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弟子规》该不该读 应如何学习国学

2019-04-24 来源:国学君

  六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器物之炫丽之庞杂,往往令我们这些后来学人们不知所措。看国学,仿佛进入一座堆满金银珠宝的山谷,眼花缭乱,想都搬走据为己有,但有力所不及。尤其,在忽视传统文化多年后的今人,重新准备学习老祖宗的宝贵文化遗产时,更是充满茫茫然!

 

  前几日,关于学习《弟子规》是否有必要读的争论,在传统文化圈、国学圈等刷屏,引发许多人的热议、辩论和思考。个中的谁是谁非,在下无心参与。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这个争论是很有价值的,其本质是对我们这么多年来,学习国学成果的一个自我回视和反思。我们学习国学倒底是要学什么?怎么才能真正学好国学?

 

  按照清人《四库全书》的分类,国学无非是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的典籍浩如烟海。如果抓起要点,并辅以得当的方法,恐怕我们这些后学们,会累瘫在书山上,甚至可能终身不得要领。《弟子规》可读性与否之争,便是我们登国学书山过程中困惑、疑虑的反应缩影。

 

  “万变不离其宗”。小生认为,学习国学或者说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要从“本源”入手。

 

  中华文化的源头无非是六个字”一经、诸子、百家“。”一经“指的是《易经》(现传世作品以《周易》为代表),”诸子“指的是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鬼谷子、孙子的代表著作,”百家“指的是道、儒、法、名、墨、阴阳、农、医、纵横、杂、兵各流派的经典典籍。后世中华文化,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皆来源于此。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周易》和诸子典籍,如能学习理解通透,便是真正掌握了中华文化,也便不会有,”学国学难,难于上青天之感“,更不会有类似《弟子规》是否可读的困惑和争论。

 

  登山需有径,入野更需路。没有科学得当的门径方法,学习国学也是一件很费神费力的事情。按照人们的思维特点,有由大及小(东方思维多以此为特点),有由小及大(西方思维多以此为特点)。 

  如果阁下平时的思维习惯是前者,在下建议您,从读《易经》开始读起,依次学习诸子百家之学,后世经史子集的文章,这样从高及低,由大及小,起简至繁,可将中华文化瑰宝一览胸中;如果阁下平时的思维习惯是后者,那么小生建议您,从读《荀子》(荀子是先秦诸子集大成者)读起,按”最为老师“所提倡的先”礼法“后”仁义“再”道德“的从小到大的方式学习中华文化,一样也可以尽囊中华文化之宝物。一句话,殊途同归。

  得到门径便得到方法。之后,我们便不会困惑,也没有时间争论,因为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去做的事情是去充分学习和体悟。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