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深度:有个叫“巴铁”的哥们

作者:清风 · 2015-05-11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01 一起同过窗——文化交流自古有之

贵霜王朝与大月氏

 

贵霜帝国

巴基斯坦世居之地曾经有个名为“贵霜”的王朝。提起这个贵霜王朝,国人大多数都不知道。但赫赫有名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那知道的人就很多了。而这贵霜王朝其实就是亚历山大死后,他留这片土地上的希腊后裔所建立的。

 

贵霜帝国铜币

贵霜帝国分裂后,其民众中的一部分开始沿着丝绸之路东迁。当他们到达西域之后,建立的国家名叫“大月氏”。这个国家在中国史书上和汉代的张骞、班超都有过交往,当时是汉朝在匈奴侧后方的一大臂助。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细细想想,当初的大月氏和现在的巴基斯坦对于中国而言其战略地位几乎是同样重要的。而且大月氏人及其后裔从事文化建设、翻译佛经和传教等活动。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极大,其遗迹在于阗、鄯善、敦煌、西安、洛阳等地均有发现。 【详细】

犍陀罗和莲花生大师

贵霜王朝衰落后,除了东迁的大月氏,留在故地的部分民众,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周边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名为“犍陀罗”的国家。犍陀罗古国的首都布路沙布逻城,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健陀罗古国的佛教十分兴盛犹以小乘佛教最为普遍。

犍陀罗这个国家和我们中国之间的联系,最著名的莫过于诞生于今之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地区莲花生大师了。他本为邬金国的国王因扎菩提义子,以佛法治理邬金国。后来由赤松德赞邀请入藏传经,建立了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大师受到藏族人民的爱戴,尊奉他为藏密的开山祖,是宁玛派的传承祖师。

犍陀罗艺术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在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地的佛教造像中都能看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子。 【详细】

 

洛阳龙门石窟佛像

 

张掖大佛寺著名的卧佛

张掖的大佛寺里曾经出土过六枚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魏晋时期隶属波斯的巴基斯坦地区和中国的经贸往来非常频繁,后来萨珊王朝的王子亡国后来到华夏,求唐高宗派兵护送他回国,其后在唐军的帮助下在巴基斯坦地区建立了一个小国家。

 

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从这些历史中可以看出来,中巴两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就非常紧密。可以说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文明和东亚的中华文明之间重要的桥梁就是如今的巴基斯坦及周边地区。 【详细】

 02 一起下过乡——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为同一家地主扛活

 

1757年后,巴基斯坦随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赛义德?阿赫默德?汗领导了阿利加尔运动,其继承者于1906年成立了“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一度与国大党合作,共同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

而就在同一时期,也正是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可以说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近代史,就是一段共同的受压迫的历史。曾经同样遭受过西方殖民侵略的中巴两国可以说都是苦出身。甚至曾经在一个地主家里扛过活。 【详细】

一个馍馍分着吃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从东方通往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而当初的大月氏犍陀罗都是这条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节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开始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而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可以说不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走向西方的桥梁和纽带。

当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之后,曾经在泰国和缅甸等地寻找着突破美国封锁的出口。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遇和阻碍。巴基斯坦率先响应中国的号召,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的外延打下了一块重要的基石。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上,有钱大家赚,共同谋发展,一个馍馍分着吃,这就是铁哥们之间的交情。 【详细】

家里有的都拿走

中国和巴基斯坦交接的地方正是两大板块的交接之地。这地方是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而中巴两国的友谊在天灾面前可以说完美的演绎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句话。

 

南亚大地震,到达的巴基斯坦的第一批国际救援物资来自中国

2005年巴基斯坦遭受了里氏7.6级地震。中国政府共向巴基斯坦提供2673万美元的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分三次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包括物资、现汇和派遣救援队等无偿援助。提供的物资总重量达1911吨,分24架次飞机运往巴基斯坦灾区。

时隔三年之后,2008年中国汶川遭受了里氏7.6级地震。四天后的早晨,两架C-130运输机从拉瓦尔品第的空军基地升空,满载价值约9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飞赴中国。同一天,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5万美元。

 

细心的中国人发现,巴捐助中国的帐篷数量精确到了十位数,达到22260顶,而在分批运送时,甚至精确到了个位数。原因是巴基斯坦这次动用了国家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

 

巴基斯坦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上拆掉了座位,救援人员席地而坐就只为多装一些物资

在天灾面前,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曾经无偿的慷慨解囊帮助邻居。而这种帮助和那些礼貌性质的援助是两种不同的性质,真正算得上是“毁家纾难”的典范了。 【详细】

 03 一起扛过枪——打虎不一定非要亲兄弟

元帅的“打猎外交”

 

1955年4月27日,巴基斯坦新任驻中国大使苏尔丹乌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递交国书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但在中巴建交初期,由于巴是西方阵营的盟国,与我国关系较为冷淡。1956年3月,贺龙作为中国政府的特使,赴卡拉奇参加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统伊斯坎德尔?米尔扎就职庆典。

 

1956年12月,贺龙陪同周恩来到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这是参观伊斯兰教寺院时的情形

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米尔扎是位将军,对中国政府派一位元帅来参加庆典,十分高兴。他对贺龙说:“我为中国派出贺龙元帅这样重要的人物来参加我们共和国成立典礼,而引以为极大的光荣。”他希望贺龙到各地看看。当他得知25日贺龙就要回国时,非常惋惜。贺龙说,中巴两国关系一天天增进,以后一定还有机会再来的。

米尔扎总统对贺龙说:“我们两个都是军人,说话会肯定确切的。请你告诉我,你究竟什么时候再来?”贺龙说:“贵国总理访问中国后,周恩来总理可能要来贵国回访,本人希望能和周总理一起来。”米尔扎高兴地说:“这应该是一项军人之间的诺言。”

贺龙的这次拜访十分成功,给巴基斯坦领导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56年12月20日,苏拉瓦底总理在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

半年以后,贺龙随周恩来访问亚欧11国。在访问巴基斯坦时,米尔扎总统对贺龙遵守半年前的诺言,随周恩来再次访巴,尤为高兴。第二天就邀贺龙同他一起去打猎。12月21日,米尔扎同贺龙去到海得拉巴附近的猎场,边打猎,边叙友谊。傍晚才兴致勃勃地带着猎物回卡拉奇。出自孙翠萍《贺龙两次出使巴基斯坦的前前后后》(原载《党史文汇》2010年第5期) 【详细】

周总理的“最后通牒”

 

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巴基斯坦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巴军从克什米尔败退,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

当时巴军在拉合尔的抵抗极为困难,军火与物资供给也很紧张。巴印战争关键时期,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面对出不出兵这个重大问题,周恩来总理曾召集有关部门特别是总参及各部讨论多次,外交部研究决定先给印度政府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在这个照会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压迫克什米尔人民,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克什米尔人民要求自决的斗争,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这段话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写的,并经他亲自修改加了进去。而不久后印巴战争的战火,渐渐地就平息了下来。总理的一纸最后通牒,其威力可不亚于一颗原子弹呢!出自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杨公素的回忆录《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 【详细】

中美建交“巴为媒”

 

1971年7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秘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中美建交”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巴基斯坦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辛格能够秘密访华便是在巴基斯坦的帮助下实现的。

周总理于1971年4月21日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向美方发出邀请:“……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帮助下,基辛格经过精心安排,先是宣布赴巴黎途中,他将顺道去趟巴基斯坦。

基辛格到了巴基斯坦后,叶海亚总统举行宴会宴请他。随后,叶海亚总统宣布了一个坏消息“基辛格拉肚子了”。接着又以伊斯兰堡天气热为由,安排客人到纳蒂亚加利总统别墅去休养。

7月9日凌晨4时,基辛格一行坐着叶海亚?汗总统的专机秘密前往北京。

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停留与转飞北京的安排,都是通过中央情报局的保密电讯由驻巴大使法兰跟叶海亚总统精心策划的,最终实现了现代外交史上最有名的遁身术。

7月11日下午,基辛格最终完成秘密访华,兴高采烈地乘着那架巴航飞机飞回巴基斯坦,除了带回双方认可的联合公告,还带回了中国人送的中国菜、毛泽东著作英文版及这次访问的照片集。出自陈敦德撰写的《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详细】

 04 细水长流浇灌出的“友谊之花”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待人以诚人必友之”,可以说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交往完全体现了这句话的精髓。

 

为缅怀从1966到1978年间喀喇昆仑公路建设中牺牲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将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公路铁桥命名为中巴“友谊桥”

邻居还是背靠背的好

门对门的邻居,人家家里有什么,都能看得到。如果碰到心术不正的,那自然就会起觊觎之心。而作为背靠背的邻居,两家的院墙隔着,鸡犬之声相闻,但各自关起门来过日子。缺个油盐酱醋的问邻居家借一点。院墙边唠唠嗑。这种日子就是中巴之间的真实写照。把自己的后背交给最放心的朋友,这没有绝对的信任是做不到的。

“利益盟友”和“坚定盟友”

巴基斯坦和美国曾是签署过共同防御条约的盟友。万隆会议上,和菲律宾等国一起攻击中国的也有巴基斯坦的份。但是真正开始交往之后,中国人的真诚让巴基斯坦感受到了什么是利益上的盟友,而什么是坚定的盟友。最后他们把“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这句话写进了小学课本。

远亲+近邻=兄弟

1961年,巴政府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迈出了一步,在联大会议表决恢复我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投票赞成。从那时起,中巴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就好象两个原本已经疏离了好几辈子的远亲搬到了一起,隔着一堵矮墙交起了朋友。

历史上,中巴高层领导人互动频繁,留下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历史上,中巴高层领导人互动频繁,留下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

 

毛泽东最后一次会见的外宾是巴总理布托

毛泽东逝世,布托第一时间发来唁电。

 

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20万人欢迎

 

巴基斯坦的周恩来大道

 

真纳墓里的中国吊灯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墓中唯一的一件外国赠品,就是在周恩来总理送给巴方的礼品——巨大的镏金花枝形吊灯,这是专门为真纳墓制作的。

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公布后,时任巴驻华大使阿尔维未经预约,在早上8点就赶到中国外交部,见到中国外交官后哭着吊唁。

2004年,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内一条主干道被命名为“周恩来大道”,这是巴基斯坦第一条以外国领导人名字命名的道路,这条大道正是伊斯兰堡通往使馆区的主干道。

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交往完全是基于互相平等、互相尊重、非功利主义的。可以说中巴之间是真正的朋友。而这朵友谊之花在两国人民的浇灌之下,必将永远芬芳。

 05 结语

两个国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背靠着背一个面对着印度洋,一个面对这太平洋。之所以能够成为“铁哥们”,并不是什么共同的利益使中巴两国走到了一起,也不是什么地缘政治的需要。这完全是自古以来两国人民文化经济交往,历史上共同的遭遇,以及从建国后,双方互相以诚相交,一点点地积攒下来的传统友谊。

这种友谊历久弥新,牢不可破!有个叫“巴铁”的哥们——真好!

来源:凯风网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