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最早亲和戚有这不同的含义 它们分别指什么

2019-12-27 来源:凯风网综合

  亲戚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亲戚泛指的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它的成员。如:配偶的亲属,妈妈、爸爸的亲属,孩子的亲属。但最早亲和戚却有不同的含义,它们分之指的是什么呢?

  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在“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不断强化下,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紧密牢固地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

  在“家国同构”而形成的“家国天下”这一社会形态中,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在这种“君父同伦”的政治伦理生态下,衍生出“忠孝相通”、“忠孝同义”观念,因此“以孝治天下”就成为治国理念,“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选贤任能的一大特色,并从治国理政到民间的庸常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因为极端重视父系血缘传递,在中国人的家庭本位观念中,存在明显的“内外”之别。钱穆有言:“故中国人言家,则必言族。又婚配之女家为外家。内家谓之亲,外家谓之戚。家族亲戚,关系牵连,乃成人文一大群。”

 

  “亲”是指基于血缘关系的亲属,“至亲”就是父母,扩大之后就是族亲、宗亲。“戚”是指因婚姻而联成的家庭之外的关系。在父系血缘关系内,自然全部是“亲”。在母系血缘关系内,则是家内为亲,家外为“戚”。比如,母亲与子女,肯定是“亲”,那外公外婆与外孙,舅舅与外甥,虽然也有血缘关系,但归之为“戚”的范畴。

  我们现在所说的“亲戚”一词,本来是类似于“朋友”一词,属于并列结构,包括“亲”和“戚”两个方面。但“亲戚”一词在流传过程中,语义渐渐偏向于“戚”,所以现在说“亲戚”基本上已经是没有“亲”只有“戚”。如果说硬要说有“亲”,这个“亲”是用来修饰“戚”的,说明是“很亲”的“戚”。

  顺便说一下,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最亲的人可能要算是妻子,“亲爱的”,因为“最爱”而“至亲”,父母可能要摆在第二位了。而小夫妻对双方的父母,都是称“爸爸、妈妈”,因此结婚之后,一个人就有了两个“爸爸”两个“妈妈”,由于夫妻双方的家人来往频繁,两个“妈妈”同时在一起是很平常的事,因此叫一声“妈妈”,两个“妈妈”同时应答的事,就经常出现。哈哈,这实在是有点乱。但是再“乱”也不会改称呼,因为这样叫着,显得“亲”。为了“亲”,乱点也没关系。

  更有意思是,受淘宝体的影响,现在是举国皆“亲”了。由此可见,商业文化强大的渗透能力。亲,我跟你八竿子打不着,不就是搞个网购吗,几块钱的小生意,不要太亲哦,我实在是有点点肉麻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是内亲,“戚”是外戚。这种内外之别,就产生了轻重不同。

  因为重视父系血缘传承,所以就重视族亲。“千年族亲,三代亲戚”之说,可见亲与戚的轻重关系。在社会交往中,遇见同姓之人,虽然完全陌生,也谓之“家门”,并进而能够用“五百年前是一家”来套近乎。而且,各地形形色色的宗亲活动,也在不断上演。

  因为夫妻关系是血缘关系之外的婚姻联系,所以妻系的亲戚,叫外戚。用中国人常说的话,这就是“见外”了。因为“见外”,地位就比族亲要低得多。因此有“三代亲戚”之说,也就是说,“三代”之后,基本就没什么关系了。虽然古代在谈婚论嫁时,讲究门当户对,男人也可以通过“攀龙附凤”来迅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但这种依靠婚姻关系来维系的关系,实在是走不了太远。所以,有“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说法,这女“泼”出去以后,父母还可以管一管,但是管不了多久的。

  因此,民谚云:“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一代亲”,是指舅舅,因为母亲在血缘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母亲的兄弟也是非常亲的,对“舅老爷”是理当极其尊重的。“二代表”,指表兄弟姐妹,那来往就少了,亲谊就淡了。再到下一代,基本没什么来往了。如果再到下两代之后,那就真是形同路人了。

  现在亲和戚的区别你知道了吗?现在只要是跟父母有关的人,都会统称为亲戚,小编认为,亲戚不管是第几代还是多走动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