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毕业季:最后一天 让我再看你一眼

2014-07-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听完师长的殷殷嘱托,领完毕业证、戴完四方帽,在交还校徽之前,他们要做万众瞩目的明星:90后的孩子们用毕业晚会、红毯仪式宣布着自己“长大成人”——大学给了他们新的人生价值,他们现在就得熠熠发光!唱着、跳着、疯狂着,用不加掩饰的泪水和自我展示,铭记下人生最闪亮的一天!

  6月20日,马莎和王玥瑄站在台下,看着自己筹办了一个多月的毕业晚会圆满结束,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在他们身后,观众席上的毕业生哭了,他们即将离开学校、离开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各奔前程;前来送别的师弟师妹哭了,他们不舍学长的离去,更通感着自己的青春。

  舞台上,表演的主角也是毕业生,他们没有哭泣。来自上海的汤宇泽摘掉了眼镜,反串了一支柔美的孔雀舞,引得台下一阵尖叫欢呼。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炫夏离歌”毕业晚会的现场。

  马莎、王玥瑄和她们的学生会“同事”从5月中旬,就开始为筹办“炫夏离歌”奔波。创意策划、灯光音响、舞台布景、节目串联……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她们在学生会的办公室里熬了几个通宵。而且,这是在给师兄师姐们办晚会,那可都是她们俩进入学生会时“主席级别”的人物,都是“大牛”。“大牛”虽已不在江湖,江湖上还是“流传着他们的传说”。给“大牛”们办一场难忘的晚会,她们着实花了不少心思。

  红毯仪式、毕业晚会,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季的传统项目。毕竟这里的学生都是“准专业”的传媒人,红毯、晚会,也会是很多人未来一生的职业。因此,传媒大学的毕业红毯、晚会,强调的不光是气氛,更要体现专业。

  既然是专业,那就不能有半点马虎:不仅全体盛装入场,而且红毯两侧的摄影群,绝对不输任何电影节——“长枪短炮”背后站着的,说不准就有哪位未来会在戛纳拍星光。仅仅红毯上这短暂的一瞬,马莎、王玥瑄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笑称,这个红毯,除了不用接待媒体,一切都是真儿真儿的。

  炫目的红毯过后,舞台亮起,一曲饱含着回忆与祝福的“离歌”轻轻唱响:

  马莎、王玥瑄抛出了第一枚催泪弹——《毕业视频》。导演组历时数月在师弟师妹中广泛征集的毕业祝福一一送出:在校生举着新闻学院学刊《新闻视野》,细数“老主编”的“传帮带”,感谢自己新闻生涯中的第一位“上级”。当然,这一切都太常规了。视频的最后,神秘环节亮相——毕业生的家长们出现在屏幕上,这是导演组远赴各地“潜伏”采回的独家新闻。一位父亲对着镜头,第一次向即将走入社会的孩子说了声“我爱你”,瞬间全场泪奔……

  从“广院”到“中传”,这个校园里从不缺少“娱乐精神”。如反串孔雀舞这样的节目,一个接一个地上演。还真像某位大腕儿说过的,“能在广院舞台上不被哄下去的,都是真本事。”

  当然,再绚丽的道别,也终究是一场分离。淡淡的感伤在礼堂中积蓄、积蓄,直至越来越多的人泪眼婆娑。两年前还在给师兄师姐筹备毕业晚会的学生会老干部们,如今即将毕业,他们来到导演席再坐一会儿。明天,他们就将掌镜自己的传媒人生。

  “我走红毯的时候,你们也要来拍我呀!”大三的沈雨田离场时,撂下了一句让人莫名心酸的嘱咐——大学四年,是否,真如歌中唱的,是在“等青春散场”……

  “骊歌”唱罢,炫夏依然。离开对于每一个毕业生而言,是每一秒都能触动泪腺的惦念。然而,他们是那么不舍,因为有太多的记忆默默地留在了核桃林的角角落落……

  石文婷的大学回忆离不开舞台。从进入传媒大学第一年,她就开始跟着学生会的师哥师姐筹办各种活动,从一开始递话筒、做场记,到后来成为晚会负责人,她慢慢成长。“现在再回到演出现场,在边上看着师弟师妹们在同一块场地上忙碌,想到后台已经换主人了,会有种想哭的感觉。”所幸,在大学的最后一天,石文婷又当上了导演——统筹毕业晚会现场。看着自己的同学盛装入场,她虽然失去了最后一次展示才艺的机会,但却很开心。因为,在这最后一天,她还能再回来,看一眼自己最喜爱的传媒大学的舞台。

  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0级 辛司坪

  图片/陈逸飞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