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盘点各地夏至“食俗” 专题

2014-06-18 来源:商报网

  夏至是什么时候?每年6月21或22日是夏至日。夏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养生重点在于保护阳气,宜晚睡早起,同时天气炎热,需注意散热及补充水分。这里就为您分享夏至日前后养生方法,教你夏至吃什么好,让你在夏至时节养好身体健康。

  【夏至“食俗”】

 

  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在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食粽子等。

1、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推荐菜谱:炸酱面

  材料:五花肉,豆瓣酱,大葱,姜,花椒,八角

  做法:

  1. 先准备吃面的面码,黄瓜洗净,水萝卜洗净、香芹、豆芽、青蒜,本来还应该有点香椿,但这会儿过季了,如果讲究的还得来点黄豆、青豆唔得,这个才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应季的蔬菜来

  2. 去皮五花肉切丁(大小您按您的嘴爱吃的大小决定)葱姜切末(嫌弃不爱吃葱姜的可以做葱姜水个一小碗用)

  3. 菜码切丝,豆芽略焯

  4. 锅内放油煸香花椒;将煸出香味的花椒捞出

  5. 锅中放入切好的肉丁; 中火煸炒放入一个大料瓣

  6. 肉煸炒出香味,变色;放入豆瓣酱

  7. 少许开水加入改小火慢慢煸炒

  8. 酱被煸炒出豆酱的香味,放入少许葱白、少许姜末或姜汁出锅即可

2、江苏无锡: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推荐菜谱:韭苔馄饨

  材料:猪肉,韭菜苔,馄饨皮

  做法:

  1. 选一块肥三瘦七的猪肉,剁成肉糜,洗净韭菜苔,切成细末,姜切末,加入盐、少量酱油,加入适量食用油,稍加一点水,搅拌成菜馅。

  2. 馄饨皮儿(我是买的现成的,也可以自己做)

  3. 取一张馄饨皮,用筷子挑上搅拌好的肉馅放在面窄的那头,卷起来,包好

  4. 包好了馄饨,用一个鸡蛋做出蛋皮放到一边凉着,锅里添加适量的水,水开后,先用大勺子将水搅开成旋涡状再慢慢下入包好的馄饨,盖锅煮沸,中间适时用大勺子推一下,水开后不再盖锅盖点入凉水煮制看到馄饨鼓起来。撒入葱末 紫菜,切成细丝的的鸡蛋皮等

  5. 出锅

3、岭南地区: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推荐食谱:五香狗肉

  主料:

  生净狗肉5000克、 葱结250克、姜块50克、桂皮10克、八角5克、酱油500克、精盐25克、白糖250克、绍酒250克

做法:

  1、将狗肉切成12厘米见方的大块,入沸水汆后洗净,放入大锅,将全部调料一起下锅,加水至浸没;

  2、旺火烧滚后,再用中火,煮至酥烂出锅,冷却后拆骨;

  3、根据需要的姜切片装盘。食时根据各入爱好外带所需的佐料。

4、浙江绍兴: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推荐菜谱:麦糊烧

  1.将25克精盐放入400克温水(或冷水)中溶化,加少许味精。500克面粉放入盆内,倒入盐水,加上青葱末拌匀成糊状。若老人或幼儿食用,则可适当多往面中加点儿水。若年轻人吃,则可少加些水,将面糊调得稠些。加精盐或白糖等均可按照个人的口味适当增减用量。不喜葱香味者,不加亦可,只加点儿料酒,其味也醇香诱人。

  2.锅放火上烧热后加一小匙菜籽油,滑一下锅,待油开始冒烟时,倒入1/lO-l/5的面糊,用锅铲将糊摊开,厚为3-4毫米,煎烤至表面起泡后,翻面后再煎烤一小会儿即可出锅食用。这就是香软可口的麦糊烧了。

5、山东: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推荐食谱:咸香过水面

  材料:茄子、黄瓜、西红柿;芝麻酱、蒜。

做法:

  1、锅中放油,炒鸡蛋;放入西红柿,炒成西红柿卤备用。

  2、另起锅,放油,炒肉末;放入茄子,炒成茄子卤备用。

  3、黄瓜切丝,香椿、胡萝卜咸菜、糖蒜切末。

  4、麻酱加入少许盐凉水,用筷子轻轻顺时针搅拌,待水分渍入酱里,再放少许盐凉水,搅至稀泥状时即可;蒜瓣剁成泥,加醋调匀。

  5、面条用水煮熟后过凉开水,放在碗里。

  6、碗装凉面端至餐桌上,撒上黄瓜丝等;浇上醋、蒜,再以勺浇上调好的芝麻酱,用筷子均匀搅拌。

  四款夏至养生食谱

7、其它地区的夏至食俗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

  夏至养生多吃面

  【夏至养生常识】

 

  夏至之后,便进入炎热的夏季。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1、精神调养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令人心烦气躁,情绪不稳,睡眠不佳,会影响血压、血糖波动,也会让人觉得五心烦热。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是有其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变化与季节一样,也有相应的节律。《内经》中有脏腑与四季关系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强调养心的重要性,心静安闲,排除杂念,精神愉快,抵御时疫,体魄强健。

 

  现代论述:调控心脏活动是自主神经网络。该网络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前者兴奋(例如面临危险、躁动不安)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体温升高,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后者兴奋则有相反的作用。有人做过试验,熟睡状态(或心静下来)时,体内会释放某种中枢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人体代谢降低,外周血管扩张,体温微降0.5~2度,烦热的感觉得以缓解。

2、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夏日气候炎热,口干舌燥、食欲不振是很常见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除多饮开水外,特别提倡多吃青菜、瓜果、豆类。

3、起居调养

  夏日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夏季作息,中医强调“子午时间”。午时是指上午11~13时,子时是指夜间11时~次日凌晨1时。俗话所说“睡好子午觉”,是中医养生观。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

4、慎防空调病

  盛夏,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叹生活,要知它带来清凉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隐患。最好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宜超过5~8摄氏度,室内室外温度相差悬殊,忽冷忽热,易致头痛头晕、视物昏花、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空调不要对准头部、胸背部。长期待在温度偏低的空调房,容易引起腰背、肢体关节疼痛。

 

  使用风扇时注意选择用微风,如果电扇直接吹头颈部,头皮温度下降,反射引起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也随之减少,严重时会诱发脑中风;单侧面部受凉,可发生面瘫,面瘫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公认,局部受凉确是诱因之一。

  【夏至养心】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1天。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怡神养心 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淤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条畅,心神和缓。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失心气,秋冬季节容易患病。夏季养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当然,夏天气温高,可以选择早上和晚上到户外散步等方式进行锻炼。

  少汗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条畅。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为水谷精微,汗为血之源,出汗过多,容易耗伤津血及阳气,可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养阳清心 夏季昼长夜短,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同时配合午睡,时间以30分钟为宜。饮食应温和,苦而清淡,饮食有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季饮食应温,过于辛热,助阳生火;过于寒凉,助湿生痰。苦味入心,清解暑热降心火,清淡饮食可促进食欲,利于消化。

  药茶宁心 结合夏季气候特点与个人体质情况,可适当选用中药泡服,调整阴阳平衡。对素体虚弱,热伤气津而神疲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可选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对于肝火偏盛而烦躁、眼花、目红、头痛、头昏、口苦口干者,可用菊花10朵、决明子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对于心火上炎而出现心烦、口渴、睡眠不实、口腔溃疡者,可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的功效。

  在夏季注重养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合理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在5℃以内,否则容易感冒,使用空调时间过长,腠理闭合,汗液排出不畅,影响正常代谢,汗后不宜马上吹空调,避免汗后当风受凉。睡眠时尽量不用空调,因受凉后容易感冒或腹泻。

  【结语】6月21日,将迎来今年的夏至,这表示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气温将会在夏至之后继续上升,各地将会陆续出现年度最高温天气。这一天也这正是一年之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平时而言较弱,因此,夏至做好清心解暑、健脾地养胃养生保健工作尤为必要。希望小编分享的夏至前后养生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大家健康、安全度夏。

【责任编辑:刘刀刀】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