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

2016-07-09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肖克刘久锋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由于长期发展滞后,千山阻隔,鲜为人知。“欠发达、欠开发”曾一度是这块土地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三农”向纵深推进,在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进程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后发省份必须赢在绿色崛起

  贵州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深、力度不够,但也让贵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真山真水。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贵州遇到的第一个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意识到,后发省份的崛起,必须赢在“下一步”,要绿色崛起,而不能再走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作为贵州省会所在地的贵阳市成为了贵州绿色崛起计划的第一块试验田。

  2007年12月29日,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围绕“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目标,谱写生态文明的“贵阳样本”。

  2008年10月,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发布“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从6个方面分33项指标,分解落实任务到责任部门。

  2009年,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质量等措施。同一年,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贵阳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要求贵阳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顶层设计,绿色生态是底线

  从2009年开始,贵州从点上寻求突破,开始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步伐。

  为切实加强全省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流域污染补偿制度,贵州省政府决定在乌江(含乌江上游三岔河、红枫湖和乌江干流)、沅水(含清水江、舞阳河、松桃河)、都柳江、牛栏江—横江(含草海)、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等8大水系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

  此后,以贵阳市为试点,成立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探索成立了其下属的生态文明建设局,将环境保护局、市林业绿化局、文明办、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门涉及生态文明的相关职责划转整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执法。

  随后,贵州省出台了并大力实施了绿色贵州建设3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3年倍增计划、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和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出台了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在赤水河、乌江流域开展了12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等。

  2014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启动了贵州省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和贵州省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划定了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和湿地保有量等在内的九条林业生态红线和9206万亩的红线管控区域。贵州省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森林面积达到1.29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为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15年来,贵州造林面积达3600万亩。

  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双管齐下,贵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主要河流水质良好,清澈见底;贵阳公交车以LNG清洁能源替代了传统的汽油,贵阳市公交车数十年的“黑尾气”历史就此终结;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天天优良,88县66个空气质量得满分;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从原有的30个增至36个……

  因为生态保护举措有力,2014年6月,《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第一批全境列入国家级示范建设的4个省份之一。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追求平衡

  已进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关键期的贵州,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发展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等问题依然突出,总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明显。

  为了在生态和发展两者之间追求平衡,从2010年开始,贵州的产业发展路径设计都与“绿”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业化被界定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被界定为“新型城镇化”。

  在急需加快发展的扶贫开发中,却依旧承载了“绿色”的考量。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点乡德江县沙溪乡,赖以脱贫的5大项目即烤烟、天麻、茶叶、核桃和山羊养殖,全部是绿色的。

  贵州是低纬度、中海拔、寡日照的优质茶区。近十年来,贵州的茶园面积从原有的283万亩到如今突破700万亩,成为全国绿茶第一大省。贵州茶的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到贵州品牌,真真实实地有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进步,成就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和“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等美誉。

  此外,贵州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发展推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页岩气,改善农村能源节后,推广农村节能技术,帮助农民寻求替代能源,让农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环保、生态。

  与此同时,贵州省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五大新兴产业。这一次,试点又选在了贵阳。

  2013年9月8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挂牌成立、实施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以来,贵阳就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转型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至此,贵阳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实现经济“洼地”绿色崛起的探索实践就不断推进、从未停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着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不仅使贵州产业发展质量更好、层次更高、前景更明,也使得世界看到了一个更负责任的贵州。而贵州也一直致力于传递更明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2009年,贵州发起“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邀请政要、企业、专家学者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以及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2013年1月,原“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定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5年坚实走来,论坛主题不断深入,议题日益宽泛,形式越显丰富,合作更加广泛,成为反响强烈的非官方、非营利、专业性、战略性国际平台。贵州,中国最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成就,在这里呈现,全球最前沿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经验,从这里吞吐。

  正是因为在制度创新、路径探索和理念传递上的引领地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在谈到贵州生态文明实践和论坛本身的价值时,认为其“具有国际意义”:一是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三是搭建了全球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今年5月2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环境署当天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共同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这份报告的牵头人盛馥来表示:“生态文明听上去‘高大上’,其实质是一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帮助当地老百姓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

  与报告的主题相适应的,贵州的青山确实已经转变成了金山。由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的31省区市GDP数据显示,贵州连续多年GDP增速跑进全国三甲。

  贵州的“绿色崛起”实践证明,只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路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就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作为中国西南欠发达省份绿色发展的案例,中国也以此给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世界,传递出了最美声音。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