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苏东坡的禅机妙趣 天真烂漫是吾师

2014-08-27

  核心提示:公元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评选1001至2000年世界级杰出人物活动中,共评出了12名杰出人物,称为“千年英雄”,苏东坡是唯一一名入选的中国人。——题记

  说起大文豪苏东坡,一种亲近感和幽默感也许会涌上我们心头。此人一生倒霉,又一生辉煌,可说这是历史老人导演的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插曲。时间相隔九百余年,我们的生活似乎还不能缺乏苏东坡的参与。当今的一个事实是:哪里有苏东坡的痕迹,哪里就有禅机和妙趣。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苏东坡与禅》一文中说:“苏东坡最伟大的地方,是他使禅心落实于生活。”我认为林清玄这个评说比较贴切。他那富有哲趣的诗文,至今仍然是万口流传的口头禅;他用文火煨熟的猪肉定名“东坡肉”,至今仍旧是大众喜欢的美食;他拿起小贩发霉的扇子点染几笔山水,就成了既可取凉又能观赏的名扇,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杭扇”;他筑的堤定名“苏堤”,至今仍旧是“画船听雨眠”;他过的渡口定名“苏渡”,那渡口边仍旧传颂着一位幽默的醉仙;他打的井,名曰“东坡井”,井底还不时冒出惠及子孙的清泉;他“带罪”流放的黄州惠州儋州,而今都变成了旅游胜地;甚至,他没有留下足迹的地方,也有人杜撰出“一个传说”,旨在与苏东坡这个名字“搭界”、粘边儿。他的人生魅力对今人如此强烈,究其原因是他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智慧。”(见黄山书社《苏东坡全集》前言)。

  世上不可能有第二个苏东坡。他是旷世奇才、历史上少见的通才。他的为人处世,既能“高屋建瓴”而又“谦下不争”。他能给皇帝上课、当秘书,又能在荒野同牧牛老倌闲聊、交知心朋友。一首《题西林壁》,说尽了“当事者迷”的秘密;一曲《明月几时有》,成了世人熨帖伤痛的《灵丹妙药》;一篇《前赤壁赋》,是他代表芸芸众生同宇宙的一次谈话。

  苏东坡的通脱和“谦下不争”,表现在对文朋艺友的宽容方面。当时的诗词名家黄庭坚和秦观都拜在他门下,可他从不以“师尊”自居,也不以文坛权威吓人。黄庭坚有一次跟他“论诗”,说他的诗作不如前人,他坦然笑着认可;秦观有一回造访他,看了他放在茶几上的《望湖楼醉书》手稿,大着胆子在此稿上刀砍斧削,去其一半,他回房见了,没有发一句牢骚,更没有叫学生下不了“台阶”。后来,秦观称颂他为“天上麒麟”。又说:“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

  如果概括苏东坡的性格特点,那就是达观、仁厚。他的这种性格,充分地表现在与恶势力的周旋和同命运的抗争方面。朝廷忌贤妒能的大人物,将苏东坡逼成了黄州的农夫和“厨师”还不放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贬至岭南,执意堵死他“北还”之望。谁知他到了惠州照样吃得好,睡得香,在以荔枝咽酒的日子里,他兴致极高地当起了“山中宰相”,举民间之力又建“苏堤”又造桥。这下热衷党派之争的权势者傻眼了,咬牙切齿的时刻生出一条毒计,最后将东坡老翁贬至天涯海角的儋耳(今海南儋州市),使之住无房、吃无粮、医无药,看这老儿怎么活?“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东坡老翁在海边唱罢浪漫曲,就在“鬼门关”里充当建筑工和打井人,在鸟不生蛋的獠洞边筑起“槟榔庵”,在百泉俱咸的黎寨打出了淡水井。不久,他就成了黎族中间的一员,穿起“吉贝布”(土布衣),吃着山芋羹,且学黎胞用木弓射鱼来改善伙食。嗣后,黎胞打心眼里喜欢这位苏大学士,连腊月二十四送灶神上天这么个小节,也恭请他去喝酒吃“喃撒”(腌肉)。瞧吧,他仍旧“诗意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

  因为喜欢苏东坡,后世之人大都不想品评他的短处,不过他自己说过有“三个不如人”:下棋、饮酒、唱歌。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哲人的仰慕。“天真烂漫是吾师。”苏东坡的一句禅语就足够我们悟觉一辈子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