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古代人的娱乐方式要远比你想象的更加丰富

2019-07-29 来源:敦煌莫高窟

  唐宋时期群众性的娱乐场所被称为瓦舍。瓦舍是取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之意。每一处瓦舍内又有若干勾栏,一座勾栏即为一项活动的区域,是民间游艺的场所,又名游棚。 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勾栏是用条状粗布围成的帷帐。这里有百戏的寻橦 ,一力士头顶竿木,两小儿缘竿表演,两人或单腿勾竿全身作飞翔状;或一人单腿站在竿顶圆盘上,另一人单腿立其头顶,两人均双臂伸张,一腿曲提,作舞蹈状。一旁还有乐队演奏,乐队从两人至六人不等。另有一位讲说者,前面还有席地围坐的观众。

 

  图1 勾栏百戏图 莫高窟第 85 窟东披 晚唐

 

  图2 勾栏百戏图 莫高窟第 61 窟南壁 五代

  总体上说,敦煌的娱乐活动有以下几种:

  博戏

  这是当地居民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博戏有:

 

  图3 掷骰图 莫高窟第 159 窟东壁门 中唐

  掷骰子:用掷骰子来赌博、解决事端、分配财产和占卜,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悠久的历史。考古工作者曾在伊拉克和印度发掘出土过距今几千年前的六面骰子。而中国骰子戏由五木、六博演变而来,最早的骰子实物见于浙江余姚的一座东晋墓葬。唐代的骰子戏又称“投琼”、“彩战”,遇到岁时节令,人们常以掷骰聚博为乐,成为皇宫黎庶、男女老少皆宜的博戏。(图3。左侧第一人是维摩居士,其余四人为聚赌者,桌面上已掷下三粒骰子,还有一粒在右侧第一人的左手掌上),直至现代,骰子戏仍在民间流行。

 

  图4 弈棋图 莫高窟第 454 窟东壁门 宋代

  弈棋:也是古代的一种博戏。棋盘内画纵横七道,颇似后世的象棋格局,但无楚河汉界之分。

  乐舞

  乐舞也是敦煌居民重要的娱乐活动。大凡宴会、嫁娶、聚饮都以乐舞助兴。遇到节日时,敦煌还有舞队出动,如正月初一的《衙府账目》( P.3272 )中有“定兴郎君踏舞来”一句。 踏舞就不可能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手挽手载歌载舞,定兴是指在他率领下的一个舞队;又如“(二月)十四日,支与王建铎队舞额子粗纸壹帖”。 敦煌平日也有群众性的自娱乐舞:在床上铺毡被,即成临时舞台,一群年青人有唱有弹;还有用家中现成的绫罗绸缎装裹,扎上红头绳,经过简单化妆当演员的,他们在床上又跳又舞,通宵达旦,甚至把毡被都踏破。这种床舞狂欢应是敦煌民间娱乐的一大特色。

  相扑

  每年四月的敦煌都会举行一次相扑表演。“准旧相扑汉儿面五斗”(S.1366 ),“准旧”说明此乃俗例。壁画中最早的相扑画面始见于莫高窟北周第290窟,而莫高窟第61窟的佛传故事中也都有相扑的形象(图5。这是一幅唐代白描画)。

 

  图5 相扑图 载 P.2002v 唐代

  登鸣沙山

  这是敦煌风俗。每年端午节,城中男女同登鸣沙山,登至高峰一齐滑下,沙山便会发出隆隆声响,民间称其“神沙”(S.5448《敦煌录》),并演绎说这是古战场,声音乃被埋沙下的将士所发。其实这是由于众人下滑时沙子因摩擦而发出响声,加上山谷回音作用便会让人听到隆隆之声。端午鸣沙之游,此俗至今历沿不衰。

  藏钩之戏

  这是一种民间的集体游戏,多在腊八之后、岁末之前进行,正是农活已完的休闲时刻。藏钩又名藏彄 ,以一枚彄环为道具,彄环是戴在指上的戒指或顶针之类。游戏者不分男女,分做两队,手藏彄环的人名曰“把钩者”,去猜度藏彄的人名曰“钩母”,猜中者为胜,反之为败。在猜度寻找的过程中,欢声笑语,“叫动天崩,声遥海沸”(S.4474),热闹非凡。

  通过以上这些可以看出,敦煌虽远在西陲,但其民间娱乐活动却丰富多彩,不但流行着中原的博戏、相扑、藏钩,其地方特色也非常鲜明,如登鸣沙山之游及儿郎群舞等。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