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一团和气图》:史上首幅皇帝画的漫画

2014-12-19

 

《一团和气图》

  “漫画”一词是从日本引入中国的。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编者代为注明是“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称之为“漫画”的美术作品。其实漫画在中国古已有之,现藏故宫博物院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所作的《一团和气图》,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被认为是中国较早的漫画作品之一。《一团和气图》也因出自明宪宗朱见深之手,成为我国历史上首幅皇帝画的漫画。

  据考证,《一团和气图》画于明宪宗朱见深即位的第一年。此画构图绝妙,造型之奇,令人叫绝。画面上,一个胖似弥勒的连体人盘腿而坐,笑容满面,憨态可掬。再仔细看,才发现画中所画非一人,而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尤其是两人共有的一个头部,既是一张笑嬉嬉的胖脸,又是两张笑咪咪的侧面脸,似是二人在碰额相庆,十分契合“一团和气”这样一个主题。画中人物采用变形手法描绘,无疑属漫画之列。

  事实上,画幅借用了“虎溪三笑”的典故。东晋时,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在庐山修行三十余年间,从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不越过虎溪。一日,儒生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而没发觉。直到越过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朱见深以虎溪三笑的典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儒、道、释虽属三家信仰,但却可以“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霭一团之和气。”

  画史称朱见深长于诗文绘事工画神及山水小瀑,常墨戏以赐群臣。那么,朱见深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漫画呢?据史学家研究,朱见深画此图,颇有政治寓意。朱见深幼年时,他父亲(明英宗)和他的叔父朱祁钰(即景泰皇帝)之间发生过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明英宗是位平庸皇帝,他听任太监王振擅权,在西北瓦剌大举入侵时,误信王振欺哄,下诏亲征,结果兵败被俘。瓦剌首领以此要挟明王朝屈辱求和。在“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情况下,兵部侍郎于谦倡议并推举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临时国君,领导抗击外侮,终于使瓦剌气馁而退,释放了英宗皇帝。

  朱祁钰当了临时皇帝不想让位,朱祁镇归来后仍想坐金銮殿,于是两兄弟勾心斗角,终以朱祁钰不明不白地死去为结局。这场斗争大大伤害了明王朝的元气,在王室成员和朝臣中间制造出了许多冤怨、嫌隙。宪宗继位后,深感父亲制造冤狱的做法极端错误,大改其父举措,先是给叔父朱祁钰恢复名誉,后又给于谦等一班朝臣们平反,还下令禁止酷刑。这些举措无疑都是为了加强皇族和朝臣乃至全国上下的团结,也说明他想创造出这样一种一团和气的社会环境。

  从朱见深此画的题跋中,也可知他画这幅漫画的良苦用心:“伟者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噫!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警俗而励世。”意思就是说,如果冤案不予平反,民心就会涣散,王公大臣之间也回“自私”、“相忘”,虽然“近在于一门”,实际“远同于四裔”。只有平了冤狱,伸张正义,才能“合三人以为一”,做到“达一心而无二”,维护“一团之和气”。

  从这幅漫画来看,朱见深的绘画功底和技巧也是相当不错的。或许这位皇帝画家还画过别的什么,有待专家去查证,当能为绘画史增加有趣的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虎溪三笑”的典故,经后人考证,纯属民间渲染编织出来的一个美丽传闻,三个不同朝代的人不可能相遇在一个历史时间隧道里。但是,朱见深借此绘制了一幅流传千古的漫画给后人,不仅使其所倡导的“和为贵”理念获得了很高的政治评价,其喜爱绘画的雅好和滑稽、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深刻影响了民间,使得明代成化年间的瓷器技艺流光溢彩,至今仍享盛誉。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