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唇齿留香 福建清流风味美食大盘点

作者:赖永聪 · 2015-05-07 来源:凯风福建

  位于闽西北的清流县,青山连绵,清溪环绕,田园如画,民勤物丰,同时又是客家人聚居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清流县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更成就了当地独特的风味美食。鲜嫩的烊豆腐、清香的葛粉包、浓醇的糯米酒.....都令人味蕾绽放,垂涎欲滴。

  清流客家烊豆腐色美味香,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烊豆腐必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纯正的烊豆腐,既有豆腐的鲜嫩清香,又有肉质的甜美劲道,吃在嘴里细嫩鲜香,令人久久无法忘怀。在客家烊豆腐的系列中,闽西四堡长校一带的烊豆腐最具特色,它的鲜美只有亲口品味过的人才能体会。席间只要烊豆腐上桌,大人小孩总要说句这样的话“赶烧吃(趁热吃)。”意思是劝大家吃烊豆腐要趁热,凉了就少了许多它特有的鲜香,刚起锅的豆腐色香味俱佳,是品食美味最好的时候。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看豆腐表面不热,一口下去,它的内心可是滚烫着呢。就象客家人热情好客豪爽奔放的性格,永远怀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待客迎宾。

   

  清流客家烊豆腐

  兜汤是清流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追溯其历史,至少有几百年以上。兜汤能传至今天,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因兜汤有着几大特色。一是色泽鲜艳。在原色基础上,经加工后兜汤所呈现出的颜色是棕黄色,半透明状,令人赏心悦耳、垂涎欲滴。二是口感好。兜汤由淀粉与上好的瘦肉揉合而成,光滑细腻好入口。三是味道美。由于用料精致,加以佐料调合,其味十分鲜美。四是制作简单,易学易做。有朋自远方来时,热情好客的清流人总忘不了带他们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兜汤。  

   

  清流兜汤

  鲜水鱼因其产于鲜水塘而得名。鲜水塘位于清流县李家村鲜水村,是全省少有的冷泉资源,泉水出水量大,达到300L/秒,水质清新,四季水温在18 -20度之间,是冷水性鱼类的理想养殖场所,鲜水塘里人工饲料的鱼类主要有庵鱼、草鱼、鲤鱼,还有自然繁衍的鳗、鳖、鲶等珍贵鱼。鲜水鱼生活在这种无污染、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冷泉水中,不食任何辅助食物,只食用水中的微生物、青苔和杂草,味道分外鲜甜。无论清炖、油炸、煮汤或干熏皆清甜可口,不管热吃冷吃都无腥味和泥土味。特别是庵鱼,鱼体小,鱼鳞洁白,肉质细腻、肉味鲜美,无泥腥味,口感纯正,胆固醇含量几乎等于零,营养价值高,被称为脑白金的DHA、EPA含量高于其它鱼类,曾在清代被选为进京贡品。

 

  清流李家鲜水鱼

  葛粉包,是清流特有的传统食品,在年节或红白之事,只要有宴席,必有葛粉包。相传,一外地客人前来作客,主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葛粉包,并殷勤地劝客道:“吃吧,吃吧,赶烧(趁热)”客人吃后觉得形佳味美,吃过之后无比留恋,过后对主人说:“那‘赶烧’真是非常好吃”。主人不得其解,细想后才明白指的是葛粉包,故传为笑话,反映了人们对葛粉包的喜爱。蒸熟的葛粉包皮薄透明,可看见内部的葱花,再浇上用猪油、酱油、味精做成的调料,有序地放置盘内,一个个泛着油光,玲珑剔透,尤似精雕工艺品,散发着馅料和葛粉的清香,好看又好吃。  

 

  清流葛粉包

  客家糯米酒,又称水酒,酒味清淡如水,好入口。在北方人看来,客家糯米酒不是酒,是饮料,因为它既没有白酒的浓醇,亦没有茅台国酒的清香,更没有二锅头的燥热。但客家糯米酒充满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在酒族中最为真诚质朴,具有乡土本色的美味,让您在不知不觉中醉了还不知醉。客家人酿酒非常讲究,如同举办隆重喜事,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盛上一碗糯米饭敬佛先祖,也要盛些糯米饭给四邻分食,否则就将把酒酿坏。客家人有句谣谚:男人喝正月,女人喝做月(生孩子)。就是说,正月里男人可以开怀畅饮,整个正月浸泡酒中。而平常很少喝酒的女人临到生孩子时,却用米酒滋补身体、调剂血脉。九杯酒落肚,便飘飘俗仙,有远离红尘的感觉,很是怡然陶然。  

   

  清流客家糯米酒

  滚蒸是清流传统风味小吃,过去常有人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其价廉味美,滑而不腻,是百姓早餐佐稀饭或充饥的理想食品,百吃不厌。其做法是:第一步,将米洗净,用水浸泡一夜,磨成米浆。第二步将锅里水烧开,再用勺子将米浆舀入事先备好、带耳环的、马口铁皮制成的圆盘里,薄薄的平铺一层即可,置入锅中加盖蒸五、六分钟,将圆盘拎出翻转,把蒸好的粉皮倒扣于簸箕上摊凉。第三步,将事先洗净、切碎的瘦肉丁或猪油渣、葱花、豆芽,香菇等加入油、盐、胡椒、味精等香料炒熟、炒香,做成馅料。第四步,将粉皮根据需要切成大致5寸长宽的方块,用汤勺舀入适量馅料,置于粉皮一侧,再将粉皮卷起,滚蒸就制成,可以直接食用了。  

   

  清流滚蒸

  胖糕,亦称棉花糕、发糕,是一种用优质大米制作成的清流传统特色佐餐早点。胖糕松泡、绵软、细嫩、吃口有弹性,别具风味。制作胖糕必须经过发酵过程,因糯米、粳米含胶性淀粉量大,不但淀粉酶活性低,生成气体少,而且淀粉的胶性又抑制气体的生成,所以选用的大米仅限于含含胶性淀粉量少(约30%),即不抑制或少抑制气体生成的籼米类优质米,再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在调制时,掺入辅料糖、面肥等,以增加酵母繁殖的养分和增强保持气体的能力,就可调制发酵成膨松的米粉面团。热乎乎的胖糕味道极佳,甜丝丝的味道,慢慢咬一口将里面的每个气孔的气体挤压出来,越吃越有味道。

       

  清流胖糕

  米浆餜是清流的传统风味小吃,由于它可逐层剥离,形似糕点,故又称千层糕。米浆餜的制作讲究一定的技巧,主要有原料、时间、火候、配料四个要素。先将精选的优质大米浸透,磨成细腻的米浆,然后用大火将锅里水烧开,将米浆均匀倒入垫有白布的蒸笼,薄薄的一层,放入锅内蒸熟。蒸熟一层后,再添上一层等量的米浆,可蒸至二十几层。蒸好一盘的米浆餜约需三小时。炉火的火候也要把握恰当。这样蒸好的米浆层次分明,可逐层剥离。食时切成小方块,蘸以事先准备好的葱、酱、碎辣椒、姜等混合做成的调料,还可以个人口味变换调料,吃起来口味香醇滑爽且不觉腻,别有情趣。米浆餜风味独特,每天都有人街头叫卖。旅外亲人回乡时总要尝上一口家乡的米浆餜,以了却心中的思乡情结。  

   

  清流米浆餜

  传说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的节日,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正值田边地头毛绒绒的鼠曲草长到10厘米左右的时候,最为鲜嫩,人们都会带上篮子到野外采摘,做成青米果,在观音像前供奉。由于其有一种独特的草香,清流人也都愿意一饱口福。其制作过程是:将采摘回来的鼠曲草或艾草洗净,切碎,放入锅里加入少量食用碱煮,水开后让其沸腾5分钟,再将草捞入钵头捣烂,然后倒入半干的米浆中,放入适量碱、盐或糖搅拌均匀。锅内水舀净,待锅烧热后,将油沿锅壁抹一圈,把搅拌好的米浆悉数倒入锅内,边加热边用锅铲翻动米浆,使其受热均匀,动作要快,否则容易沾锅烧糊。待米浆八、九成熟时装起,将其揉成一个个丸子,或捏成皮,包入事先准备好的馅料,放入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清流青米果

  黄粄,是清流农家用一种本地人叫大和米,粘性较大的粳米,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凡吃过黄粄的人无不为黄粄的香、嫩、爽而赞叹不已。每逢过节,清流农家大多喜欢做黄粄,作为赠给客人的礼物。黄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小径竹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黄粄吃后过冷)。然后,把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时,将大和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捞起,放入蒸笼蒸一个小时。再将蒸熟的米饭,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舂的过程中,要不时翻动,使米饭受力均匀。当米粒被舂烂,粘连在一起的时候,将其捞起,捏成一块块扁圆型,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粄便制成了。   

 

  清流黄粄

  芋头糕,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清流县风味独特的美食。菜芋头相对于芋艿而言,淀粉较少,滑爽不足,一般人不喜欢吃。在过去相对贫困,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人们为了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努力改善其口味,从而发明了芋头糕。其做法是:先选取体型完整、没有腐烂的菜芋头,刮去皮,刨成丝待用。将优质大米浸透,磨成半干的米浆,将芋头丝倒入,同时放入适量盐、味精等调料,搅拌均匀,倒入垫有白布的蒸笼,摊平。锅内放入适量水,大火烧开,放入蒸笼,盖好,猛火蒸一个小时,即熟。食时切成小方块,蘸以事先准备好的葱、酱、碎辣椒、姜等混合做成的调料。菜芋头因了米粉的加入,去除了原有的涩味,又保留了芋头自身的香味,口感独特。

   

  清流芋头糕

分享到:
责任编辑: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