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女皇武则天无字碑之谜的新解

2015-03-21

 

  乾陵坐落于关中平原的梁山,这里埋葬着大唐帝国的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媚娘,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曌,人们习惯称之为武则天。乾陵威严恢宏,彰显着一个伟大王朝的皇家威仪。

  其神道的正前方,并列矗立着两通石碑,其中一块上镌刻着密密的文字,这是高宗皇帝的“述圣纪碑”,上面记载着这位大唐皇帝生前的种种文治武功。这些华丽的歌功颂德的文字正是作为皇后的武则天亲自起草的。但是与之对应的另一块巨大石碑上则空无一字,这就是著名的则天女皇无字碑。

  武则天为什么要为自己立一块无字碑,而不是像她的丈夫的墓碑上一样,记录歌颂自己的治国业绩呢?要知道这位女皇在治国方面绝对不是乏善可陈的。

  这位女皇的功业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延续了大唐贞观以来的国势,对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武皇时代科举制度被固定下来,成为普通人通过自身努力而在社会上晋身的“通天塔”,改变了以出身决定命运的人才选拔方式,深刻影响了此后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此外女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等等。

  她易受人攻击的弱点也很多,比如任用酷吏,残酷迫害唐朝宗室和旧大臣;比如大修宫殿、庙宇,严重损耗了国家的财力,极度地普涨奢侈;还有历来引人眼球的宠信男宠的问题等等。

  对于无字碑之谜,历来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五点:一是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没法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这些说法中又尤以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即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很显然,这些说法都是从武则天主观出发,揣测她的想法。那么武则天到底为什么给自己立碑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块碑是个什么样子的。这块碑实际上跟旁边的“述圣纪碑”是一样的,墓碑高7.56米,宽2.1米,厚1.649米,重98.84吨,碑顶呈圆形。无字碑碑顶刻有八条相互绕缠的螭首,螭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样子酷似蛟龙,用来装饰碑头,以显示皇家的威仪。这两块对应的碑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块是有字的,另一块空无一字。相对的一样的两块石碑,这也符合乾陵总体上所追求的对称之美。

  问题很明显了,这两块碑为当年同时建造,就是说建于高宗去世,而武则天掌握大权之时。那么这块无字碑本来也是要刻字的,所刻一定是与高宗的“述圣纪碑”一样的歌功颂德之词。笔者前面说了,武则天女皇是很好大喜功的,比如据《资治通鉴》记载,她在神都洛阳大兴土木,耗资百亿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

  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女皇亲笔题名:“大周万国述德天枢”。为此就熔毁了27000贯流通的钱币,耗去当时国家财力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作为女人皇帝,这样一个极端重视为自己正名,以取得跟男权社会男性君主相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留一通无字碑呢?无字碑实际上就是“功德碑”,武则天立碑的目的,就是为给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所以我们还是回到唐朝的历史中去探究这“千古之谜”的真相。从公元705年到公元713年,短短8年间,唐王朝就经历了5次大的宫廷政变。在这段时间里,武则天先后退位、病重、死亡。原来要镌刻的文字她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留给她的后人。

  不过这也符合盖棺定论的传统,历来都是儿子给父亲评价,继位者给先皇上谥号。只不过这段时间大家关心的都是皇位的归属,还有谁去关心给一个地位尴尬的前女皇作墓志铭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