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深度:穹顶之下 我们需要安静下来

作者:风清扬 · 2015-04-01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01 穹顶之下潮起潮落

 

《穹顶之下》引发了热潮,可以这样说没有哪一部纪录片可以达到让社会公众这样的受重视程度。于是惊潮一片,沉寂两年后的柴静和她的纪录片再次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各种针对柴静及其片中数据的争论喧嚣直上,而关于雾霾本身的探讨却成为配角。

数据真or假 背后的态度

网络上对柴静最大的争议就是她提及的数据,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夸张成分,是不是足够支撑她的观点。其实数据真假并不如片子说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态度,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代表性的“态度”。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雾霾的天气几乎是常态化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都很关注。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讲的‘大气10条’,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我相信,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实际上采取这么多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空气质量改善的问题,第一是减煤,第二是控车,控车实际上是减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尘,如果把这几个措施实施到位,空气质量会得到改善。” 【详细】

同时,在2015年3月3日中石化官方微信公号“石化黑板报”发文称,为了碧水蓝天,身处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一直都还蛮拼的。中石化十年来投入2000多亿成品油质量升级,在国内率先启动“能效倍增”计划,2025年能效提高100%。 【详细】

柴静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也说:“当前《大气防治法》正在修订,我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一点参照。他们逐字看完,附上建议,返还给我,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我将稿件也发给了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也让我很意外。他们提出的唯一意见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谈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订者的态度是因为,改革在中国适逢其时,需要让大众更多地知情参与,更多地讨论,形成共识。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污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所以数据并不重要,态度才是重要的。

母亲or记者 母爱本能后的动机

 

网络上另外对柴静质疑的是她拍这部片子的动机。柴静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女儿)?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

同时她也说明这部片子的费用在一百万左右,是她个人用稿费支出的。

投融界一位市场观察员对此评论道:“在商言商,虽然柴静是从公益的角度来普及环保,但是并不妨碍风险资本从收益的角度去审视环保,再者风险资本的加入或许还有助于推动公益环保,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穹顶之下》引起的效应十分显著,环保概念股已经出现了超过5%以上的涨幅”,投融界该观察员补充说,“这已经不是资本第一次关注环保领域了”。

《穹顶之下》引起了全民对环保的再次关注,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同样关注环保的还有投资人和风险资金。所以不管柴静的出发点是什么,有关雾霾的话题的确顺应了投资导向,也顺应了一些利益集团对于中国环保政策的试探。这恐怕是柴静没有预料到的。

焦点在人or事 冷静下来看本心

因为《穹顶之下》再度成为焦点人物,所以关于柴静的私人生活也再次被提及。柴静本人可能没有料到会有那么大的争议在于孩子出生在美国,以及驾驶豪车。她的原话是:“丈夫说: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与柴静有同样经历的崔永元说,《穹顶之下》对柴静很重要,但对雾霾的作用为零。

也有观点认为:“至少柴静提出了问题,并让这些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虽然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这些问题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不要紧,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接近真相的开始,每一次揭示真相,都是人类进步的开始!”

另有观点是:“柴静的手法和传统的媒体伦理不符。

传统的媒体伦理要求:记者首先是做新闻的记者,而不是做人的记者。所以,硬新闻(像这种环保话题一般都是硬新闻)的传统标准手法是:记者需要做的事是,旁观者、记录者,而不是亲历者。

事实上,柴静在这个议题上,一向争议很大。柴静过往的很多作品,是走亲历者路线的。她会在最后成型的作品中,嵌入自己的东西。一种不好听的说法是,夹带私货。”

其实柴静的生活方式不应该,也不足以成为片子本身好坏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不管它是商业的,还是专业的,还是其他任何视野的,我们只要知道柴静是作为环保斗士、环保母亲面目出现的,我们更需要冷静的看这部片子本身,看柴静拍这部片子的本心。

 02 穹顶之下我们需要改变

 

《穹顶之下》中,柴静以无奈的母亲身份开始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她独特的叙述魅力,整个纪律片从技术角度、主持人风格还有整体布局、乃至细节都是成功的,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

在层层雾霾中呐喊是命运

柴静是谁?《穹顶之下》的出现,引起世人对导致雾霾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触发了公众对社会环境的重视,这一点难能可贵。环境问题想获得更多的关注,环境治理想要进一步推动地发展,需要更多像柴静这样的环保先锋,需要更多像柴静这样的公益作品。

柴静是这样表述的:“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她也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大气污染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刚做的时候,有人说这个问题跨领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我深深感觉到了这点,担心如果说得不准确,对现实会有妨害,找了很多专家审校,但也无法保证精准,只能尽力而为。错了的地方,修正就好。不足的地方,会有更多人做得更好。”

同呼吸共命运警钟在敲响

《穹顶之下》,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为我们狠狠敲响了警钟。

柴静:“这些年我做过的一些污染报道,但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

这次拉开时空,对过去的问题再回访,再思考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产业现状,看到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国际治理污染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某专业人士也回答了:我们该怎么做?

1)完善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在大气污染控制标准中增加排烟温度、湿度控制的内容,比如将排烟控制规定在高于大气温度约60℃(或不低于80℃)、湿度低于90%,在解决大气雾霾污染的同时,同步实现节能和节水。

2)尽快将各电厂已取消的GGH设备恢复或采用其他方式加热烟气再进行排放,尤其是离市区较近,人口密集区域的电厂排放烟气必须经过加热才能排放。

3)烟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烟气的烟囱设计标准需要更改,对于低温的湿烟气,不论污染物是否达标,都需要更高的烟囱高度才能满足要求。

4)逐步推广近零排放技术,进一步加快环保改造。

5)加速研发和推广排烟混合冷凝除湿技术。 排烟冷凝除湿可以一举三得:首先有望治理大气雾霾污染,其次利用余热理论上可提高燃煤热效率,最后还能节水,仅电厂、钢铁、天然气燃烧三大领域湿烟气除湿就有回收50亿吨水的潜力,应该成为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技术举措。

新浪一篇评论的结语是:“空气污染之下,无人可做看客。食品能“特供”,空气和整体生态环境不能区分何人居庙堂者何人处江湖。治理空气污染,人人均有责任,此事刻不容缓。”

所以在这点上是可以取得社会各界共识的。

专业接棒他山之石可攻玉

柴静坦承自己不是专业人员,不过她在片中运用了多种技术宣传手段,以及国外的环保案例。通过对比指出了现有体制、控制手段、法律和执法等方面跟外国的差距,通过伦敦等城市治理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空气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更多的投入、引导和政策法规等多种手段的加强,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接棒。

“目前国内资本涌入环保领域,大部分进入了二级市场,如环保概念股、环保公司债券等,对于初创环保项目实际上关注的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投融界平台仍然有大量的环保项目正在寻求融资的原因”,投融界一位数据分析师表示。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播放量统计:

腾讯:3596万,34935条评论

优酷:481万,10835条评论

乐视:325万,46条评论

搜狐:95万,261条评论

土豆:36万,2380条评论

凤凰:24万,9条评论

爱奇艺:1.8万,21条评论

在此后各种专业人士也纷纷就雾霾公开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什么?这就是力量。这就是积极意义。 【详细】

 03 穹顶之下我们背水一战

 

我国一项是依靠大战略布局来做大事的,可是往往就大而全,很多细节只要不提,就被忽略,没有深入,没有反思,不讲求细节。往往下面的人就野蛮的猛干一通。首先不是任何大政策全部适合本地区的,就如同雾霾治理,统一布局是需要的,但是每个地区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一刀切,白白浪费,更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

中央地方政府部门——稳健进取才能做定海神针

治理雾霾是个长期工程,必须由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完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任务。在全社会树立“同呼吸 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发布国家环保标准88项,对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详细】  

能源化工重工企业——警醒自身才能是中流柱石

我国的重工业石化体系是历史问题,多次改革,效果并不如人意,但是也要看到真是因为我们的很重视和不懈努力,我们的能源石油煤炭化工等企业顶住了外国垄断资本的长期的有效的循序渐进式的渗透、破坏、颠覆、围堵、遏制。所以拆分不可取。这需要央企自身提高意识。

中石化已郑重承诺:只要环境保护需要的投资一分不少,不利环境保护的事情一件不做,伤害环境带来的效益一分不要。至今已投入80多亿元发展新能源。近年中石化积极拓展新的能源领域,发展油砂、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探索清洁利用煤炭资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生物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地热资源等。2007-2012年中石化在煤化工、生物质、地热等新能源发展上已累计投入82 亿元。

目前,中石化已基本形成包括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到2020 年,中石化低碳能源将形成规模化产业,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有识之士普通民众——冷眼静心才能是载舟共济

柴静作为前记者敢于提出问题,但是解决问题还需要更专业的人士,比如:《穹顶之下》有个隐含观点,燃煤是污染主因,减少煤的使用量大量使用天然气就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吗?专家的答案是否定的。

天然气燃烧增加了排烟湿度和氮氧化物总量。天然气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低,一直是作为大气治理的措施之一,煤改气对于减少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利,却增加了排烟湿度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计算表明,每立方米天然气燃烧会排放其两倍体积的水蒸气,并且因为燃烧温度高产生的氮氧化物含量比燃煤高,由于设计标准问题,天然气燃烧的烟囱更低,北京有许多小区采暖天然气锅炉排放烟囱就在居民楼顶。按照我国年天然气消耗量1600多亿立方米估算,每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量超过3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向大气排放水分接近3亿吨。

由此可见我们要调动各种专业人才,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理雾霾。

 04 结语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柴静如是说。

事实上我们不能坐看雾霾遮天蔽日,也不能等待最终大自然的反噬,我们应该做的是思索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果经济上我们追赶不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人民更快乐和健康。美国、日本、欧洲、香港都曾经在粗放式经济发展到最后转型,变成空洞式以金融业、高科技产业、互联网产业、旅游业等等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模式,历史证明这也不是一条最好的途径。雾霾是我们奔跑中的扬尘,真正解决需要我们安静下来,需要的所有人冷静思考,未来我们该怎么样才能活的的更好更健康。

责任编辑:清风 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清风 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