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宋朝曾经也有“日式拉面”

2015-03-16 来源:凯风网

  宋朝人做面,种类丰富,琳琅满目,有按压出来的馎饦(中间凹、两头翘,现在叫“圪饦”,又叫“猫耳朵”),有抻拽出来的索饼(近似兰州拉面),也有擀切出来的日式拉面。

 

日式拉面

  大陆有很多拉面馆,大部分卖兰州拉面,少部分卖味千拉面。兰州拉面是真正的拉面,因为它是抻出来的。一块面团,反复抻拉,抻成一大束又细又长又筋道的面条,用清汤煮熟,捞到碗里,加高汤,放浇头,拿筷子一划拉,水乳交融,汤汁很鲜,面条很香,吃起来爽得很。

  味千拉面是日式拉面的一种,日式拉面号称拉面,其实不是拉面———它是切出来的。和面的时候,少放水,多放碱,使劲揉,揉光了,多饧一会儿。如果不忌讳,把饧好的面团放到一块木板上,蒙上一张干净的塑料布,找一个大胖子上去踩,踩得无比筋道,再擀薄,再切细,即成日式拉面。

  想抻出兰州拉面,手法必须熟练,还需要往面粉里加料。加什么料?一加盐,二加蓬灰。蓬灰俗称“拉面剂”,主要是莲蓬草烧剩下的灰,成本很低,价钱也便宜,不管是大型蔬菜市场,还是小型调料市场,拉面剂都有售,半斤一包,卖两块钱,跟袋装加碘盐一样。

  日式拉面就比较简单了,切面的工艺毕竟比抻面容易掌握。但是和面的时候也必须加料,不然做不出日式拉面的特色。日式拉面其实也没什么特色:从色泽上看,面条泛黄;从口感上讲,比较弹牙。怎样才能让切好的面条具备泛黄和弹牙这两个特色呢?很简单,一要放碱,二要多揉,如此而已。宋朝人做面,种类丰富,琳琅满目,有按压出来的馎饦(中间凹、两头翘,现在叫“圪饦”,又叫“猫耳朵”),有抻拽出来的索饼(近似兰州拉面),也有擀切出来的日式拉面。

  据庄绰《鸡肋编》描述,北宋时期,陕甘一带气候寒冷,小麦的生长期比较长,年前播种,年尾收割,蛋白质含量高,磨成面粉,做成馒头,往嘴里一送,“粘齿不可食”,又筋又黏,把牙都粘住了,用咱们现在的话讲,属于高档的强筋面。庄绰说,甘肃临洮那边的老百姓用这种强筋面擀面条,“掬灰和之,方能擀切。”先放一把草木灰,然后再和面、揉面、擀面、切面。草木灰跟现在的拉面剂差不多,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是碱性物质,能让面条泛黄,也能让面条更筋道。由此看来,那时候甘肃临洮的切面应该就是现在的日式拉面。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