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体育观察:梦回唐宋 品味蹴鞠之美

2015-01-15 来源:新浪体育

 01  中国古代的“蹴鞠热”

2004年7月,国际足联宣布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足球运动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叫“蹴鞠”、“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鞠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很多史料都认为,蹴鞠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出现了。汉代刘向还提到“或曰,起于战国之时。”

后来,蹴鞠承于汉唐,兴于宋代,其辉煌载于史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亚于四大发明。

汉代的全民体育运动

汉朝人如此喜欢足球,与汉高祖刘邦有直接关系。刘邦是位“超级球迷”,毕竟人家是踢球长大的。而且其父亲刘太公也是喜欢踢球的人。为了比赛和看球的方便,他还在皇宫内专门规划了一座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

那时候的球场上,两边同样各有一名队长,双方推举出均认可的裁判员。看来,防止“黑哨”早已有之,对裁判有“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的要求,当然,球员也不能故意犯规,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跟今天提倡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或者“公平、公正”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当今的巴西是足球王国,那中国古代则是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的足球王国。

所以说,汉代蹴鞠是我国古代足球的第一个高潮期。

节日的必备运动项目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节日是非常重视蹴鞠活动的,那就是清明节(以及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等。相传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扫墓之余,你不到郊外踢踢球,都好像这一天没过似的。

由此可见,蹴鞠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重要的节日娱乐活动。

唐代“女足”成为一道风景

唐朝蹴鞠最大的亮点是“女足”的出现和兴起。唐代宫中“女足”整体水平很高,被视为“皇家女子足球队”。宫中会定期举行“女足”比赛,王建《宫词》中“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一句,说的就是在寒食节这天,宫中举行“女足”比赛的情形。

“女足”与“男足”有所不同,其踢法时称“白打场户”,球场上不设球门,人数也不定。可以二人对踢,叫“白打”;也可以多人对踢,称为“场户”。除了对踢,也可以一人单踢或众人各自单踢,叫“打球”。

为何“女足”在唐代这么流行?这可能与大唐的文明有直接关系。由于经济发达,生活自由开放,女性得以参与过去男人才能参与的社会活动。而在唐以后,“女足”则走向落没。特别是五代以后,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

宋代出现了职业足球俱乐部

在古代,蹴鞠并没有多少现代竞技足球的概念,而更多被当作一种娱乐项目,和舞蹈、杂技一样,有人还以此为谋生手段,这些蹴鞠者即古代的职业球员。

宋朝“足球”水平如此之高,或许与当时职业化程度较高有关。现在足球多以俱乐部形式运作,在北宋时已出现了类似的一批“足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多以社团的名义出现。

有一家叫“齐云社”的足球组织,在当时水平最高,名气最大、影响最广。这个齐云社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当然也是中国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宋人撰《蹴鞠谱》开篇即说,“蹴鞠初兴黄帝为,王孙公子戏相宜。世间子弟千般戏,惟有齐云实可奇。”【详细】

 02  古人的足球趣事

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有足球的地方就有故事。蹴鞠亦是如此。从历史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古人的蹴鞠趣事也颇有意思。不妨一起看看:

花蕊夫人当过女子足球队的教练

我们都知道花蕊夫人的大名,她是风华绝代的贵妃,也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姿色才气俱佳,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能够确定的是90多篇。这样一个绝代美人,也是足球爱好者。不仅如此,她的水平还很高,现在流传下来的诗句里,有这么一首:“自教宫女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朋知是宫家队,遍遍长赢第一球。”厉害啊,她教宫女们蹴鞠呢。会玩蹴鞠,加之自身地位也高,不是教练是什么?!

“蹴鞠将军”霍去病

说到霍去病,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这位西汉名将、军事家,只有短暂的二十三年人生路。但他做过冠军侯,当过大司马,把匈奴人打得哭爹喊娘,还曾在历史上留下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他还有一个绰号,那就是“蹴鞠将军”。

霍去病最大的爱好便是蹴鞠。《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说,霍去病即使出征在塞外,远离主力的敌人后方,粮草有断绝的危险,他仍然率领兵士们在草地上筑起球门来比赛蹴鞠。

“一球三丢”事件惊动国际友人

唐代崔侍中移镇西川,与杨师立、牛勗、罗元杲三人争夺三川(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三镇)。四人互不相让,便决定玩蹴鞠来定。经过几轮PK,敬瑄略胜一筹,拿到主动权,最后夺得了第一名。崔侍中因失误,不仅丢了球赛,也丢了铁饭碗,被敬瑄顶替,更丢了人,即大名鼎鼎的“一球三丢”事件。彼时,唐朝对外开放,很多老外也知道此事,无不惊叹,唐朝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度。玩个足球丢了丢到国外去了。

中国古代蹴鞠五个“最”

最早的俱乐部: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的蹴鞠团体杭州齐云社,比英超的曼联足球俱乐部早诞生约800年。

……

最大牌的球星: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最早的首发名单: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详细】

 03  中国古代蹴鞠为什么如此强大兴盛?

中国古代蹴鞠为什么能够如此强大兴盛呢?除了全民都热爱蹴鞠外,群众基础好之外,更与蹴鞠从球到球门、到赛场踢法及蹴鞠组织(足球俱乐部)的兴起,以及蹴鞠经济的崛起都有很大关系。

鞠球越做越精致

唐朝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宋朝的鞠球更好踢:《宋朝事实类苑》中记:“归氏子弟嘲皮日休云:‘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间接地记述了唐代的鞠球。它已不是以前的由两片球壳合成,而是由六片或八片尖片缝成。

比赛技巧越来越丰富

中国古代蹴鞠很讲究球场技巧,与现代足球类似的是,玩的花样越多,越能证明球员水平高,也更加能吸引看球者。

唐代用“挟”接对方的球,宋代用“踢”来接,这是比较先进的。能准确地将球踢过又高又小的球门,确实不易,可见技巧之高。

宋代蹴鞠家归纳出了肩(肩如手中持重物),背(用背慢下快回头),拐(拐要控膝蹲腰取),搭(用伸腰不起头),控(控时须用双眼顾),捺(用肩尖微指高),拽(时且用身先倒),膝(右膝左手略微高),拍(胸拍使了低头觑),月兼(何必频频问绿杨),这“十踢法”。这样的踢球技术,已接近于现代足球运动技术。

蹴鞠渐次辐射周围国家

中国古代“足球”在唐朝达到了全面辉煌,并从唐朝开始正式“走向世界”,上文提到过的“一球三丢”事件,就很清楚地说明了唐朝的蹴鞠对外国的影响。既然足球发源于中国,那它是如何传播到全球的?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周边国家的足球运动肯定是从中国传入的。比如目前足球水平高于中国的日本,其最早的“足球”就是从中国引进的,踢法也是跟中国学的。日本古书《蹴鞠九十九条》明确认为,日本“鞠,始于大唐”。日本学者认为,日本蹴鞠最早是随着佛教而从中国传入的。公元630年至894年间,日本共派遣唐使19次,每次100至250人,其中15次到达中国。这些遣唐使和留学生回国后,也把蹴鞠带回了日本。

目前,日本及东南亚某些地方,到现在还有蹴鞠组织并开展蹴鞠活动,延续着中国汉唐遗风。【详细】

 04  那些星味十足的足球明星

可以这么说,有蹴鞠(足球)的地方,就有明星。

虽说汉唐两朝,蹴鞠明星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将这门体育竞技推向了新高潮的则是宋代蹴鞠明星。宋代也是蹴鞠艺人诞生的重要历史时期。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几个足球明星可谓是蹴鞠名人堂的大腕:

高俅

要说宋代最有名的蹴鞠明星,非高俅莫属了。高俅本来就练得一身的蹴鞠本领,据说球只要靠近他,就像用胶黏在他身上一样。徽宗终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球友”,自然是要把他留下重用的。后来端王登基,是为宋徽宗,高俅从而飞黄腾达,官至太尉。别人是一步登天,高俅则是一脚登天,这一脚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有几个人不服,赵佶问他们有高俅那样的好脚头吗?众人遂哑口无言。

高俅“一踢惊人”的这一招“鸳鸯拐”是古代蹴鞠里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类似于现代足球里的神龙摆尾,在足球场上通常被称做“牛尾巴”过人,如今是巴西球星罗纳迪尼奥的著名绝技。球员的单脚在瞬间快速分别用外脚背和内脚背触球,这就是所谓的“牛尾巴过人”。

丁谓

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踢得一脚好球,司马光在《司马温公诗话》中就记录了丁谓的蹴鞠诗:“鹰鹘胜双眼,龙蛇绕四肢,蹑来行数步,跷后立多时。”这就是说他有鹰鹘那样敏锐的眼睛,有像龙和蛇一样柔活的身体,还可以将球蹑来走步,又可以将球跷在身后站立多时,可见丁谓球技确实不同凡响。

柳三复

球技出众的秀才柳三复为了升官,天天等候在丁谓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马上用脚“挟取”住,这才得以进入宰相府。

柳三复顶着球拜见了丁谓,接着从怀中取出自己所写的书呈给丁谓。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球一直未落地。这一动作,让球场老手丁谓大吃一惊,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将柳三复留做自己的门客,后来柳三复如愿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柳三复使出的这一招在宋代的蹴鞠中非常流行,类似于今天的花式足球,比的就是原地控球的能力,只不过在宋代用手、肩膀等部位碰球不算犯规。【详细】

 05  蹴鞠衰亡原因之探讨

衰亡原因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也是顺理成章。

总结我国古代足球的兴衰,寻找其灭绝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条:从客观的社会条件来说,宋代理学兴起,社会上重文轻武,也轻视身体活动的娱乐。清王室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弱民政策,禁止人民练武和练身活动。戏曲小说的兴起,社会娱乐范围的扩大,相对地减少了踢球娱乐的兴趣。从足球运动本身的发展来说,由直接的对抗比赛改变成间接的对抗比赛,失去了练武、练身、练意志的特点,减低了足球运动的社会功能;由自身的娱乐活动转变成供他人的娱乐活动,由社会的节日娱乐转化为狎巷的宴饮娱乐,使足球运动的社会性愈走愈窄。这样,在社会客观原因的限制下,便不能不趋向灭绝。

中国蹴鞠为何未能演变成现代足球?

中国蹴鞠为什么演变不成现代足球。要寻觅答案,还得先看看中国现代足球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细细想来,古代中国蹴鞠那么强盛,而如今的中国足球为何衰落至此,十三亿人为什么很难找出十一个踢球的人?那是因为,中国人并没有把竞技之美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足球当成了一个工具:有的人要政绩,有的人要赚钱。

我们经常看到这些年来,所谓“足球市长”轮流登场,所谓“百年俱乐部”次第易帜,急功近利的中国足球人迫不及待地拼命追求足球之外的东西:中国足协狂赌世界大赛为自己寻觅政绩,俱乐部利用足球向国家要政策要资源,得不到就退出;球员呢,涨薪不得,最后干脆直接赌球……足球从业人员,不是干一行爱一行,却如此冷漠地对待足球带来的特有的乐趣,又哪里体验得到投入足球后所得到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没有好的环境培植,中国蹴鞠就很难演变成现代足球。

 06  结语

蹴鞠流行了数千年,其兴衰史一如中华民族的兴衰史。蹴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古代跨越时间最长的体育活动,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有一天,那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可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更多精彩,请访问凯风体育

 

【责任编辑:洞庭 楷体】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