起以后,向甘青地区扩张。原吐谷浑领土则为吐蕃所占,大部分吐谷浑部落归附了唐朝。八世纪以后,由于吐蕃的攻击,吐谷浑各部散居在朔方、河东(今内蒙古河套及山西北部)一带,逐渐与汉族融合。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聚会。

  五代时河东地区的吐谷浑人是沙陀族逐鹿中原的重要力量,在后唐、后晋和后汉政权都有一些出身吐谷浑的将领,李金全、李嗣恩、慕容彦超即是他们的代表。由于与汉族、契丹、沙陀等族人民杂居生活,吐谷浑移民逐渐与各族人民相融合,因而十一世纪以后的文献中已不再有吐谷浑部落活动的记载。

李嗣恩,后唐名将,吐谷浑人

    胡汉交锋血染黄沙 

  由于吐谷浑占据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草原民族彪悍强势的作风,成为中原王朝的威胁。隋唐时期,发生很多与吐谷浑的战争。

  其一,隋炀帝与吐谷浑之战。北周权臣杨坚建立隋朝后,吐谷浑多次入侵陇西一带,后内乱政变,新任吐谷浑主与隋朝联姻修好,至隋炀帝时关系恶化。为畅通丝绸之路,稳定西陲,隋炀帝大业四年,隋军集中优势兵力,采用穷追不舍、四面合围的战法,数次大败吐谷浑,将其主力消灭殆尽,消除了吐谷浑对隋朝西北部的威胁。

  其二,唐李靖与吐谷浑之战。唐初,吐谷浑占据今青海等地。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主伏允进袭唐境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兰州,使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受到威胁。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大举进击。十二月,起用已退休的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进击吐谷浑。此战,李靖以分进合击、穷追猛打等战法击败吐谷浑军,保障了唐陇右道的安全。 

 

李靖与吐谷浑之战行军图 

 

两军血战油画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首脍炙人口的《从军行》,是爱国诗人王昌龄对与吐谷浑交战的真实写照。《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从军行》由多个诗篇构成,展现出血性方刚的盛唐气象。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憾。

 

王昌龄《从军行》,今人书画作品

王昌龄《从军行》诗意图

    绝世孤城诉说辉煌

  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此城当地人称“切吉加夸日”,藏语‘夸日’为城,称汉人为‘加’,意思就是切吉地方的汉人城。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一直是兄弟民族游牧之地,他们没有筑城而居的习惯,加上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就误认为是汉人所筑,其实它就是公元6-7世纪赫赫有名的吐谷浑王城。

青海伏俟城遗址

  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来说,他们并不那么看重和需要城堡,吐谷浑直到五世纪中叶才开始建城,“始邑伏罗川”。六世纪中叶,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但其习俗仍然是“虽有城廓而不居”,“犹以毡庐百子帐为行屋”。

  隋炀帝破吐谷浑,以其地置西海、河源2郡,西海郡治就在伏俟城。隋末中原战乱,烽火四起,隋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没有力量顾及边疆,吐谷浑人又返回原根据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为王都。直到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灭亡,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浑的王都所在地,前后至少有120年。

吐谷浑墓葬出土的鎏金凤凰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晓梅)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