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习近平抵达秘鲁 为什么秘鲁中餐受欢迎

2016-11-18 来源:凯风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0日,在秘鲁利马出席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据说在秘鲁的首都利马,随处可见“CHIFA”,它点缀在街头巷尾,深深的融进了秘鲁人的生活中。那么这“CHIFA”究竟是何方神圣,让秘鲁人如此情有独钟呢?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1613年,最早的一批中国移民来到了秘鲁,他们在带去文化的同时,也带去了传统的中国美食,而早期中国移民的一句粤语发音“CHIFA”(吃饭),后来就成了秘鲁中餐馆的代名词,有趣的是这一词在后来还成为西班牙语词汇,被收入秘鲁字典,真正见证了中秘文化交融。

  和其他国家不同,秘鲁的中餐馆不仅仅集中在唐人街,而是深入到大街小巷,就连冷僻的普通居民区也能见到它的身影,“CHIFA”的牌子甚至比悬挂着的秘鲁国旗数量还多。由此可见,秘鲁人对这种中餐的喜爱。

   

  米饭打下的美食江湖

  其实对于中餐,秘鲁吃货们一开始是高冷的拒绝的,奈何实在抵挡不住“尝过一次就难忘今生”的美味诱惑。在中餐刚刚踏上秘鲁时,秘鲁人餐桌上的主食还是面包、玉米和马铃薯,他们甚至还嘲笑过中国人吃大米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把水稻种植技术传到了秘鲁,秘鲁人慢慢认识了大米,并且喜欢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祖籍广州的戴汉宗。

  戴宗汉16岁时由香港赴秘鲁,并在1963年创办种植水稻技术中心,把秘鲁当地的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至5倍,为秘鲁人“全民”食用稻米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有趣的是,正是因为大米饭在秘鲁餐桌上的普及,让秘鲁人的餐桌文化也随致改变。渐渐投向了中国美食的怀抱,而在一系列美食的“连环攻击”下,秘鲁人喜欢上中餐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1921年,首家像样的中餐馆“南京酒家”在秘鲁唐人街开张。从此,中餐馆一家家地在这里争香斗艳。雅洁的厅堂,精致的点心,丰富的菜系,让秘鲁人知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他们产生了强大的中餐情节。据说,现在的秘鲁已经约有8000家中式餐馆,比秘鲁传统餐馆数量还要多。

   

  爱就是相互包容和迁就

  秘鲁人爱吃中餐,中餐的老板们也很“迁就”秘鲁人的口味与习惯,努力推出各种新的菜谱和就餐形式。就风味而言,秘鲁的中餐大多属于广式菜系,高中低档菜都很齐全,满足了各阶层的要求,而且味道纯正,毫不走样。

  偶有走样,也是形势所迫。一般来说,中餐食材的体积都普遍较小,这是由于筷子夹不起太大的食物,但是考虑到秘鲁人习惯用刀叉进食,所以在许多秘鲁中餐馆,食材的体积都很大。食物的体积一大,难入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厨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选择把菜汁儿的味道加重,这样一来虽然味道和正宗的中餐稍有不同,但里面的情谊却可见一斑。

  从就餐形式来讲,除了点菜,火锅和自助餐也深的秘鲁人喜爱。秘鲁盛产海鲜,当地的海鲜火锅就因此独树一帜。自助餐中除了一些比较普遍的炒菜、凉菜和点心外,也增加了生鱼片、土豆饼等秘鲁著名菜肴,这些都使得中餐的风味和形式更为广阔和多样,得到了当地人更多的欢迎

  由于包容和迁就,中餐在秘鲁吃货心中的地位长盛不衰,这也不得秘鲁人一到吃饭时间就会直奔“CHIFA”。

   

  中餐成秘鲁“名片”

  在秘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无论是在富丽堂皇的花园饭店还是在简陋的路边快餐店,你都能看到“CHIFA”门前人头涌动。

  在中餐“移民”秘鲁的几百年里,“CHIFA”不仅攻克秘鲁人的舌头,还成为了秘鲁“名片”。这是因为中餐业的繁荣为秘鲁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一些在中餐馆工作的秘鲁人学会了手艺,成长为大厨师,甚至自己开起中餐馆。

   

  直到今日,“CHIFA”仍然是秘鲁吃货就业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中餐业也因为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得到了秘鲁社会尊重。我想,“美食外交”无外乎如此吧。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