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撤销地震局”是不是个好建议?

2014-03-06 来源:搜狐网

 01 让地震局肩负“预报职能”是个错误

人类还不知道怎么预报地震,却要担负“预报职能”?

《今日话题》多次指出过:国际主流科学界不认为目前地震可以被预报,且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知道如何预报。所以让中国地震局担负“预报职能”是不现实的。但中国地震局的职能明确包括“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地震监测信息研究结果,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作出预测”。

地震局曾公开表示,地震预报(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报的方法还很不成熟,水平还很低,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做,而应该努力去探索,逐步提高预报水平。并且中国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但总体来说,想要准确预测地震时十分困难的。

保留“预报职能”是个负担

尽管地震局始终不松口“地震不能被预报”,但实际上底气可能也不太足。一个例证是,人们发现中国地震局2010年的财政预算中,用于地震预报预测的支出只有270万元,仅相当于该部门当年住房保障支出的1.65%。

在民众一片“嫌少”的骂声中,中国地震局次年就把地震预报预测支出调高到2120万,去年更是增加到3822万。不过实际上用于地震预报的钱还远不止这些。中国地震局许绍燮院士的“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是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内容,在2009年2月23日获科技部批复,总经费为1885万元,国家全额拨款。中科院客座教授孙威的“沙层应力仪”不但由地震局支持在各地安装,还差点从科学院拿到几千万元。

 

美国挑战主流科学界的地震预报研究者只能自掏腰包

 02 地震局的“安评”职能才是“王牌”

地震局的“王牌”——地震安全性评价

民众提及地震局,想到的就是“地震预报”,但实际上真正让地震局“牛气”的是它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我国法律规定,有四类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分别是:1、国家重大建设工程;2、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如水库大坝、贮油设施;3、核设施;4、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实践中“安评”职能被一定程度扩大化

显然,按照法律规定,真正需要地震局安评的工程并不多,但实践中地震局将自己的职权扩大化,比如将住宅都纳入到安评范围。《中国建设报》曾专门刊发报道,指出“有些地方要求对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一般住宅普遍进行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而实际上“一般住宅完全没必要进行单体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所长王亚勇指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住宅)的建设本来就要遵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只要严格按国家统一的设计标准设计、施工,完全可以达到抗震要求。

 03 地震局的主要职是否可以归并

科技网站《果壳网》上,一位专业人士反对“撤销地震局”,他贴了很多照片,说你看地震局干了这个干了那个,但这些照片反映的主要是野外地质勘测工作。

 

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在野外勘测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每次大地震后,中国地质调查局都会有所动作,甚至比中国地震局都要积极。比如512汶川大地震后,5月18号中国地质局就“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原因”,并“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414玉树地震后,4月16号中国地质局就紧急召开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会商会,就地震地质背景、次生地质灾害状况、灾后重建及中长期地震地质工作等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中国地质局将“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还要“重点调查地震烈度、活动断层等情况,编制震区地质构造图”。中国地质局做的这些事情,很难和中国地震局的职能明显区分。

中国地质局依靠的单位有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完全具备地震研究、勘测的能力。

 04 结语

可见,朱列玉代表的建议是务实的。但撤销地震局,仍需进一步科学论证。

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