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丝绸起源:煮出来的锦绣文明

2015-04-07 来源:凯风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品牌、各种面料的服饰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让人目不暇接。不过,丝绸作为一种经典面料,始终受到人们的青睐。众所周知,丝绸制品最早起源于中国。据科学家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有成熟的纺织技术,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罗、绮、锦、绣等品种,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将丝绸推向了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说起丝绸制品,便不能不提首创养蚕抽丝技术的人——嫘祖。

   

  四川盐亭嫘祖陵(图片作者:周骑轮)

  那时候,黄帝刚刚战胜蚩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于是,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黄帝便带领大家发展生产,重整家园。部落里年轻力壮的男人在黄帝的带领下承担起了训捕猎物、制造工具、耕种作物的重活儿;而制作衣冠和烹饪食物的事情则交给了部落里的女人们,由黄帝的元妃嫘祖负责。

  这年夏季,嫘祖见雷泽的鱼儿肥了,便带着女人们去捕鱼,打算给部落的人炖一锅鱼汤来补补身体。不想雷泽边上还长有一些桑树,时节到了,桑树上结出了黑紫色的桑椹,个大肥美,非常诱人。摘下几颗尝尝,清凉酸甜,极是可口。于是,嫘祖带人直接在桑树下支起了一口大锅,想着下午男人们回来以后,一边喝着鲜香的鱼汤,一边吃着可口的桑椹,心里一定会美开花的。

  谁承想,煮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嫘祖在翻搅鱼汤时,勺柄上缠上了一些比头发还细的白丝。嫘祖取下细看,白丝闪着晶莹的光泽;摸摸,再拽拽,柔软且富有弹性。嫘祖仔细查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锅中不知何时落进了几片桑叶,而且有一片桑叶后面还粘着一个白色小球。

   

  蚕正在吐丝作茧(资料图)

  莫不成这些白丝就是这小球变成的?抱着这个想法,嫘祖一边添火一边仔细注意那个小球。慢慢的,沸水把白色小球煮散了,变成了一缕一缕的白丝。想法得到证实后,嫘祖抬眼看向了头顶的桑树。果然,桑树的很多叶子上都有这种白色小球。这个发现,让嫘祖惊奇之余眼睛一亮。她想:这种白丝很有韧性,而且轻巧,如果可以收集很多的话,不就能编织成衣服吗?打定这个主意,嫘祖便循着雷泽边的桑树一棵一棵找寻,把这些白色小球都收集了起来,用抽取出来的白丝做出了一件衣服。穿上很是轻薄舒适。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些白色小球居然自己裂开了,从里面爬出了白色的虫子。

   

  古人煮茧抽丝(资料图)

  嫘祖起初很是诧异,但很快便想通了。她记起春夏季节有时路过桑树下,经常能看到一些白色的虫子爬在残破不堪的桑叶上,而且嘴里还像蜘蛛那样吐丝。想到这一点后,嫘祖便找来一些白色虫子和桑叶,试着放进器皿里养着。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白色虫子不见了踪迹,却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小球。嫘祖见状大喜,忙把这件事告诉了部落其他妇女。于是,大家都开始效仿嫘祖养这种白色虫子,取丝做衣。这种白色虫子,便是蚕。

  据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便有工艺讲究的丝绸服饰。因为嫘祖首创养蚕缫丝,福祉后世,因此被后人祀奉为“先蚕娘娘”。《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敦煌壁画中飘逸的丝绸(资料图)

  我国的丝绸直到秦汉时期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流传到了别的国家,但价格十分昂贵,只有帝王级别的人才能使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直严密监控着丝绸制造和养蚕的技术,禁止其流传到外国。然而,中国丝绸的秘密最终还是传出去了。对此,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公元六世纪,两个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侣,把我国的蚕蛹装进了空心手杖里,偷偷拿回了自己的国家。二说是因为唐朝和亲频繁,于是,想继续穿着华服的公主便偷带蚕蛹出嫁了。

  数千年来,蚕丝制品一直深深影响着整个世界。一直到近现代,才出现了价格相对低廉的锦纶、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来替代丝、麻、棉、毛等天然纤维。不过这些替代品的出现并没有减少蚕丝制品丝毫魅力,打开电视,常常能看到丝绸服饰在各大时装周上大放异彩,而且苏杭地区出口的丝绸,在世界上也备受追捧。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