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内心丰富的人 才能感知生活里的幸福

2020-04-29 来源:凯风网综合

    人生就像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而有人却乐观于门内的宁静。

  高尔基说:人的生命短得可笑。怎样生活?一些人千方百计逃避生活,另外一些人把自己整个身心献给了它。

  我们的一生,短短数十年,有人逃避生活,也有人取悦它。

  前一种人在晚年时精神空虚,无所回忆;后一种人在晚年时精神丰富,满是幸福。

  唯有内心丰富,才能感知生活里的幸福。

  01

  内心空虚,是最可怕的毒药

  叔本华说:追逐名利、饮酒狂欢、生活奢侈,所有这些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最大障碍。

  在这个物欲横流、网红一夜爆富的时代,仿佛所有人都在追求快。

  可你走得越快,内心便越空虚。

  就像网上流行的那句:梧桐树虽大,里空虚;井水虽深,里无鱼。

  外在茂盛令人羡慕,里子却已干涸如沙丘。

  内心空虚的,亦是不快乐的。它使人拼命去寻找寄托,而在拼命过后,会陷入更加强烈的虚无。

  我有一位邻居阿姨,年过半百,名下有三套房,但她的生活却很糟糕。

  她有一辆奥迪车,却因为怕费油很少开出去;她不敢逛商场,不敢旅游,不敢买喜欢的包包……凡是与钱有关的,她都变得犹豫且畏惧。

  她不敢消费,不敢享受,她的眼里只有金钱,从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于是她拼命地赚钱来填补自己的内心。

  而用赚钱的忙碌来填补内心的贫乏,只会陷入越来越忙的循环中无法自拔。

  本来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但她却并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葛劳德说: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

  而空虚的心灵里,装不下一丝幸福。

  内心贫乏,是生活里最可怕的毒药。你越光鲜无比,便越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

  唯有内心丰富,才能丰富生活。

  02

  内心富足,每天都是馈赠

  内心富足,每一天都是生活的馈赠。

  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出生于书香门第。也正是这样不普通的成长环境,给了张克群出众的精神涵养。

  在邻居梁思成的引导下,张克群找到了愿为之奋斗一生的建筑事业,长成了自己向往的模样。

  因为内心世界的丰满,张克群的一生都是幸福无疑的,尽管中途经历了婚姻变故,但丝毫没有影响她追求热爱。

  退了休的她,重新拾起了古建筑的研究工作。用了半年的时间,亲自驱车跑遍了北京城区及近远郊的大小村子,并将研究成果编辑成书,把中国古建筑的美告诉了更多的人。

  她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充实且有意义地活着。

  正如网上一直流传的那句:幸福看起来很物质,实际上很精神。

  真正的幸福,一定是拥有丰富内心世界后难得的平静。

  杨绛在《百年感言》中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总以为站在最高处的人生最美好,殊不知,内心丰富,才是最动人的风景。

  03

  内心丰盈,治愈万物

  富足的内心,让我们无论何时都会感到充实与幸福。

  在约书亚.贝克尔28岁的时候,成了公司的高管,拿着七位数的薪水,掌管着150家店铺,但他依然很焦虑,单单每晚的失眠就要了他的命。

  于是他开始向内寻找,他发现金钱只能给他带来短暂的成就感,而到了傍晚时分,失眠、焦虑又会疯狂地袭来。

  后来,他辞掉了7位数薪水的工作,拾起了从小的作家梦。

  他白天去村子里采风,和村子里的老人、孩子打成一片,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他去展览馆看展览,每件精致的展品都令他由心敬佩。

  晚上他把一天的所思所想编纂成文章,满满一天的美好都被收录在他的记忆和纸上。

  之前的他,追逐的是工资单上的数字,却伴着无尽的焦虑入眠;而现在的他,关心的只有内心的感受,却每晚都能酣然入睡。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即温饱、安全、情感、社会认同感及自我目标的实现。

  被排在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即为内心的需求。

  当内心需求被满足,幸福不请自来。

  恩格斯曾说: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精神富足,物质的多寡并不能决定我们的心境;但精神空虚,再多的财富也给不了你幸福与满足。

  唯有内心丰富,才能享受生活,治愈万物。

  04

  越丰富,越幸福

  周国平在《幸福的哲学》中说:那些内心贫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贫乏的,一切都缩减为功用。

  若你的内心丰盈,眼中的世界自会春暖花开。

  有人曾说:华丽的装饰,精美的食物,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首先追求的是思想上的充实和丰富。这一点,是任何珍贵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充实的内心世界,才是幸福的来源。

  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而幸福也是藏在自己的内心的,当你的内心日渐丰盈,你会发现,曾经的烦恼都是自找。

  叔本华曾说:人生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构成人生的仍然是同一样的要素。所以,无论这一人生是在茅棚、在王宫,抑或在军营、修道院里度过,人生归根到底还是同一样的人生。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一个家族尚且有兴衰荣辱,何况我们每个人呢?

  家财万贯,锦衣玉食,外在的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富足让我们心安!

  《醒世恒言》中记录了一句话: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只见外在的华丽,不见内心的空虚,生活只能越来越糟!

  内心越丰富,人生就越富有,生命就更有意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