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为何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习俗有啥

2019-12-26 来源:凯风网综合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现在过年没有小时候热闹了,年味也没有那么重了。从今天开始就进入了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在古代腊月有很多传统民俗活动。那做这些民俗活动都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又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相传早自周代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个月举行“岁终之祭”,亦称“腊”。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汉代后,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周或秦汉时期。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1

  九种习俗

  1、腊八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是“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他们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传入中国之后,材料改为五谷杂粮,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方式。

 

  2、腊月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禀报这一家人的德行,让玉帝赏善罚恶。

  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准备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让灶王上天之后嘴巴被黏住,说不了坏话。

  3、腊月二十四

  二十四,扫房子。

  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

  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因为“尘”与“陈”谐音,在腊月里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腊月扫尘,就是把家里一切的“穷运”、“晦气”都扫出去,以期盼来年运势更好。

 

  4、腊月二十五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5、腊月二十六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在过去,人们生活艰苦,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猪肉。

  人们在这一天,开始杀自己养的猪,筹备过年的肉食。

  6、腊月二十七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过年迎来送往,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所以除了猪肉之外,还有准备鱼肉、鸭肉。

  二十七也是年货节,大家准备好年货,吃穿用度,一应俱全,所以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7、腊月二十八

  二十八,把面发。

  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能蒸馒头的。

  所以二十八这一天要准备好接近半个月的主食。

  北京人一般慢一拍,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

 

  8、腊月二十九

  这一天叫“小除夕”。一般是来往拜访,这叫别岁,亲戚邻里之间互相交换糕点,交流感情,人们还在户外焚香,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9、大年三十儿

  年三十儿。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

  这一天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

  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

  这天的鞭炮不绝于耳,人们企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可以有更好的运气和福气。

  2

  五种禁忌

  1、家中有儿子,已婚闺女在家过年。

  腊月二十三之后,有儿子的家庭里,不许已婚的女儿回门,直到年初二、初三才可以。

  老辈子说法,这叫做“闺女不踏娘家尘草”,踏尘草能踩断娘家的根儿。

  是说女儿这时候回门,会断娘家香火。

  现如今独生子女社会,自然不存在这些老说法。

  但在旧社会,这是头等的忌讳。

  2、腊月搬家动土

  民间是没有腊月搬家的,因为腊月是祭祀月,有很多重要的日子。

  腊月讲求的是往家里各种进财。此时搬家,会以为不吉利,有腊月搬家穷一说。

  最关键的一点是,农村过年,腊月里的诸神,比如灶神腊月二十三辞灶上天述职,年三十再重回人间,还有老地老母(老祖宗)。

  你突然在腊月搬了家,他们回来找不到新家,会惹不开心。难免有脾气,那这一年就不会太顺。

 

  3、年三十家里水缸不满

  儿时农村,还没有自来水,年三十傍晚,去井台边排队挑水的人特别多。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过年的彩头儿:有剩财剩饭,寓意日子过得富足,年年有余。

  年三十晚上煮饺子的水,都是提前挑水添满锅的,水桶里也满满的水,要很节约着洗脸刷牙等。

  若是不懂事浪费水,没等大年初一就得出去挑水吃,家里主事人心里肯定要郁闷了。

  4、不说过年话儿

  “大年三十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

  年三十煮饺子,煮碎了不能说碎了,破了,得乐呵呵地说:“挣了”。

  打破碗碟,要赶紧说“岁岁平安”。

  农村人认为,年根儿和年初,老地老母和诸位神仙鬼怪,全都在家,说什么都能一语成谶。

  所以必须多说好话,没准儿神仙祖宗一保佑,就实现了呢。

  5、年三十扫地,往外扔垃圾

  农村老人说,年三十开始,家里的尘土都是财宝。

  那是老祖宗带回来的运气,或者是诸位神仙的赐福。

  此刻扫地,就是把财气扫出门。

  垃圾自然也是财,也不能扔,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财神,夜里送了神以后,初三早上才能扫地,把垃圾清理了。

  过年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了吗?关于过年的民俗还有很多,你家乡的民俗又有哪些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