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莫把回谁家过年当成亲情考题

2014-01-29

  因为过年回谁老家的问题,23岁女子李某和丈夫张某发生争吵继而撕扯起来。盛怒之下的李某强行将张某赶出家门,将门反锁后打开燃气自杀。接到报警后,青岛开发区警方强行破门而入,将已经昏迷的李某救出送医。经过抢救,目前李某已经脱离危险。

  过年回谁家过年,每年春节都会成为热点话题,男女若是达不成一致意见,轻者撕毁车票、互相赌气,重者打成一团,分道扬镳。据国内民意调查机构一组数据显示,因“除夕回谁家过年发生争吵”的夫妻达28.4﹪,约两成人选择轮着去双方家。可见,“回谁家过年”这个社会问题日趋凸显,一面是“亲情计算器”的提醒,男女都想及时尽孝,多陪家人,一面是利益博弈,男女坚持各自利益,誓不让步。

  有些网民说,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够落实,或者是“单独二胎”政策早日推行,那么,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便会不攻自破。从现实中分析,回谁家过年选择两难困境,和当下休假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有漏洞有相关联系,但是,外在环境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应回到内在进行调整。

  用社会学视角看,回谁家过年变成家庭闹剧,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传统文化的浸染,很多人徒生刻板印象,过年不回家是不孝顺、不拜祖的体现,因此会歇斯底里一争到底;二是从众效应的作用,春运俨然是国人大迁徙,票难买、路上堵、成本高等因素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因为那是家的召唤,是乡愁的释放,别人怎样、我也怎样,人们持有这种参照态度,自然会出现情感冲突;三是亲密关系的考验,很多男女将回谁家过年视为对方爱自己的标志,其实这是误读,是不信任对方,照出亲密关系的紧张,以及情感交流的缺失。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笔者以为,男女应淡化过节的意义,把重心放在换位思考和灵活应变上。像新闻中的夫妻,女主人姐姐过年不能回家,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而男主人在家是长子,双方都急于争辩,证明回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如果双方能心平气和交流,权衡双方家庭哪一方更需要他们,便有可能顺利化解。

  值得一说的是,不要肆意把回谁家过年视为亲情考题,放大亲情的渲染,这样反而会撕裂亲密关系。回谁家过年,关乎人们应对现实的能力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智慧。婚姻家庭中,必然存在权力争夺和利益博弈,如果平时听妻子的,那么,过年回家这件事上,可听老公的,以彰显权力补偿,如果平时推崇平等原则,男女可进行商定,进行谦和而真诚的交流。

  越是过年,越要理性。春节前夕,人们容易急躁和焦虑,遇到问题往往过于冲动,尤其是在家庭中。面对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我们理应冷却情绪,多些沉淀和思考,少些粗暴和较真,用合理方式进行情感碰撞,这也是增加亲密关系的捷径。归根结底,家和万事兴,无论何种原因所产生的矛盾,都是对“和”的亵渎,都是对爱的关闭,所以,克制情绪、宽容忍耐应是我们修炼的必修课。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