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震惊!李世民竟为他推倒了魏征陵的石碑文

2018-06-26 来源:历史大学堂

  贞观十七年(643年),一位唐朝的将军因谋反罪被诛杀。唐太宗李世宗亲自参与了这起谋反案的审理。当案情告破后,李世民含泪对这位将领说:“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魏征也因曾经推荐过这位将军,李世民因此怨恨魏征,将魏征陵前自己亲题碑文的石碑被推倒,以泄不忿。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的名字十分不起眼,他文不如房杜(房玄龄、杜如晦),武不如李尉(李靖、尉迟恭),却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之一。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他早年的记载不多,《旧唐书·侯君集传》记载:“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侯君集学箭学得“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就自称勇武,由此可见他相当自负。后来,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逐渐成为文武兼备的全面型人才。从侯君集的表现看,他的自负是建立在智力和能力基础上的,确实是有资本的。翻开侯君集的个人经历,主要立了三大功。

 

  玄武门之变_图

  第一功是以智囊的身份,参与“玄武门之变”。

  在与李建成、李元吉明争暗斗中,侯君集始终陪伴在李世民左右,出谋划策。“太子党”和李世民矛盾激化后,侯君集、尉迟恭和长孙无忌等人,纷纷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帝位。正是侯君集的话,促使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史籍记载:“建成、元吉之诛,君集之策居多。”事变成功后,侯君集深得李世民信任,官拜右卫大将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

  第二功是以副将的身份,击败吐谷浑。

  吐谷浑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贞观年间,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贞观九年(634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名将李靖为主帅,侯君集、李道宗等人为副将率军征讨吐谷浑。次年夏天,李道宗小胜吐谷浑。伏允焚烧草地,向青藏高原腹地逃跑。许多将领纷纷劝李靖撤兵。此时,侯君集坚决主张继续打击吐谷浑。他建议李靖发挥骑兵的高机动性,深入吐谷浑腹地,歼灭其有生力量,毕其功于一役。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计策。他和薛万钧、李大亮走北线出击,侯君集与李道宗在南线,兵分两路,长途奔袭。

 

  吐谷浑之战_图

  一路上,唐军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还要到处给马找草料,唐军饮冰卧雪,栉风沐雨,有时连水都没有,只得刺马饮血,奔袭二千多里,南北两线都取得了胜利。伏允被杀,吐谷浑投降,成为唐朝的属国。李靖和侯君集在大非川汇合,班师回朝。此役唐军在西北各部族中树立了威信,也向西扩大了唐朝疆域的实际范围。侯君集在战争间歇,还客串做了一回地理学家。他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这是古代第一次勘察黄河源头,意义巨大。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获封陈州刺史、陈国公,次年,又官拜吏部尚书、光禄大夫。他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第三功是以主帅身份,攻灭高昌国。

  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丝绸之路交通枢纽,当时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长期以来,高昌在唐朝和西突厥的夹缝中生存。贞观年间,高昌国王鞠文泰在晋见唐太宗途中,见“所经州县,犹不能供”。他认为唐朝国力衰弱,逐产生了不臣之心。在西突厥的利诱下,高昌投入到大唐的敌人西突厥怀中。鞠文泰中断对唐朝的朝贡,攻打唐朝属国伊吾、焉耆,扣留西域各国向唐朝进贡的使者。丝绸之路名存实亡。

 

  唐太宗李世民_图

  唐朝作为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帝国,有义务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唐太宗李世民面对鞠文泰的挑战,勃然大怒,决定讨伐高昌。贞观十三年(639年),他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领数万兵马攻打高昌。鞠文泰自以为有二千里沙漠作为屏幕,轻视唐朝远征的能力和决心,并没有害怕。侯君集是个意志顽强的将军,他率军克服艰难险阻,直逼高昌腹地。走出沙漠后,侯君集命随军工匠,制作抛石机、巢车和撞车等攻城器械。鞠文泰见到这阵势,活活吓死,儿子鞠智盛即位。手下将领认为趁高昌大丧期间,立刻进军拿下高昌。侯君集却觉得唐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应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战胜对手。

  于是,唐军按计划行动,包围了城池,用木头填平壕沟,巢车侦察城内敌情,并且校准抛石机的弹着点,撞车把城墙撞踏了好几丈。高昌渐渐支持不住,鞠智盛原本指望西突厥能施以援手,结果西突厥骑兵见唐军赫赫军容远循一千多里。唐军进攻越来越急,鞠智盛无奈地选择投降。此次攻灭高昌战役,唐军获得三郡五县二十二城,人口三万多。唐朝在高昌旧地设置西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设置安西都护府。高昌国内早就流传着“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的童谣,恰好印证了高昌的灭亡。

 

  唐朝版图_图

  唐朝再一次向西域各国展示了国威,丝绸之路重新畅通,西域各国拍手称快。侯君集的声誉到达了人生的顶峰,然而他性格的阴暗面也显露出来了,他的人生犹如过山车一般滑入悲剧的深渊。

  侯君集的腐化堕落与他在高昌犯下的三宗罪直接有关,并且成为他走上不归路的导火索。侯君集在没有请示唐太宗的情况下,擅自将无辜的百姓充作官奴。他还把高昌财宝据为已有,因为害怕手下军士指责自己的过失,任由官兵劫掠财物,这极大地损害了唐朝军队的形象。侯君集班师回朝后,等待他的不是掌声,而是监狱。

  侯君集遭到弹劾下狱后,大臣岑文本从政治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为其求情。李世民法外开恩,赦免了侯君集。可出狱后的侯君集,并没有感激李世民的宽容,也没有反省自己过失,反而积下了一肚子怨气。此时他性格另一块致使短板显露出来。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_图

  李世民曾经让侯君集向李靖学习兵法。他不但不感谢李靖的教授之恩,反而指责李靖“至隐微之际,辄不以示臣。”李靖则认为他教给侯君集的兵法,在和平年代已经足够应付时局。因为学术上的不同见解,与李精结下梁子,太不值得了。宗室李道宗与侯君集向来不和,侯君集到处吐苦水,被李道宗听闻后,就向李世民打了小报告,李世民却大度地说“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同为凌烟阁功臣的张亮到洛阳当都督,侯君集当面挑拨他与朝廷的关系,甚至说:“郁郁殊不聊生,公能反乎?与公反!”张亮听闻,急忙向李世民汇报此事,李世民爱惜侯君集的才能,依旧没有追究。

  以上三个例子,说明了侯君集情商太低,目中无人。李世民虽屡次宽恕了他,心中已有隔阂。侯君集接下来将积聚的怨气付之行动,彻底葬送了他的性命。

 

  侯君集(?-643年)_图

  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受到了魏王李泰的挑战。为了早日登基,李承乾决定向他爸爸李世民学习,也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为此,他主动联络了满腹苦水的侯君集,两人一拍即合。侯君集怂恿李承乾早日起事,他伸手给李承乾看,说:“此好手,当为用之。” 其实侯君集野心很大,他见李承乾生性懦弱,想在事成之后取而代之。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东窗事发。侯君集被女媳贺兰楚石告发谋反,再次被投入牢狱。李世民亲自参与审理,在证据面前,侯君集无言以对。

  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对侯君集的处理意见。原本李世民还想救侯君集一命,没想到群臣一致表示:“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此时,侯君集糟糕的人际关系要了他的命。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为他说情,就连岑文本也默不作声。而赞赏侯君集有“宰相之才”的魏征,已在年初病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经典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华滥用,多怨少省,人生错位,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情商的失败。回顾现今,侯君集的故事对职场白领也有现实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