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著名老中医谈进补:很多人进补的观念不对

2016-05-12 来源: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名老中医施小墨先生与本报记者合影。

  专家小传

  施小墨,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之子,施小墨诊所现任所长,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症。并于2016年5月起,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时间坐诊。

  周六的早上,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间普通诊室里,施小墨耐心地给病人开完方子后,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去。虽然已是71 岁高龄,但施老精神矍铄,至今依然坚持每天出诊,给患者看病开方。知道记者要采访他,施老特意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他笑着说:“做好科普,就是治病救人呀!”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名老中医施小墨,请他谈谈自己的养生心得。

  《生命时报》:您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特别强调晚期病人“吃、睡、排”做得好,就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请您具体谈谈吗?

  施小墨:西医的治疗手段固然有效快捷,但在中医看来,化疗、放疗和手术都属于祛邪伤正的手段,有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化疗、放疗后,白血球受到影响,头发也掉了,饭也吃不下去,这样的治疗对患者损伤很大。所以我不主张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吃中药进行调理即可。而且从实践中可以看到,晚期患者带瘤生存,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也很好。

  吃饭、睡眠、排便是病人生存的关键,如果吃睡排都好,病人的免疫力就会提高,这样就不需要免疫力治疗了。比如肿瘤患者睡眠不好,就让他好好睡,如果吃不下去饭,那就开药方让他吃得下饭,吃得好了,抵抗力就上来了。中医是宏观的观点,整个人处在抵抗力强的状态,肿瘤自然就会被抑制,带瘤生存也能生活得很好。

  有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百枝莲在动物实验中有抗癌作用,很多医生于是拼命地用,但我认为还是应该抓住整体治疗。“以证统病,病症结合,整体调节,突出特色”是我治疗癌症的主要思路。根据具体情况施治,最终目的是治好病,让患者快乐地生活,能做到这些,我认为这种治疗就是对的。

  《生命时报》:说到提高免疫力,您曾经提过一个叫“通补”的养生原则,可否大概介绍一下这个原则是具体什么? 对现代人来说这个原则是否适用?

  施小墨:人衰老之后会出现很多瘀滞不通导致的问题,如老年斑是皮肤瘀滞的结果,脖子肌肉没有弹性是血瘀不通。不通有很多种,治疗的思想也各不相同:气虚导致的气血不通,要用补气的方法;如果是血瘀导致的不通就要活血化瘀;如果痰多,就用化痰的方法。

  现在的人很注意养生,注重补养自己的身体,但“ 补”是一门学问,对于肥胖的人,饮食要清淡,宜进行平补、清补;对于消化功能差、食纳不畅的人则应进行通补。现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仍然认为补就意味着吃好东西,这是不对的。还有一些错误的进补观念,比如孩子容易感冒其实多因食积化火,家长却以为是孩子体弱,于是煲汤放很多大补的中药,结果不仅没有起到补养的效果,反而是火上浇油,导致孩子体内阴阳失调,更易感冒。

  进补分为温补、清补、平补、峻补、通补等补益方法,讲究辨证施治、量体裁衣,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判断,有阴虚内热的人适合清补,可以吃一些燕窝、莲子、百合等。现代人总的来说,生活条件更好,运动减少,“补”的时候更要先了解自己的具体身体状况后再做定夺,不要盲目进补,以免适得其反。

  《生命时报》:您曾经说过“ 精神第一,饮食其次,锻炼第三”,但目前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您能否谈谈精神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施小墨:我觉得精神因素对于人的整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中医把人的情感归纳为七种,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太过激烈都有可能导致人生病,比如过喜伤心,忧思伤脾、惊恐伤肾、大怒伤肝等。

  人应该学会理解别人,多为对方想想,如果能够体谅和理解别人,自己的心态就容易平衡了。如果有什么心事儿,要注意抒发,以缓解不良情绪,比如找个好朋友聊聊天儿。老年人往往害怕孤独,有很多来找我看病的老年患者都有老年忧虑症,我最常开的“药方”就是督促他不要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看书,应该多和朋友沟通和交流,多走出家门。

  《生命时报》: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中之重,您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

  施小墨:现在提倡均衡饮食,不可大鱼大肉,而是五谷杂粮都应该吃。我们老年人的饮食尤其应该做到“清、淡、温、软、简”,完全没有必要专门花大价钱去吃什么鲍鱼、鱼翅等,水果蔬菜只要是新鲜的就应该吃。另外,我建议对酒精没有明确的禁忌的老年人,可以适量喝一点葡萄酒,每天喝上一小杯(约30~50 毫升),有益无害。

  食物分寒、热、酸、凉四性,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老年人应该根据四季特点来进食。夏天可以常吃一些绿豆、西瓜、百合、莲子、红枣等,到了冬天宜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涮羊肉等。

  《生命时报》:您从医多年,对当好一名医生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施小墨:我觉得首先要讲医德,“大医精诚”就是说,医生技术上要“精”,态度上要“诚”。我父亲当年开办华北中医学院时就非常强调这个思想。看病不能“ 看人下菜碟”,我每天都告诉自己,小病要当大病一样重视,不能让任何一个病人出问题。

  此外,医生要有慈悲之心。有一次,一位四五十岁的人坐着轮椅来看病,我心里很难受,他那个年龄本不该靠轮椅生活,还是被疾病耽误了。我们当大夫的首先要能看病、看好病,更要嫉“ 病”如仇。患者大冷天或大热天地排队来看病,这代表他们信任你,如果不好好看病,实在对不起大家。▲

  (本文由本报记者王黎洋采写)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