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京通路不足20公里 却绵延20万年

2016-10-28 来源:虎扑体育

  京通路是座丰碑,历史烽烟中写满辉煌。北京市新的建设项目,让本来就爆堵的京通路更显尴尬。在难得的机遇面前,她定将完成一次自我生命的涅槃。

  京通路至少有20万年以上

  京通路不足20公里,却绵延20万年,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她有着不逊于任何一条国道和省道的荣耀。

  “北京人”是北京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69万年前至23万年前,他们生活在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地区。不可思议的是,在今辽宁省营口市金牛山、本溪市面后山及朝阳市鸽子洞,三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石器的打制、加工方法和类型都与“北京人”十分相似。北京与辽宁诸地相距近千公里,难道是偶然的巧合?人们还惊奇地发现,“金牛山人”与“北京人”有着某种遗传关系,只是“金牛山人”的头骨壁厚度小于“北京人”,其进化程度更高。显然,那时两地的古人类已经有着密切往来。

  他们是沿着怎样的线路相会的呢?横亘在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不是路途遥遥,而是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在崇山峻岭中,聪颖的古人类发现,其间有100多个孔道可以通往东北和西北方向的广阔地域。而最东端的那个孔道,恰恰靠近渤海边,也就是今天的山海关,后来人们把它称作“榆塞孔道”。这里是通向营口和本溪最便捷的通道。于是人们画出了“北京人”长途跋涉的线路图,从周口店出发,向东穿过北京城,经今通州区,再相继来到今河北省廊坊市、蓟县、丰润县,在穿越山海关后,沿渤海湾即可最终抵达营口和本溪。经专家测定,这条“京榆路”应该有20万年以上,那么作为起点段的京通路也无疑会是这个岁数了。

  秦始皇、汉武帝走过京通路

  京通路自古就是通往东北大平原的必经之路,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使她“长生不老”,也令她赢得了秦皇、汉武两大帝王的光顾。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上任后,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的九条驰道,其中包括北京地区和京通路。按照规定驰道在平坦地区宽50步(约合今69米),中间有三丈宽(约合今7米)的路面为皇帝御车专用。据此可以得知,2000年前的京通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和规格。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率大队人马第二次东巡,浩浩荡荡从咸阳出发,经函谷关、邯郸郡、常山郡,进入今北京地区。然后走京通路,由蓟县东行,最后到达渤海湾的碣石,寻仙问药。秦始皇此举,一是张扬皇威,二是找寻“万岁”的秘笈。

  一百年后,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大帝效仿秦始皇也来了一次威风凛凛的东巡,终点同为碣石,其路线也与秦始皇一样。

  两位最高君主临幸,让小小的京通路从此永载史册。

  京通路的荣耀还不仅仅因为她贵为御路,西汉时,北京城(蓟城)已是全国七大商业都市之一,也是北方最大的商贸中心。大批南来北往的货物经蓟城交易运转,京通路系进出的咽喉,遂成为一条著名的经济和商业大道。

  明、清两军都是从京通路攻破京城建立王朝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25万精兵北上,向腐败的元王朝发起了最后总攻。9个月后,一个翻天覆地的时刻终于来临。徐达在相继攻克河南、山东、河北的一系列重地后,抵达元大都的东大门,由数万元兵固守的通州城下。徐达巧妙设下“口袋阵”,趁大雾弥漫将守军一举全歼,随后即沿京通路直扑大都城的朝阳门。此时的京通路平坦如砥,不见一个阻击之兵,胜利似乎就在路的尽头等待。然而奇怪的是,朝阳门城楼上既没有元军旗帜,也看不到元兵身影。徐达不敢擅动,在郊外潜伏了五天,却始终不见动静。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初二,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填平沟壕,奋勇登城而入。而此时,元顺帝早已携太子、众妃子仓皇出逃,奔向居庸关外内蒙古的上都,元王朝的大幕终于落下。

  276年后,惊人相似的一幕再次重演。

  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紫禁城,崇祯皇帝仓皇逃至景山脚下自缢而亡,明王朝就此谢别天下。

  为剿灭明军吴三桂残部,李自成亲率20万大军出朝阳门,经京通路直奔山海关。吴三桂自知兵力不逮,慌忙向驻扎在山海关外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求助,此时的满人觊觎明王朝已久。在山海关以西的一片石,李自成与吴三桂、多尔衮展开了激烈搏杀,横尸遍野。疲惫不堪、已经毫无斗志的农民军大败,丢盔卸甲逃回京城。李自成眼看末日已到,4月29日在紫禁城匆匆宣布登基称帝后,便人间蒸发逃往西安。临走时,一把大火让紫禁城烧了三天三夜。

  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一路追杀而来。明朝文武官员还以为是吴三桂护卫着太子回京,寄希望朝廷死灰复燃,跑到京通路上列队跪迎。没承想迎来的却是杀气腾腾的多尔衮——清王朝的旌旗就这样,大摇大摆地树立在北京城头。

  京通路不仅见证了北京城的诞生,也见证了一次次血雨腥风的王权更替。

  雍正下令修建“京通快速路”

  1995年建成的京通快速路,让人们头一回领略了“快速路”这个现代交通手段的风采。为了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北京市修建了西起朝阳区大望桥,东至通州北苑桥的快速路,全长14公里。它与普通公路最大的区别是没有红绿灯和交叉路口。快速路确实让汽车无所顾忌地“飞”了起来,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不过,“京通快速路”的专利不属于当代北京人,早在300年前就闯进人们的生活,她的始作俑者乃雍正皇帝也。

  元、明、清三朝皆建都北京,皇城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大都通过运河从南方运至通州张家湾码头,因而又有“漂”来的北京城一说。元朝时引水西上,把运河终点迁至积水潭,南来的货物可以一直抵达京城核心区,而明、清两朝因河道失修,南来的货物就只能运到东便门大通桥码头了。即使水运畅通,大量的货物仍然需要从张家湾走陆路,京通路就成了北京城的生命线。

  京通路是土路,每逢雨季或是积雪初融时,大批运粮车就会陷入泥泞,动弹不得,让北京城常常断了“顿儿”。皇城当局每年不得不组织大批护卫士兵,前去修路、拉车,苦不堪言。1792年,雍正皇帝下令重修这条重要的运粮大道。在40里路面上铺设了二丈宽(约6.7米)的石板路面,并在两侧各建一条一丈五尺宽的土道。这项工程用了343484两白银,历时9个月,是北京第一条具有主路、辅路和上、下行分驶的“快速路”。京通路重修后四季畅通无阻,再无“血栓”之虞了。

  雍正皇帝对自己的杰作颇为得意,亲自题写碑文,以资纪念。这块“御制通州石道碑”如今还立在八里桥的东面。

  仅此为证,雍正皇帝确不是“庸才”也。

  三万清兵殉国八里桥

  京通路是用爱国义士的鲜血和生命铺就。

  京通路东端有一座名扬世界的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被百姓俗称八里桥。它是历史上拱卫京师的三大古桥之一,其余两座分别是京西南的卢沟桥,京北昌平的朝宗桥。八里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迄今将近600岁了。它南北走向,横跨通惠河,扼守着水路和陆路进京的咽喉。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攻陷天津、通州后,调集6000兵力意欲拿下八里桥,然后直取京都。而此时,三万清兵在僧王僧格林沁统帅下,已率先赶至八里桥,决心与侵略军在此决一死战。

  9月21日凌晨,石破天惊的守桥大战开始了。英法联军用先进的火炮轰炸桥面,炮弹像密集的雨点落下。清军将士挥舞着大刀长矛,个个视死如归,英勇御敌。桥上的将士倒下了,后面的将士又冲了上来,没有一个后退,誓与大桥共存亡。尽管打死联军一千多人,落后的武器终于敌不过洋枪洋炮,八里桥的石栏被炸得粉碎,许多石狮子被炸毁,桥面上堆满了清军的尸体,三万将士全部殉国!

  大桥失守了,英法联军疯狂地冲向朝阳门。十天后,圆明园被侵略者烧成灰烬……

  如今,留有英法联军枪炮弹痕的八里桥仍然屹立在京通路上,向人们诉说着一段骄傲与耻辱同框的历史。

  京通路期待新的涅槃

  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促动下,京通路发生了一次次裂变,她不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交通体系。从城区到通州,或是从通州到城区,你可以有难以计数的通行道路选择,正可谓“条条道路通通州”。

  以公路为例,有京哈、京津塘等五条高速公路,另外还有4条干线通道(分别为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和两广路延长线),至于干线支路、普通城市道路就多如牛毛了。

  轨道交通,除著名的地铁八通线外,有着更为灿烂的蓝图,已经列入规划的若干条新线正与京通路上的高速路、国道融合,编织起新型的交通网络。此外,新北京火车站也已敲定落户通州。

  尽管如此,每天数十万人往返,京通路仍然爆堵难止,成为北京城一大顽症。如今,北京市行政中心向通州挪移,将从市区再疏解40万人到这里。

  人们不敢想象未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言人的一句话让人们紧缩的心舒展了许多:将来北京市城区到通州的时间是半个小时。

  或许不久,京通路将会实现一次新的涅槃。当然,改变的不仅是道路,还有出行方式,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等等。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