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文房四宝中的宣纸究竟何时在我国出现?

2016-08-16

 

  关于“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的由来,有一个所谓的传说,据说东汉建光元年(121年),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笔者以为,所谓“东汉孔丹造宣纸”的说法,是值得质疑的。

  宣纸是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是通称的“文房四宝”的第一角色,它用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纸质洁白、细致、柔软、经久不衰,不易蛀蚀,便于长期存放,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宣纸作为中国特产之一,究竟何时开始造出呢?

  关于“东汉时期造纸家蔡伦的徒弟孔丹造宣纸”的传说,仅仅是一个传说,在历史文献中并无任何记载。而从东汉到唐朝以前,历史文献中也没有文人墨客使用宣纸进行书写和绘画的记载。如东晋“书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一生书写可谓不少,但从文献记载看,他们父子俩均未使用宣纸书写。南宋人赵希鹄所写的考鉴古文物的《洞天清录集》一书,谈到东晋“书法二王”写字所用的纸,说“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竹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并未提到“宣纸”。况且,我国造纸历史研究专家对赵希鹄所说的东晋“书法二王”使用“竹纹纸”书写的说法,也存有疑问,认为宋代所见到的东晋“书法二王”的书法作品多是临摹品或赝品,

  因为“竹纹纸”在东晋时还没有造出来,“书法二王”书写用的则是“竹疏布”(用竹子作原料织成的布,实指“竹席”),而不是纸,赵希鹄所说的“竹纹纸”(亦称“竹纸”),唐代才开始出现,也就是说,这种竹纸在唐朝以前是没有的。由此想象,倘若东汉时期我国已经造出了宣纸,东晋“书法二王”的作品以及东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关于“书法二王”的书法临摹品或赝品,为何不用“宣纸”来书写呢?很显然,宣纸的产生,远远迟于东汉,东晋时及以后较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出现的。

  那么,宣纸究竟最早产生于何时呢?根据我国造纸历史研究,认为宣纸是唐朝时才开始造出的。我国著名造纸技术史研究专家潘吉星先生所著《中国造纸技术史稿》一书认为,“现在全世界闻名的书画用宣纸,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宣州的贡纸”。而《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宣州土贡有纸、笔”。唐时宣州下置宣城、当涂、泾、广德、南陵、太平、宁国、旌德等八县。又据相关史料记载,唐朝以来,宣纸主要以宣州的泾县为主产地。

  关于“宣纸”的得名,《辞海》(1979年版)“宣纸”条谓:“原产于唐代宣州泾县(今属安徽),在宣城集散,故名。”由于宣纸的手工制造的原料,主要是泾县小岭所产的青檀孰,因此明代时有人直接称这种纸为“泾县纸”。明代学者沈德符在《飞凫语略》一书中说:“此外则泾县纸,粘之债壁,阅岁亦堪入用。”近代安徽人胡韫玉在他写的《纸说》中说:“今则宣纸惟产于泾县,故又名泾县纸。”这种以纸的产地而直接称其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泾县纸”之名,当产生于“宣纸”名称之前。有人认为宣纸的原产地是宣城,是不确切的。

  综上所述,东汉时我国不曾有宣纸造出,所谓“东汉孔丹造宣纸”的传说,并无历史依据,是不可信的。到了唐代,我国才有宣纸造出,原产地是泾县,故最早称“泾县纸”,后来因为宣城有了“泾县纸”的制造和销售,才逐渐称这种纸为“宣纸”,“宣纸”的名称才流转下来。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