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盘点那些光荣“退休”的劳动工具

作者:心仪 · 2015-06-29 来源:凯风北京

  劳动工具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史,首先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很多传统的劳动工具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例如石磨、辘轳、纺车……这些消失了的劳动工具,曾把我们的日子打磨得发亮,把时空变得深邃。现在,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光鲜的影子,却抹不掉它们曾经留给我们的温馨记忆。值此劳动节之际,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已经光荣“退休”的劳动工具,重温一下曾经与它们为伴的旧日时光。

  辘轳

  辘轳是一种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辘轳,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在一些地下水较深的农村,也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

  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它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方言》,记有“繀车”和“道轨”。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可见纺车,农民们自己纺线、织布、做衣服。

  老式剃头刀

   在发廊、美发店开满大街小巷的今天,剃头匠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剃头匠的工具——老式剃头刀。这种剃头刀早在60、70年代是常用的剃头工具,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剃头刀早已被电动剃头工具所取代。

  风箱

  风箱用于生火、鼓风,基本结构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上世纪在农村生火做饭,家家户户几乎离不开它。那个年代农村每家每户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左手拉着风箱,右手抓着柴禾那种姿势还记忆犹新。现代农民家里都开始用蜂窝煤炉、液化气灶、电磁炉,风箱早就淘汰了,用风箱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石碾子

  过去,北方大部分地区麦黍、玉米等粮食碾碎加工时使用石碾子。碾子由碾台、碾盘、碾滚和碾架等组成。碾盘中心设竖轴,连碾架,架中装碾滚子,多以人推或畜拉,碾盘和碾滚上分别由石匠凿刻着很有规则的纹理,其目的是增加碾制粮食时的摩擦力,通过碾滚子在碾盘上的滚动达到碾轧加工粮食作物的目的。这种工具在电气化以前的中国农村很常见,但现在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少用它了。

  独轮车

  独轮车又名手推车、小推车,是早些时候乡村特有的一种运输工具,它造型别致、简单易学,用一个轱辘和两根木腿稳稳地撑住地面,牢牢地掌握着农家生活的方向,如同一位饱经风霜雨雪的历史老人,见证着苦涩的悠悠岁月,是乡村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棉花弓

  棉花弓是一种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最后再经过多次的压、磨,一整套工序下来,一条暖暖的棉被就在手艺人的手中完成了。即便是年头久远的又硬又黑的棉絮,一经重新弹制,又柔软如新,很是神奇。

分享到:
责任编辑: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