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G20晚会背后这些文化你都知道么?

2016-09-05 来源:中国日报微信号

  9月4日晚,在夜色西湖的水面上,G20杭州峰会文 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就像“西子”一样,从夜空中,如诗画般地款款而来。

  有人对西湖上那一只“白天鹅”印象深刻。

 

  还有人沉浸在“梁祝”的最后小提琴声里无法自拔

 

  50多分钟的时间里,杭州西湖之上共呈现出9个节目:

 

  第一曲《春江花月夜》

  第二曲《采茶舞曲》

  第三曲《美丽的爱情传说》

  第四曲《高山流水》

  第五曲《天鹅湖》

  第六曲《月光》

  第七曲《我和我的祖国》

  第八曲《难忘茉莉花》

  第九曲《欢乐颂》

  然而,看完这些节目之后,你是不是只会“哇!好美、好听、好好看......" 然后, 就再也说不出第二个词了?

 

  如何做一个有(会)文(买)化(弄)的观众?这九个节目的背后文化,你应该要知道。

 

  第一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下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张氏一生仅有两首诗存世,而仅仅这一首诗,就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诗题取自陈后主所创的乐府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在清词丽句中孕育的一唱三叹的美感——这是中国古体诗所特有的缠绵之美。浩荡春江、皎皎明月,仿佛亘古不变的存在,而人类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在它们面前显得多么短暂而渺小啊!诗人将哲思寄托在美丽的意象之中,一千余年后的我们,仿佛依然能从诗中跨越千古,与诗人一起,向宇宙发出永恒的叹问。

 

  第二曲 《采茶舞曲》

  浙江省的传统民歌,由周大风在1958年填词作曲。“采茶”本是中国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采茶舞曲》保留了汉族传统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旋律优美流畅,曲调欢快跳跃,具有舞曲风格。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般,生动活泼。

 

  第三曲《美丽的爱情传说》

  这一节目结合了戏曲、舞蹈、乐器独奏等众多文艺形式,取材于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书院读书期间结识了青年学子梁山伯,二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三年后,英台返家之前,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谁知祝家已将英台许配他人,山伯前去提亲,得知美满姻缘终成泡影,抑郁成疾,一病身亡。英台闻听噩耗,在被迫出嫁之时去山伯墓前祭奠,哀痛不已。一时间,风雨大作,墓穴崩塌,英台纵身一跃,践行了与山伯“生不同衾死同穴”的誓言。后来,二人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永不分离。

  “梁祝”故事的改编作品很多, 梁祝是个“组合拳”表演, 越剧混搭经典小提琴曲《梁祝》, 和美得不要不要的双人舞。 这一节目中所包括的越剧、舞蹈和小提琴独奏,都是广受欢迎的艺术作品。

 

  第四曲《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列子·汤问》

  《高山流水》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无论伯牙弹奏什么,子期总能领会伯牙琴音中的情感和意境。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后世便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

 

  第五曲《春江花月夜》

  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

  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第七曲《我和我的祖国》

  “一首歌一般来说是先有词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先有曲再有词。

  《我和我的祖国》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而作为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与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

 

  第九曲《欢乐颂》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也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

  《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贝多芬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分享到:
责任编辑:易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