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生物入侵 新疆原始果林剩不足三成

作者:关俏俏 · 2015-01-2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新疆成外来生物入侵重灾区

  加强区域性外来重大入侵生物研究监测防控和综合治理,确保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已迫在眉睫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关俏俏

  山东的苹果小吉丁虫、美国的向日葵黑茎病、澳大利亚的刺萼龙葵……近60年来,新疆新增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79种,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生物数量最多地区之一,给新疆农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到我国内陆省区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加强区域性外来重大入侵生物研究监测防控和综合治理,确保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已迫在眉睫。

  外来生物造成巨大损失

  在新疆天山脚下,生长着一片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欧亚面积最大最密集的原始野生果林。然而,被外来生物小吉丁虫啃食近20年后,如今仅剩下不足三成果树,并继续面临死亡威胁。

  1993年,新疆新源县引进苹果苗木时,小吉丁虫首次传入伊犁河谷,随后开始在天山深处的野生苹果林中大面积扩散。尽管新疆林业部门每年组织人员以打孔注药、修剪病虫枯死枝并集中烧毁等措施进行防治,但野果林小吉丁虫发生面积仍在快速蔓延。

  新源县野果林改良场党委书记汪贵山介绍说,十几年来,苹果小吉丁虫已在本地建立了种群,渡过了时滞阶段,现正处于扩散及爆发期。作为我国唯一保存的珍贵天然果树资源基因库,野果林已有超过60%的果树枯死。向日葵黑茎病、刺萼龙葵等诸多外来生物的相继传入给新疆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30亿元,已成为国内外来入侵生物数量最多地区之一。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郭文超告诉记者,在79种农林入侵生物中,超过80%是从广东、山东、福建等国内省区传入,其余从中亚、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传入。从传播路径来看,苹果小吉丁虫等55个外来物种都是通过引进种子、花卉和苗木等植物产品时无意带入。

  据统计,已经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达5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我国的物种超过50种,实际上,中国已成为外来入侵生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作为我国西北的门户,近年来,马铃薯甲虫、枣实蝇等外来生物的相继传入,给新疆农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到我国内陆省区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

  “宜居”环境难防“入侵”

  本刊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近年来,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发生趋势总体呈现出入侵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生境环境恶化、损失趋于严重的特点。近20年来平均每年有至少两种外来生物入侵。

  新疆科研人员认为,外来生物大举入侵和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快速、气候变暖以及新疆大力推行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

  郭文超说:“不断新增的外来物种不仅对新疆干旱区野生生物多样性形成强烈干扰,还将造成原有自然生态下的生物种群、群落以及景观多样性不断减少。”他认为,越是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厉害的地方,就越容易发生生物入侵现象,而入侵生物又会雪上加霜,使原生态破坏变得更加严重。

  特殊的区位条件也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外来生物入侵风险最大的省区之一。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随着新疆与周边国家交往日益密切,来自国内外的动植物产品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加之旅游、投资人数的剧增,大量从国内外运来的动植物产品和进出新疆的游客都加剧了外来生物的入侵风险。

  另外,独特的自然条件、气候变化也加剧了外来生物入侵的发生。近50年来,新疆气温呈上升趋势,这种气候变化不仅改善了外来入侵生物的越冬环境,气候变暖的累积增温效果还进一步增加了烟粉虱、扶桑绵粉蚧等小型昆虫的发生代数,加剧了它们的传播和危害。

  近年来,新疆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也为外来生物的入侵、传播提供了桥梁。尽管新疆冬季寒冷,但设施农业生产空间的小气候和环境条件不仅为一些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安全越冬创建了广泛的庇护所,也为其种群建立和扩张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和栖息地。

  亟待建立有效防控机制

  近年来,新疆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在新疆边境口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进出境检验和检疫除害处理体系;建立了全国唯一因为小麦有害生物成立的检验机构,进行小麦一号病的监测、检测和防控;在新疆与甘肃交界的“东大门”星星峡成立了全国为数不多的专职植物检疫工作站;与此同时,还与外来生物相关机构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工作。目前新疆农林外来生物防控虽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缺少法律保护,在防治外来入侵生物问题上权责不明,导致新疆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一直存在滞后现象。

  对此,郭文超等科研人员建议,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加大外来入侵生物内外检疫的执法力度;建立针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统一协调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应急防控预案和响应机制;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区域性和部门间关于外来生物信息共享机制,发展快速检测和应急防控技术等,并加强区域性外来重大入侵生物综合治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南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