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国考热”,请勿过分解读

2013-10-24 来源:新浪网

01  国考究竟有多“热”?

言及国考,必谈“国考热”!国考究竟有多热,我们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进行说明。

近十年国考报考情况(数据来源:中公教育)

距2014年国考报名结束还有2天,但是爆棚的报名人数和几千比一的报名比例表明今年国考“热度”依旧。

国考每年报名人数达100多万,并且呈现连年上升趋势,最热职位招录比达几千比一,并且数年稳定,这一切都表明,“国考热”名不虚传!【详细】国考有多“热” 数据来说话

02  对“国考热”的批评声音

国考如此之热,每年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迟福林认为,“国考热”一定程度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本来我们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让大家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创业创新机会,但如果让权力寻租成为一种观念甚至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社会发展的倒退,也是一大隐忧,比如由这种机制所产生的腐败问题。

李彦宏认为,这么多人考公对国家创新无益。他认为,进入公务员这个体系,可创新的空间是不大的,因为你作为一名公务员,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必须按照条条框框来做事,没有太大创造发挥的空间;而进入市场和企业界,你会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因为大家在竞争机制中谋出路,这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这样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也认为,公务员考试是对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百余万人挤上报考公务员的“独木桥”,自然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宝贵的青春和学习时间都留给应试,最终的考试结果仅是极少数人如愿以偿,即使最优秀的人才有幸挤进公务员队伍,也要论资排辈,无端耗费最有创造力的青春,而不是去从事最需要有创造力的职业,这是真正的人才浪费。【详细】“国考热”是对人才的浪费 折射社会隐忧

03  再看国考,其实没那么“热”

统计数据和批评声似乎印证“国考热”已经达到了一种严重影响社会进步的程度,国考真有那么“热”吗?

近十年国考招录人数持续上升 录取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综合考虑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国考热”只不过是部分国考职位“热”,并且随着历年招录人数的上升,国考的录取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并没有出现广受社会诟病的持续升温的“热度”。

每个求职者都梦想得到体面的工作,这样,公务员、大型国企和世界500强外企就成为了求职者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大型国企和世界500强外企过于严格的招聘条件,使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望而却步,只能选择国考这条路,而国考本着“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招录条件更为宽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促使了“国考热”的产生。正是这种“国考热”,国家才能“不拘一格”选拔到更为优秀的人才,这种“国考热”也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求职机会,这样的“国考热”,应该受到社会的过度苛责吗?【详细】“国考热”只是部分职位“热” 不必过度苛责

还有国外媒体指出,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中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其实,公务员热是个世界现象,近年来法国、美国、印度等国家报考公务员也很火爆。俄罗斯公务员考试也是很热的,报名踊跃,竞争激烈。2010年韩国公务员(中央直属部门)的录取比例为1100∶1。【详细】世界上十大“国考”

04  理性看待“国考热”

“国考热”并不一定会导致人才的浪费。纵向比较,我们更容易看到“国考热”蕴含的某种进步。科举制在历史上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绝不亚于选举制。通过考试甄别人才、选拔文官,这项制度曾对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也吸收了这项制度好的方面。

另一方面,跟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务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创造。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变革任务繁巨,总体上是由政府推动的,它需要更多的公务员深入经济和社会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中国公务员队伍比那些成熟的发达国家更需要优秀的人才。【详细】

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需要年轻人的创新,那么政治领域呢?无疑也是要创新的,也需要人才,所以年轻人做公务员也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也能“重于泰山”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年轻人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无论是眼界、思路还是技术都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能更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并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句华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当公务员,政府也需要他们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化,不是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的改革进展,但是,在增强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上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详细】

公务员考试大军中,有追求理想信念的价值取向,亦有各种实际利益的隐性期待。如果是为后者,那么“公务员热”就值得深思:是不是政府权力过大了,是不是隐性福利太多了?这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方向,反对“四风”转作风,坚持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削权放权转变职能,让属于资本的回归市场,属于权力的回归法治。“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明确表态,必然对公务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随着聘任制的逐步推进,“铁饭碗”的打破也只是时间问题。【详细】

05  结语

所谓“国考热”只是部分国考职位录取比例过小而出现的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国考热”的确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但我们应该立足于国情,理性的看待“国考热”!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