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两过商山:记录李白的喜与悲

作者:田晓宏 · 2015-06-15 来源:凯风陕西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曾两次经过商山,留下了许多描写商山风光,怀古抒情的诗篇。不同的人生境况,使李白对商山四皓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前后两首关于商山四皓的诗作,真实记录了李白由喜到悲的心路历程。

   

  李白字太白,天资聪慧,从小读书多而博杂,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而且通晓佛、道之学,好剑术。性情豪放,落拓不羁,一生抱着“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态度,幻想走一条“遍干诸侯,历抵卿相” 《与韩荆州书》,“安社稷,济苍生”,然后“浮舟五湖,寄身尘外”的传奇道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赴长安 

  李白出身商人之家,又恃才傲物,不愿走“读书科举”之路,尽管素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一直都没能实现。公元742年的秋天,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踌躇满志地奔赴长安,并写下了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奋的样子跃然纸上。他满以为“佩黄金印”施展才华的时机到了。于是溯江汉而上经商於古道“著鞭跨马”奔向长安。在商於古道上,借《商山四皓》抒发了自己的志向。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称赞四皓“扶刘安汉”的举动和功成身退的做法“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这也是他“平交王侯,直取卿相,安社稷、济苍生,然后浮舟五湖,寄身尘外”政治抱负的写照。

  李白进京,唐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但假其名,而无实职”的翰林供奉职务,要他每日随侍玄宗左右,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章。朝政被奸相李林甫、宦官高力士们把持,他根本无由参政。这自然使李白大失所望,也是他的性格所不能容忍的了。于是也就借酒浇愁,“目中不知有开元天子,何况太真妃、高力士哉!”他的这种放荡不羁,傲岸不驯,就连唐玄都觉得他“非廊庙器”,李林甫、高力士们更是容不下他。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心灰意冷过商山 

  李白入朝不到两年,天宝三年(744)春,玄宗便“优诏罢遣之”,或者说“赐金放还”。李白在一首《答杜秀才王松山见赠》诗中写道:“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他对朝廷“浮云蔽日”、“紫兰被秋风”的现实看透了,于是依然行歌大笑,从商山道上离开了长安。

   

  商山四皓墓 

  这次返程李白在商州盘桓了数月,并写了《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描写了石娥溪即现在的仙娥湖一带的风光:“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旁饶名花,石上有好月”。李白在商州,曾住在大赵峪里的东岩山下,他在这里曾和当地老人一同饮酒,并酣畅淋漓地写下了《山人劝酒歌》。在经过四皓墓时,又写下了《过四皓墓》: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这回就不象两年前去长安时的心情了。不仅情绪低沉,而且也有牢骚和嘲讽。同样是写四皓,诗人的侧重点就是歌颂他们不染世俗,不慕名利,守糜鹿之志,耻于龙争虎斗,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

  李白的商洛之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既为商洛的人文、山水留下了美好的诗篇,又从他踌躇满志赴长安,到心灰意冷过商山,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慈禧唯一一段可以被证实的畸恋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2、《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3、《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地域文化》学苑出版社2014年出版。
    4、《商州市志》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分享到:
责任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