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深度:狼爸羊爸,谁是好爸

作者:南风 · 2015-04-03 来源:凯风网浙江频道

 01 “狼爸”暴露的是当今家庭教育的困境

所谓“狼爸”,就是在外人看来比较狠的父亲。事实上,四川“狼爸”这种对孩子近乎“虐待”的教育方式并非个案,他和之前媒体就曾报道过让小孙女倒立练单杠的“鹰爷”,以及让四岁儿子在雪地里祼跑的“鹰爸”一样,都属于一种“狠”的极端教育方式,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以严治教”。

 

各种“狼爸”式教育狠招

继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因其采用“咒骂、威胁、利诱”等手段教育女儿成功考入哈佛大学的经验而获得“虎妈”称谓之后,香港商人萧百佑因出书阐述与“虎妈”相似的经验而被网民称为“中国狼爸”。

 

惹争议的“狼爸”萧百佑

萧百佑认为:“孩子是没有自觉性的,错误会重复犯。家长要帮他纠正,打是一种帮助孩子记住错误的好方法。”为此,他还总结了100多条细致的标准,孩子犯不同的错打多少下,都按照量化的标准进行惩罚。自从3岁开始,挨打便成了4个孩子的家常便饭。在他们家里常常会出现萧百佑拿着藤条惩罚孩子的身影。

有一次,小女儿萧冰的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将成绩写在了与家长联系的留言本上,萧冰因担心被父母知道,就把这一页撕掉了。萧百佑发现后,非常的恼火,在他看来,萧冰不仅撒谎,还与敢与他顶嘴,结果被打了28下藤条。令人感到称赞的是,凭着这个“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教育理念,萧百佑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已相继考进北大。 【详细】

可以说,在“小皇帝”“小公主”盛行的今天,“狼爸”、“虎妈”式惩罚严管家庭教育模式尤其惹眼。当然,他们之所以惹眼,是因为他们这种严管重罚的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狼爸”教育的抬头,一方面是迎合了中国父母们急切的“望子成龙”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式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困惑和矛盾。

那么,为人父母者,究竟该给孩子提供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呢?

 02 ”爱”多一点or“狠”多一点?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之后,棍棒教育逐渐走出家庭教育的常用手段,孩子逐渐成为家庭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眼下随着“狼爸”教育的抬头,又抽动了父母心中那根最敏感的神经,究竟应该对孩子“爱”多一点,还是“狠”多一点?

过度的溺爱养成骄横习性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掉进了“福窝”里,爸爸妈妈疼不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样视为掌上明珠,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不得一点委屈和不快,这种亲情泛滥的“蜜糖式”教育包裹下,不少孩子养成了骄横、自私、刁蛮的畸性心理。

 

亲情泛滥下的“蜜糖式”家庭教育

17岁的陈某就是因为家庭的过度溺爱而走向犯罪道路的。据了解,做为独生子的小陈从小就娇生惯养成,在家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皇帝”,什么事情都要“惟他独尊”,绝对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可每次和同学发生口角后,父母还经常教唆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小陈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揍他一顿。案发当天,陈某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这让他大为恼火。后来,他怀疑是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他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小陈很是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母亲宠爱过度。

此外,在一些家庭里,家长的过度骄纵还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一旦受挫,最爱他的人反而成了发泄的对象。

 

“浦东机场刺母案”当事人汪某

2011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因为抱怨母亲钱给得不够及时、不够多,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事后,汪某被警方刑拘。据介绍,汪某的家庭并不殷实,每年三四十万元的留学开销全靠其母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家中积蓄耗尽,还向亲友举债,而汪某留学5年却从未打过工。 【详细】

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授分析说,汪某心理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外因的引诱相关,但根子就在于父母的过分迁就和百依百顺。这位母亲既可怜又可恨,她付出很多,甚至成了儿子的“提款机”,遗憾的是由于她在教育中缺乏原则,导致了汪某连最基本的尊重父母都做不到。这提醒我们,对子女,“爱要刚刚好,付出太多、太完美,他觉得理所应当,反而害了孩子。”

过度的“狠”也是极端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适当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磨炼或惩罚,对克服其坏毛病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就是一味的越“狠”越好呢?

 

四川“狼爸”训练一岁娃耐寒,大冬天不穿衣服又泡冷水澡

本文导语中案例,该父亲不但给他起名“垃吉儿”(垃圾儿),不给孩子穿衣服,并且还在大冬天给孩子洗冷水澡,还经常让娃娃练习倒立之类的危险动作。其实,这位“狼爸” 如此“兽性”驯养锻炼,说白了是在拿孩子当家庭教育的“试验品”。可以说,这位“狼爸”的教育模式全是自己想当然的片面主张,没有科学的依据,更难证明其正确与成功。 【详细】

除了过度磨难,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中国传统家庭喜欢信奉“不打不成才”等偏激和粗暴的教育方式,然而,当以“爱”的名誉的棍棒教育手段一旦失控滑向暴力,就变身成了“魔鬼之手”摧残年幼无助的生命,酿成家庭惨剧。

 

图为南京“狼爸”受审现场

2014年3月18日,为了让不思“上学”的女儿“上进”,南京“狼爸”对着自己的亲生女儿使用扇耳光、脚踹、用钢管抽打的方式持续殴打了一个小时,致使年紧13岁女儿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悉,该女孩子因在校表现不佳,经常被“狼爸”打骂体罚。 【详细】

无独有偶,2014年5月19日,一位在杭州打工的父亲,因发现11岁的女儿抄作业,一怒之下将女儿拖到车棚里打,先用草绳勒住脖子双手反绑跪地进行体罚,接着又用绳子进行抽打……过了半小时回来后,发现女儿满脸发紫后,才急忙把孩子送往医院。不过,让人惋惜的是,小女孩最终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详细】

事实上,家庭教育方式并不是没有底线,而这个底线就是法律。对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都把“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

 03 学习成绩or身心健康?

孩子的童年究竟该怎样度过?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有人认为童年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玩乐是孩子的唯一任务;也有人认为,孩子童年时正是学知识的时候,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这是两对孩童教育理念孰是孰非不好断定,也是谁的孩子也摆脱不了现实的选择困境。

家长要合理定位角色

“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社会上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但如果深层次追究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根源在于家长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就是做为家长,在孩子面前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生在同一个家庭的不同孩子,接受同样的家庭教育,即使上同一所学校,其走向社会后的人生也千差万别。有这样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小时候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过着同样的生活,并且接受过同样的小学教育。但当他们长大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状况,哥哥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并且还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但和他一起长大的弟弟,后来成了一个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的瘾君子,还因强奸罪被送进了监狱。这就说明,家庭教育不是决定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途径。

现代社会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四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不能一味的过重的强调家庭教育,而轻视其他教育。

不少现代家庭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家庭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为人的引导,三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然而,生活中的不少父母却总喜欢“越位”,担当“大总管”的角色,连孩子兴趣爱好、人生规划、日程安排都由家长说了算,这种大包大揽、面面俱到式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在变向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适应社会生活等能力。

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望子成龙”是许多父母的美好愿望,但有很多家长却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做法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还将自己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结果,许多孩子过早的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厌世、厌恶情绪,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孩子过早的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就在几天前,杭州和睦小学一名念小学四年级的11岁小姑娘从7楼跳下身亡。据学校方负责人解释说,因为女孩几天的作业没做,老师便叫家长到学校把孩子领回家,没想到孩子回家后不久,便做了傻事。据悉,这是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杭州发生的第5起青少年跳楼事件。 【详细】

尚未展翅飞翔的少男少女们,为何会觉得“天塌了下来”?对此,杭州家庭教育协会相关负责人剖析说“现在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心理的健康,没有耐心引导孩子去思考生活的意义,理解人生的价值。”

有心理专家认为,家庭教育的最高层次不是培养了多少不可一世的大人物,而是培养了多少和谐幸福的人。因此,无论是“狼爸”式教育,或是现代教育界提倡的赏识鼓励式教育,都只是一种形式和辅助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去拥抱明天的生活。

 04 家庭教育不能千篇一律,需“私人定制”

一个孩子从哇哇落地就开始接受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也,总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父母怎样才算对孩子尽到了责任,如何才算教育成功?恐怕不同的家长总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家庭教育要因人而宜

 

据一项《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报告》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家长打孩子现象这一问题上,42.4%的人认为是轻微的处罚、吓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认为该打时就打、让孩子长记性;认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打骂方式的有36.2%。这表明有64.1% 家长赞同或采用“棍棒教育”,甚至有些父母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是耐心说服教育,而是喜欢采用打骂、不让吃饭、捆吊、关禁闭,甚至赶出家门等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不仅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感情破裂、情绪对立,而且还会让孩子在内心中造成“以暴制暴”的畸形心理。

 

吴某“以暴制暴”, 对自己母亲下毒手

2006年3月,24岁的成都某大学学生吴霄,竟趁母亲熟睡之机,从厨房拿了把刀,先用凳子猛砸母亲的头部,又用刀子猛刺其胸部和背部,将其母亲残忍杀害。那么,这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缘何对自己的母亲下此毒手?他在公安机关所作的笔录中称,他一直对母亲怀恨在心,原因就是因为母亲平时对他的管教过于严厉,“近似于虐待”,母子俩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大动肝火……

“教育没有灵丹妙药,只有对症下药。”杭州市家庭教育协会相关专家解释说,有的孩子面对耐心的说服听不进去,而适当的惩罚却有助于“长记性”;而有孩子脾气很倔,“吃软不吃硬”,说服教育更有助于他改正错误;而又有的孩子需要多种方式辅助才有助于改正错误,因此,家庭教育要“私人定制”,绝不能一味地模仿。

可以说,无论是人性化的赏识教育或是“狼爸”式教育,都有其成功的一面,熟好熟差,这样的讨论可以持续很久,或许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在家庭教育面前,家长要保持足够的冷静,不能看到别人“狼爸”教育有效果,就跟风进行棍棒教育;或者看到别人的赏识教育有成绩,就一味采用个性教育。总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庭教育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家长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只有适合孩子接受和成长的,才是最适合的家庭教育。

 05 结语

家庭教育很难简单的以好坏予以评判,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孩子,总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家长在选择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孩子之前,需要冷静的想一想,希望将来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其次再考虑成功与否;还是就想把孩子塑造成获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这个出发点将直接影响到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养方式。

责任编辑:湖一亭 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 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