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品读曾国藩:兄弟不可蓄疑于心

2015-01-09 来源:39健康网社区

  中国有一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家和万事兴”。也有人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但是,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认为,欲实现家庭之和,首先要做到“兄弟不可蓄疑于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与父母书)。

   

曾国藩像(网络图片) 

  曾国藩为何发出“兄弟不可蓄疑于心”的感言,是因为与他九弟曾国荃之间的一些误会,他在处理这一误会期间使他饱受教育。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家庭教育故事。

  道光十九年(1839年)腊月十六日,年仅29岁的曾国藩离家赴京为官,为了几个兄弟也能像他一样走科举之路,他说服九弟曾国荃进京,与他同住一起,一则为了开阔眼界,二则由他亲自指导读书。面对曾国藩的盛情,曾国荃与父亲一同进京,父亲住了一段时间返回湖南老家,曾国荃留在大哥家读书。

  曾家九兄妹,除曾国藩读书较佳外,老九曾国荃资质是其他几个兄弟中最好的,但曾国荃生性倔强,不喜好读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曾国荃坚决要回老家,曾国藩听后特别骇然,先后四次问其原因,倔强的曾老九闭口不言。着急的曾国藩,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劝曾老九——你坚持要回家,必须有原因,如果是我做得不好,请当面说清楚,我及时改进;如果不是我的原因,既使回家也要先禀报父母,由父母作决定。同时讲明,现在路上并不太平,回家的路费也难筹措,请曾老九冷静考虑再作决定。另一方面,将实际情况快书禀报父母,讲明其中情况,希望父母理解他的苦心并劝曾老九安心读书。同时,曾国藩在家书中明确表示,在没有接到父母家书来之前,他将履行大哥的职责,“男当责以大义,必令其独行。”绝不让曾老九回家。

  曾国藩青年时就养成良好的自我反省意识,他在给父母的家书中说,自三月以来,他们兄弟之间相处非常和谐,没有半点语言争吵,如今曾老九不明原因坚决要回家,使我吃不香、睡不着,反复思考也找不到原因,当然这一切的责任在我。请父母在回信时先批评我教兄弟不力、待兄弟不好,再批评老九少年无知、不专心学习。家书中道出自己的苦心,兄弟之间断不可隐瞒错误,致使兄弟之间生嫌隙。

  曾国荃确实够倔强。期间,既不读书,也不与曾国藩一家人同桌吃饭。曾国藩没有办法,只好让家人在楼上吃饭,自己陪曾老九在楼下吃饭,并借吃饭之时给曾老九做感人至深的思想工作。曾国藩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于心。如我有不是,弟当明争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今欲一人独归,浪用途费,错过光阴,道路艰险,尔又年少无知,祖父母、父母闻之,必且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我又安能放心?是万不可也。”曾国藩反复做思想工作,情至理至,曾国荃内心有些悔意,开始读书。

   

曾国荃像(网络图片) 

  不久,曾国藩接到父母的回信,并让曾老九看了父母的回信。曾国荃看到父母信中“境遇难得,光阴不再”等语,感觉错在自己,心里颇有悔意,又开始认真读书。此情此景,却让曾国藩百般不安,他在回信中反省,“男教弟千万言,而弟不听,父亲教弟数言,而弟遽惶恐改悟,是知非弟之咎,乃男不能友爱,不克修德化导之罪也。”意思是我教兄弟千言万语,而老九偏偏不听,而父母仅仅几句话,就让老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责任不在老九,而是我这个大哥当的不称职!

  在父亲和大哥的劝说下,曾国荃又在北京读了一年书。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底,曾国荃决意南归,看到劝也无益的曾国藩决计放行,让他与前往贵州赴任的好友郑莘田同行。曾国荃离开北京时,曾国藩要求他在路上不断写信报平安,之后又给祖父母写信将各方面情况详细说明。他在与祖父母的家书中,回顾了曾老九在北京的学习情况,历数兄弟的种种好处,一并指出曾老九身上的不足,但更多地强调自己没有做好。曾国藩这样做的目的,他在家书作了说明,“九弟约计九月半到家。孙恐家中骇异,疑兄弟或有嫌隙,致生忧虑,故将在京、出京情形述其梗概。至琐细之事,九弟到家详述,使堂上大人知孙兄弟绝无纤介之隙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充满感情,何况兄弟乎?有曾国藩这样的大哥,兄弟之间即使有误会,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适当的方式化解,并且随着化解使兄弟情感不断加深。为此,曾国藩北京为官期间,他的几个兄弟在老家把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期间坐困前线,几兄弟在老家组织团练前去舍命相救,曾国藩最后依靠他精心培养的曾老九而建功立业。

 

深入中国人心的“家和万事兴”(网络图片) 

  兄弟要和睦,不可蓄疑于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难。曾国藩之所以做到了,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时时处处以儒家的规范要求自己,尽一个当大哥的责任,对兄弟尽心尽力培养。其二,他对兄弟用情至深,事事为兄弟着想,用真情实感教化兄弟,做到了无事不可对人言。其三,曾国藩自我教育严格,遇到任何事情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属于自己的责任坚决自己扛,及时修正自身的失误。最后,遇事多与父母和亲戚沟通,让家人知道实际情况,共同化解矛盾,使整个家庭和家族实现大团结、大和睦、大兴旺。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