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观察:校园足球如何“踢好球”?

2014-11-26 来源:新浪体育

 01  教育部发力主管校园足球

今年以来,校园足球备受瞩目,高层频频讲话、发文加快校园足球运动发展,为校园足球乃至中国足球吹来阵阵清风。  

 

7月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将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详细】

近日,媒体报道由教育部制定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5-2025年)(征求意见稿)即将出台。规划涉及到管理体制、普及程度、制度和场地保障,也涉及到师资培训、运动员升学等一系列措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定点校要达到两万所,足球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明确今后校园足球划归教育部门负责,体育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详细】

11月11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全国计划建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保证每天一节足球课,保证每个学生学会踢足球,积极组织校级的比赛、联赛,组织各个中小学及高等院校联赛,形成竞赛体系。这项关于校园足球的新举措,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02  教育部做主角有何优势?

 

精彩图集:新疆足球小子

为何由教育部来主管校园足球?   

其实早在2009年,即已启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计划”,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成立“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并设立“校园足球办公室”,由中国足协主导推动。五年来,由中国足协主导的校园足球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有43个城市、近2300所学校参与其中。但是,由中国足协主导推动的校园足球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严重弊端,诸如“国体总局与教育部两个部门松散联合”、“领导成员多数兼职挂名”、“校园足球办公室设立在中国足协之内、规格较低”等,导致体育和教育部门配合矛盾重重,校园足球缺乏专业足球老师、体育局的“红头文件”下发到校园里不好使等诸多问题。另外,校园足球在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管理下,发现和选拔足球人才是最主要的任务,一定程度背离了普及足球、增加足球人口的初衷。校园足球管理体制的突破性改革势在必行。【详细】

校园足球,不可教育部一家独唱   

 

当然,把校园足球交给教育部主管并非万事大吉,以教育部的属性、现状和特点,更适合开展足球运动的普及活动,而足球运动的提高、专业赛事的组建,还离不开体育局的参与。即将出台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5-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透露,未来将形成由教育部门主管,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相结合、其他相关部委支持的管理体制,其中教育部门主要抓普及,体育部门主要抓提高。中国青少年足球唯有打破山头壁垒,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收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详细】

 03  校园足球究竟能带来什么?

开展校园足球,不仅是培养年轻球员,丰富球员储备的一条重要之路,也是决定“全民足球”道路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足球运动在校园内能否发展好,对我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扩大足球人口、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人口”是“人才”金字塔的基石。中国足球要腾飞,首先要解决足球人口问题。”中国足协副主席、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这应该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最根本的途径,“而扩大足球人口的重点在校园”。  

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扩展至两万所,四级足球联赛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足球后备力量,等等,这一连串新政策的出台,对于更好地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无疑起到一针“强心剂”的作用。  

 

建立健全四级联赛,避免人才出现断层   

目前,很多足球苗子在中学阶段流失严重,因为上升通道不畅。建立健全四级联赛机制并充分发挥大学联赛在整个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中的引领作用,将成为校园足球努力的方向。大学带动高中、高中带动初中、初中带动小学,校园足球就能够全面铺开。说白了,只要孩子想踢球,那么他就可以在学生生涯中比较容易地选择开展足球的学校,直到大学毕业。【详细】

 

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经说过:“校园足球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不单是为了培养球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有“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理论,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公民道德和修养。过去几年,校园足球在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管理下,发现和选拔足球人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功利性太强,以至于未能实现校园足球的诸多功能。教育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并突出校园足球项目,其首要目的应该是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足球的快乐,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以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04  开花结果 困难重重

体教部门缺乏合作基础 强行上马恐问题多多   

发展校园足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完备的计划,而目前看来,中国校园足球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教练。教育部并非培养足球教练的机构,发展校园足球需要大量的足球教练,目前的数量显然不够,虽然可以用体育老师充当,但实际上目前全国体育老师缺编30万人,而且不够专业。四级联赛体制,体育部门培养球员和教练,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  

因为体育和教育部门之前并未深度合作,虽然运动员不少,但真正意义上的教练并不多,数量少,质量也就无法提升,除了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外,更多的学校是由体育老师来充当足球教练。举个例子,在基层,篮球的普及度要比足球高,几乎每个学校基本都有一位体育老师打过各学校级别的篮球赛,但很少有体育老师踢过各级别足球联赛。足球教练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济,这显然是开展校园足球的一大障碍。【详细】

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符合实际吗?会带来哪些变质?   

 

图解: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会带来变质? 

由上图可知,校园足球困难重重,“三年内足球定点学校从5000所增加到2万所”的目标实现起来无疑要更加难上加难了。足球记者赵震在他的专栏里便批评道,“这样的目标不仅过急,也不切实际”。  

 

尽管由教育部主管校园足球,理顺了校园足球的管理体制,一系列文件、规划的出台,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积贫积弱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乃至中国足球来说都是大好事。然而,把好事办好,让校园足球开花结果,还需要解决好一系列现实难题。诸如:谁来监督学校实行力度,保证学生们踢足球的权利?如何说服家长们改变观念,愿意给孩子腾出一些时间,用在踢足球上?而且在很多学校,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和基层教练员也是非常缺乏的,甚至有些学校只是配备一般的体育老师充当足球教练……且不考虑这些软实力的配备,那么发展校园足球的经费从何而来,场地怎样解决,相关制度如何健全,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口号式的宣传。【详细】

 05  他山之石--国际经验

 

德国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计划,把培养重点放在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上。德国足协采用学校、俱乐部、地方足协三者通力合作的模式来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每年的投资金额大约在一千万欧元左右,其培养对象主要是11-17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德国足协建立了380多个校园足球基地,每个基地大约有70个左右的俱乐部。除了各俱乐部平时自己的训练外,每个足球基地还每周各训练一次,作为对俱乐部训练的补充。【详细】

 

日本足球少年  

日本足协的成功经验来自于两个方面:既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也重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各俱乐部梯队有全国性的联赛,甚至还有校园代表队与俱乐部梯队混合参加的全国性赛事,形成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混合参赛,良性互补的局面。【详细】

 

韩国“梅西”李胜宇(左)  

韩国的少年足球运动培养体系主要是以学校体系为主体。韩国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在韩国足协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有各自独立的足球联盟,每个足球联盟根据自身参与者年龄阶段的不同,制定自己独特的训练和比赛体系。正是由于韩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当这些训练到达大学足球联盟时,其足球运动参与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了,其国家队的队员就是从这些高水平的足球联盟当中选拔出来参加世界各级比赛的。【详细】

 06  结语

足球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却不应该只是教会孩子踢球。教育部主导校园足球,绝不仅仅在于扩大足球人口、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更在于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以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希望教育部能够抓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个根本,将校园足球这项运动办的更好。

更多精彩,请关注凯风体育

【责任编辑:随风 楷体】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