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孩子选择了动画or动画选择了孩子?

作者:思雨 · 2014-11-27 来源:凯风网河北频道

 01 错在动物园?孩子?还是中国动画片?

事情发生后,有人埋怨公园安全设施不到位,也有人质疑孩子家长监管不力,但问题的根源是孩子受动画片影响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1. 事情一发生,舆论立刻倒向两个阵营。  

一方面指责动物园监管不力。  

虽然动物园方面辩称安有防护栏、挂有警示语,但仍不能推卸没有履行好监管的责任。据目击者称,关黑熊的铁笼子很破旧,下方还有许多洞,黑熊的嘴就是从洞里伸出来的。即使在笼子外面还有一层隔离栏杆,但小孩却能很轻易地翻过栏杆靠近笼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安全漏洞。孩子在被熊撕咬了二十多分钟后,管理人员才姗姗来迟,而且面对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对于养着带有攻击性猛兽的动物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员配备,都应该做好更周全的安全措施。  

另一方面指责家长没有看住孩子。  

据报道介绍,当天陪同男孩去动物园游玩的家长是男孩的外公,从新闻图片里可以看到,在关黑熊的笼子外面还有一层护栏,为何男孩会翻越栏杆跑到护栏内,仅隔着一层笼子喂食黑熊?让一个顽劣无知的孩子独自近距离接近猛兽,是监护人的严重失职,孩子平时安全教育的缺失由此也可见一斑。

2. 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受到动画片的负面影响。  

如果没有猜错,被黑熊咬掉胳膊的9岁男孩应当也是《熊出没》的忠实粉丝,看到动画片中“熊大熊二”呆萌善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不遭滥砍滥伐,和同样呆萌的“光头强”时而友好,时而翻脸,演绎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荒诞剧情。但“熊大熊二”不是现实中的熊,在真正的熊面前,小男孩更不是能让熊大熊二闻风而逃的“光头强”。但动画片却没有任何描述黑熊会给人生命安全带来危险的情节。  

与河南案例相似,因模仿动画片而发生的惨剧比比皆是。

·广东深圳一5岁女孩,在父亲外出时,模仿动画场景,手拿雨伞从6楼跳下来,虽保住性命但身受重伤;

·新疆库尔勒市塔指小区的5岁小孩模仿动画片中“红太狼”,拿着玩具平底锅见人打人,见物砸物;

·湖北武昌4岁男孩丁丁将飞来飞去的奥特曼视为偶像, 2010年2月,丁丁为了模仿奥特曼,竟然从8楼家中一跃而下想“飞起来”;

·江苏连云港9岁男童模仿 “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同村5岁、8岁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并点燃了地面上的杂草,5岁的弟弟烧伤面达到全身的80%,哥哥全身40%烧伤。…… 

 02 中国动画,问题出在哪?

中国动画片曾经誉满世界,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中国动画的影响。但从90年代起,中国动画开始走向衰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1. 中国动画一度誉满世界。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至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是当时国产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均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从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国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到上世纪80年代,新的动画形式逐渐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动画开始衰落。

2. 如今,中国动画“怂”在哪里?

据统计显示,在当下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低于国外动漫作品。目前来看,中国动画在四个方面存在着问题:  

一是题材选择。我国动画题材多是传统的神话色彩或比较幼稚的童趣动画,缺少想象力、创新精神,并且带有浓郁的说教味道。  

二是造型设计。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缺失自我特色,大多存在模仿、抄袭国外优秀动画造型,在动画造型上很少看到中国现代原创艺术。  

三是人才需求。我国动画产业缺少三类人才,第一缺少高端技术人才;第二缺少能充分发挥出动画作品商业价值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第三缺少懂得市场策划以及动画周边商品的经营销售方面的人才。  

四是受众群体。在我国,动画片就是年龄层较低的儿童的专属品。如果一个成年人爱看动画片,会被认为是幼稚的表现。意识上把最具消费能力,占有市场份额最多的成人群体排除在外。 

3. 动画片行业所反映的文艺创作的“通病”。  

动画行业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动画行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整个艺术创作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当下的中国文艺,不缺少故事,而是缺乏表达;不缺少能力,而是缺乏责任;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灵性;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生命。文艺创作一味追求收视率、追求大卖,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大量植入暴力、色情等方面台词与画面,而忽视了给未成年人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没内涵、缺生活、缺社会意识、缺人文关怀、缺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大量存在,已然成为一种通病。过度娱乐化、远离心灵的文艺创作占据了主流,文艺中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严重,高雅文艺已不再被向往和尊重。  

文艺,本应该深深扎根于生活。  

文艺,应该担负着提高大众审美情趣和道德伦理的义务。  

文艺,必须多一些正能量。

 03 动画片之“疾”如何“破”?

为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论是动画行业,还是政府部门,或者孩子家长都应采取相应措施,让少年儿童远离动画暴力、动画色情。  

1. “破”浮躁:创作者需守住“工匠精神”。  

动画是艺术,但首先是一门手艺,当下的动画专业高等教育以培养艺术家的态度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耐心,轻视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现在动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很难融入业界,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人才专业性的不足。国内的动画专业学生如果毕业两年后还在加中间画就会被人看不起,因为他们的“人生规划”是毕业一年后就做原画师,两年后当导演,三年后做制片人,四年后就开公司,并且公司规模要超过迪斯尼。但是如果没有画10年二维动画的功力,就想去做动画表演,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动画创作者还是先做好工匠再谈艺术吧。  

2. “破”垄断:适当引入竞争,对国外优秀的动画作品要适度引进。  

近年来,电视屏幕上的进口动画片少了许多。是因为自2006年9月1日起,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点至20点,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及境外动画资讯节目和栏目。所以导致以前我们所熟悉的《灌篮高手》、《数码宝贝》、《名侦探柯南》、《变形金刚》、《米老鼠》、《海底总动员》等精彩的日、美动漫几乎在电视上看不到身影。  

为了改变低收视率现状,一些电视台采用极端方式,在寒假期间及周末从早到晚连续多集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少数几部国产动漫。诚然,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也深受大众好评,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策保护,可能也是这一发展阶段的必要措施。  

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再简单的采取进口替代和抵制外国动漫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是不利于中国动漫产业长远发展的。目前很多国外动画片,如《海绵宝宝》、《樱桃小丸子》、《变形金刚》、《加菲猫》、《多啦A梦》等都深受观众的欢迎。孩子们一旦等不来好的国产动画片,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用多久他们索性就关掉电视,要么上网要么购光碟看国外动漫片。这样看来,其实禁令相当于没有发挥很大的限制作用,却阻碍了良性竞争,使得国产动画水平因缺乏“对手”而发展缓慢。 

3. “破”单一:家长需为孩子准备多样的替代方式。  

为避免动画片充当孩子的保姆,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多种替代方式。比如:  

· 如果室外天气好,可以让孩子去户外活动;  

· 多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互动交流;  

·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让孩子看优秀的图画书;  

· 让孩子多涂鸦、绘画;多听音乐、多唱歌跳舞;  

· 让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如摘菜、洗手娟、扫地,这些事情孩子会非常喜欢做;  

· 创造一些家庭游戏、比如陪孩子做手工;  

· 如果父母有精力,多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音乐会、演出等;  

· 多为孩子创造和其他伙伴一起游戏的机会。  

4. “破”缺位:政府需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  

为了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应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动画分级制也应提上日程。国际上,动画分级制度由来已久,推荐参考澳大利亚的儿童节目分级系统。  

澳大利亚儿童节目分级系统具体包括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P :适合学龄前的儿童观看;第二个标准是C: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第三个标准是G:适合全年龄段观看;PCG代表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儿童可以观看;M是适宜成人观看,13岁以下是不宜观看的。另一个动画大国日本的分级思路也差不多。  

在动画行业分级的同时,电视台在选择片源时也要设定年龄框架,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也是严格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设定,按年龄段进行分级,这样目标受众更加明确、家长也放心。

 04 结语

少年儿童需要健康的成长环境,电视台不该为了收视率重复播放那些看多了也无益的动画片;动画行业更不该为了利益,在动画片中大量植入暴力、色情画面;家长给孩子选动画片时也应慎重,别让动画片给孩子当保姆。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