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从司马错到王翦 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2017-08-16

  一个国家的诞生:从司马错到王翦,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司马错

  大秦帝国的诞生离不开能征善战的将军。他们是将强大的国力转化为国家战斗力的关键。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将军大都湮没无闻。春秋时期崤之战(公元前627年)的惨败让后人记住了秦国将军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他们后来成功复仇晋国,但依然难掩秦国军力二流的现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大增,其关键还在勾连了军功与名利。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军士兵战斗力增强遂举世公认;更重要的是,秦军自此开始不断涌现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

  司马错大概是第一个显名战国的秦国战将。他是秦国(今陕西)人,具体地方存在争议。有意思的是,他被后人周知的事件不是战役,反是一场廷争。彼时秦惠公在朝堂上抛出问题:先伐韩还是先征蜀,争议双方为司马错和张仪,裁判员还是秦惠公。如果只论纸面实力,张仪极富辩才,他此后的事迹无一不证明了这点;司马错为军事将领,冲锋陷阵其所长,谁赢谁输似乎不言而喻。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张仪先论述伐韩之利,司马错则针锋相对,对张仪的每一个论点都给予了有力反驳,坚决主张先征蜀,最终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这当然说明不了张仪徒有虚名,却能反映司马错战略眼光的独到。蜀国灭后,确如司马错所言,秦国不但增加了土地和人口,更重要的是自此有了稳定的大后方,东进再无后顾之忧。

  一个国家的诞生:从司马错到王翦,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樗里疾

  樗里疾与司马错是同时代的人,也是挺能打仗的将军,伐魏取曲沃,攻赵取蔺,败楚取汉中地,因军功被封樗里子,号严君。他与司马错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身份:秦惠王的异母弟。这可见商鞅对秦国军功爵禄变革的效果。樗里疾在秦人中口碑不错,不仅是他立下的军功,也因他生性幽默机智,所以人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一个国家的诞生:从司马错到王翦,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芈八子

  秦昭王继位时还小,他的母亲辅政,就是著名的宣太后芈八子。而被宣太后任政的四个人都和她有血缘关系:穰侯魏冉,芈八子异父弟;华阳君芈戎,芈八子同父弟;高阳君和泾阳君,芈八子的另两个孩子。这四个人加上芈八子,完全主宰了秦国的军政外交,权势遮天,除了昭王二年的季君叛乱外,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异议和抵抗。而秦人尤可庆幸的是,外戚干政不仅没有延缓或破坏秦国的扩张,反而将其大大提速了,而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白起。

  一个国家的诞生:从司马错到王翦,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白起

  白起是穰侯魏冉所推荐,两人一起可谓珠联璧合、默契无间:一个全力支持,一个战无不胜。彼时白起披坚执锐、所向披靡,而他残酷好杀的天性已然展现无遗:前293年,伊阙(今洛阳南),斩首二十四万;前273年,击魏,斩首十五万。同期的司马错平蜀、蒙武击齐都无如此大规模杀戮,白起好杀可见一斑。用兵如神加上残酷好杀,前260年的长平赵军闻武安君白起而溃败不堪,理所当然;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白起怎会想要杀尽四十万俘虏?长平之屠致赵国元气大伤。若以五口之家为算,长平之战波及赵国200万人;如果此数字确实,估计当时赵国国内就像二战后的苏联一样,难得一见少年郎。也许老天觉得白起造孽太深,不久就借秦昭王和范雎的手收了他。白起自刎前实在想不通,只好这么想,其实原因是他卷入了应侯范雎和穰侯魏冉的权力之争。不过,尚武的秦人都可怜他们心目中的战神白起无辜被害,每年都要祭祀他。

  一个国家的诞生:从司马错到王翦,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蒙骜

  白起之死是秦国之哀、六国之幸,但那也只不过让秦国的统一步伐稍稍顿了顿。换个角度看,白起之死也给了其他秦国将领崭露头角的难得机会,特别是世代为将的战将家族这时开始出现了。秦昭王晚期,蒙骜、蒙武父子开始初露峥嵘,白起死后,他们即成为秦国东进依仗的主要将领。蒙家第三代为秦将的是蒙恬。他的主要功绩不在统一六国,而在统一之后:北驱匈奴,修筑长城,握三十万秦兵捍卫边疆,是秦帝国的中流砥柱。他倒了,秦帝国真得是自毁长城。

  一个国家的诞生:从司马错到王翦,打仗还是自己人放心 

  秦王嬴政时期,王翦、王贲父子成为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除韩国为内史腾所灭外,赵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皆为王氏父子所灭,居功至伟。或许是灭楚之战中王翦对嬴政猜忌之心的忌惮,统一后王翦、王贲都远离了秦廷,不见于史册。直到秦末烽火再起,王翦之孙王离才再现沙场,也算是三代为将,一门忠烈。但将不过三代的天花板一再应验。蒙氏如此,王氏亦如此。

  战国时代,除白起外,秦国战将并非诸国最优。魏国吴起,赵国赵奢、廉颇、李牧,燕国乐毅,齐国田单,都是能以一己之力为国砥柱的军事人物;但其中能得善终者,却仅有赵奢。与之相比,秦国有战败被杀的战将,却少有因政治斗争而被杀或被逐的将军。贾谊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此言得之。

  但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么重要的事儿,秦国能始终走在基本正确的方向上,不能不提其在军事将领任命与选拔上的独到之处:尽量用自己人。除了蒙骜是自齐入秦外,其他记载籍贯的将领,都是秦人(今陕西人)。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如前文所提,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丞相多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这或许是秦王政下《逐客令》而无忌惮的原因:文官走了不怕,军队乱了可不行。当然,这也反证了秦军将领多为秦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