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伪职业羽超陷困局 林丹成“负担”

2014-12-29 来源:信息时报

 

林丹在新赛季羽超开幕式上

  新赛季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12月27日在江门揭幕,虽然今年羽超在赛期调整和计分方法上推出了很多新举措,但是却无法掩盖住赞助乏力、明星缺席的困局。

  尽管顶着职业化的帽子,踏入第5年的羽超联赛至今仍波澜不兴——缺乏宣传和经营,比赛不够精彩以及赛程不连贯等先天不足,导致市场影响力十分有限,羽超联赛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局。

  困局1 赛程遭腰斩

  新赛季羽超联赛仍有12支俱乐部参赛,通过抽签进入红、蓝两区,这也是羽超首次采用分区制。经抽签,东莞世纪城、江苏、辽宁、广东、湖南和广西进入红区,厦门、广州粤羽、浙江、八一、青岛和四川进入蓝区。

  按照赛程,常规赛阶段从12月27日开始,至2015年2月9日结束,比赛采取5局3胜,每局先到11分为胜。各赛区的前两名在季后赛进行交叉淘汰,最终产生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常规赛和季后赛间隔长达4个多月,联赛的整体影响力势必受损。对此,乒羽中心羽毛球二部部长冯平善解释说,“腰斩”联赛是为了给国家队留出备战3月全英、德国等赛事,“从明年开始,世界羽联在1月和2月不安排超级赛,留给各协会自行安排时间。”但是,如此一来比赛的连续性将终断,而联赛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也将大受影响。

  困局2 推出太匆忙

  本赛季羽超联赛的推出,也有点匆忙上马的味道。12月27日开赛,12月8日北京方面才召开新赛季羽超联赛交流会,出台有关规程。如此一来,留给各俱乐部招商引资的时间仅20天,这无疑增加了寻找赞助商的难度。而一旦无法找到合适的赞助商,俱乐部新赛季就不得不“裸奔”。

  因此最终在联赛开幕之时,就连主赞助商都没有着落。“主赞助商的存在对其他合作伙伴来说有很大的排他性,”冯平善表示,现在找一家有实力、愿意冠名的大企业确实有难度。

  困局3 林丹成“负担”

  今年是羽超第5个赛季,不但首次没了主赞助商,而且12家俱乐部也有3家没有冠名赞助商。而为了给“母队”八一队省钱,林丹本赛季或将缺席联赛。

  此前几年,羽超并不为钱发愁,一些俱乐部更是“不差钱”,砸重金冲击冠军。上赛季东莞队为了提升蔡赟的战斗力,特意在羽超的摘牌大会中花重金摘得傅海峰,让在国家队中已经“散伙”的“风云组合”在羽超联赛中再次合体。

  但是本赛季,各俱乐部的日子并不好过,浙江、广东和八一三家俱乐部都还没有找到赞助商,因此所有费用只能由队里自己解决。根据联赛规定,A级队员(世界冠军)的年薪不能低于50万,加上各种奖金,因此“养”一个林丹,最少也要100万。在这种情况下,林丹可能缺席新赛季羽超联赛。而八一队中,同样贵为奥运冠军的女单名将李雪芮也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将不会在羽超中出战。

  据悉,在过去3年,八一队为林丹支出的联赛费用在300万左右。如今没了赞助商,林丹对八一队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毕竟这是个职业化的比赛,八一队目前还没找到赞助商。与其我给队伍增加负担,不如给年轻队员更多机会。如果关键场次需要我,我还会出场。”林丹还坦言,自己有权和俱乐部提出给自己挂牌,但考虑到目前的联赛情况,很难有俱乐部摘得起他,因此不如在国家队安心训练。

  困局4 名将无人摘

  在12月8日羽超曾进行过一轮队员摘牌,结果却出现4位A级奥运冠军无人摘牌的窘境。

  最终,蔡赟、于洋这样的名将因为无人摘牌,只能回到了各自的省队江苏和辽宁。而情侣档张楠、赵芸蕾则因北京、湖北无羽超俱乐部,两人在国家队总教练李永波的牵线下,最终与粤羽队牵线。

  虽然粤羽看在李永波的“面子”下签下了两人,但转会费却打了40万元的折扣。不过两人至少100万元的总费用,无疑还是让粤羽俱乐部背上了一笔不小的支出。

  困局5 外援缺大牌

  此前几届羽超联赛,陶菲克、李宗伟、陈文宏、古健杰等大牌球星的加盟曾令中国球迷无比激动,林丹PK李宗伟或者林丹PK陶菲克的对决也成为羽超最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今年羽超联赛这些能用于宣传的巅峰对决却再没有出现。其中卫冕冠军广东世纪城没有继续引进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主要是因为“大马一哥”目前深陷禁药泥潭。因为李宗伟的听证会要到明年1月才进行,目前深陷禁药风波的他仍被世界羽联暂时禁赛,因此最终世纪城队只能与李宗伟宣告“分手”。

  此外,由于赞助不给力,因此在引援环节上各俱乐部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大手笔。目前唯一确认的外援是青岛队拉查诺,后者去年跟青岛一签就是3年。而辽宁和湖南则有意引入成池铉、孙完虎,但这两位韩国选手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明显乏力。

  根据羽超联赛的规则,外援至少要出战4场,因此使得很多国外球员无法加盟羽超。而且此前几年,即便是李宗伟、陶菲克这样的名将加盟,但是往往强强相遇,却总出现强手退出的状况,这无疑也使得外援的作用大打折扣。

  观察

  羽超难复制乒超模式

  乒乓球和羽毛球,同属乒羽中心,也都是奥运夺金的重点项目。但是在国内联赛的推广中,羽毛球国手和乒乓国手的收入却相差甚远。事实上,目前的羽超联赛,大多数球队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

  2005年,乒超联赛逐渐市场化后,马琳501万元的转会身价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随后几年顶级球员上百万转会费比比皆是,收入过百万元也很轻松,2010年郭炎从北京转会山西更是创下了1133万元的转会历史新高。

  乒超成功的市场化经营离不开央视的鼎力支持,每轮乒超联赛央视都会不遗余力地直播或转播,但对直播羽超联赛,央视则不见动静。对此,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的解释也很直白:羽超联赛收视率太低,赛程也非常不固定,根本不具备直播的条件。

  因此,除了几个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入不敷出成为了大多数羽超俱乐部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但是一个联赛要运作,从球员薪水、客场差旅到场地租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赞助难寻、球票难卖的局面下,羽超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分享到:
责任编辑:紫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