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盘点唐朝的大赦特赦案例

作者:王艾迎 · 2015-08-28 来源:凯风陕西

  8月24日,各新闻媒体纷纷刊登重大新闻,新中国将进行第八次特赦,主要对象包括参加过正义战争、犯了罪的人员、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人员、犯罪时不是成人的服刑人员。这次特赦,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体现了以人为本、慈悲为怀的儒家思想,也是对中国古代大赦特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有助于国家的团结、稳定。

  在我国古代,大赦和特赦的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期编撰而成的《尚书》最早记载了大赦制度,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对有罪人员进行大赦。大赦的时机比较多,很多皇帝选择在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打胜仗、灾害天气等情况下,颁布大赦令,赦免一批罪犯。也有对一地的人员进行特赦的,这叫曲赦。也有对个别人进行特赦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大赦的次数不下千次,尤其以唐朝和宋朝为最多,约一年半就大赦一次。现在,对唐朝的大赦和特赦作以盘点,以飨读者。

武则天

  1、对某些地区进行曲赦

  唐朝在个别时间,对一些地区进行曲赦,释放犯人,笼络人心。唐武德二年(619)二月,唐高祖做了一系列大事,来巩固政权。确定租、庸、调,规定文武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可以尽孝三年。另外,对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浩州(今山西省汾阳市区)、介州(今山西省介休市)、石州(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贾胡堡以北所羁押的罪犯进行曲赦。后一行为,实质是对自己的发迹地的报答,也是稳定当地的具体措施。

  2、因灾害天气大赦

  贞观二年(628年)三月,关内(指潼关以西长安附近)地区大旱,人民饥饿,很多人卖儿卖女,换取食物。二十二日,唐太宗命令拿出皇帝府库中的金银财物,来赎回百姓被卖掉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二十三日,唐太宗又下令大赦,诏令中说,“假如让五谷丰登、天下安定,即使将灾害移到朕的身上,来保全老百姓,我也心甘情愿,毫不吝惜”。当时大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史书上并无详细的记载,肯定有释放罪犯的内容。这次大赦,很显然,是应对自然灾害,通过慈悲为怀,感应老天顺应民心。从现在的科学观点来讲,这次大赦是一种迷信行为,但在客观上,对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3、爱惜人才特赦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大将李靖率领精骑3000多人,分别到定襄、阴山等地,与突厥军队作战,杀死10000余人,俘获5万人,得牲畜数十万头。二月十八,唐太宗因讨伐突厥胜利,大赦天下。但到了五月二十三,御史大夫萧瑀对李靖进行弹劾,说他攻破突厥可汗的牙帐后,约束军队不力,致使突厥的珍奇宝物被一抢而空,请求将李靖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审理。唐太宗特降旨免予弹劾。李靖进见太宗,受到了严厉批评。之后,太宗对他说,“隋朝史万岁打败达头可汗,有功劳没有得到赏赐,有罪却被杀了头。朕则不这样,我记下你的功劳,赦免你的罪过”,并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一千匹,加封食邑到500户。不久,太宗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说你的坏话,我现在已经全部忘记了,又赐给他绢两千匹。唐太宗利用特赦这一宝剑,保护了爱将李靖,为一线的将军们解除了后顾之忧,稳定了军心。

  4、对不赦之罪予以具体化

  有个成语叫“十恶不赦”,这与唐朝有着重要的关系。北齐河清三年,几名官员奏上《齐律》十二篇,“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而到了隋开皇初年,将《齐律》中“重罪十条”以佛教“十恶”之名引入律法。唐太宗在大赦书中,指明对于“其犯十恶”“官人枉法受财,监临主守自盗,盗所监临,劫贼伤人|”,决不赦免。在永徽年间,唐高宗让长孙无忌等人修订完成了《永徽律》(又名《唐律疏议》)十二篇,将十恶确定为①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②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③谋叛(指背叛朝廷)。④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⑤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⑥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⑦不孝(指不孝敬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⑧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⑨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⑩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犯此十恶之罪,大赦时不予赦免。这为日后大赦划分了范围,明确了那些罪不能赦免。在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戏里有句台词:“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这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十恶不赦”这个词汇。

  5、武则天创大赦次数之最

  武则天坐上皇帝宝座后,利用各种机会,频繁进行大赦,主要是收买人心,取得臣民的拥护,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她在位15年,共进行大赦18次,平均每年大赦1.2次,大赦的次数频率超过以前和之后的任何一位皇帝。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二月初一,武则天从神都(今洛阳市)出发,前往神岳嵩山祭天,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大赦天下,免除当年全国百姓的租税,并赐酺10天,在少室山进行祭地,还接受了群臣的朝贺。

  6、唐玄宗对小罪予以全部赦免

  开元至天宝初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繁荣。这是唐玄宗励精图治、调动百姓活力的重要成果。进行大赦,是他维护稳定、管理国家的措施之一。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军打败外族侵略,百姓人丁兴旺,全国户口达到786万户,人口达到4540多万。唐玄宗于是下诏大赦:“奉天时减降天下囚徒”,规定流罪(放逐到远方充军)以下都予以赦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7、唐肃宗赦死罪以救危亡

  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主要任务是与安史叛军进行作战,统一国家。当时,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天下未宁。为了维护稳定,唐肃宗屡下赦令,以示抚恤。乾元二年(759年),进行大赦,规定天下囚徒,凡死罪者减为流放,流罪以下者一律赦免。但他象其它皇帝一样,强调官吏犯赃枉法者不在赦免之列。

  8、唐中宗无原则大赦

  唐中宗是历经磨难的一位皇帝,既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也有无限仁慈的一面,似乎对世事看得比较开。他的女儿安乐公主侍宠妄为,卖官鬻爵,他也不加干涉。安乐公主有时自制皇帝的命令和宣谕,掩盖内容,让中宗签上名字,中宗笑着,也不看是什么内容,就把名字签上了。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唐中宗到南郊祭祀天,下诏大赦,把犯十恶重罪的人都赦免了,被处以流放的人也都放回来了,斋娘(侍奉皇后祭祀的女执事)已经成亲的,其女婿也都任命新的官职。中宗如此大赦,把法律纯粹视为了儿戏,助长了恶人的胆量。

  9、刑部尚书或大理寺卿宣读大赦令

  大赦时,都有哪些官员参加仪式,谁来宣读大赦令呢?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登基时,有一句话“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从此可知,宣读大赦令的,是刑部尚书。从其它大赦的仪式看,在一般情况下,皇帝参加大赦,大理寺卿宣读大赦诏书,当然参加仪式的其它官员也应该是不少的。

  10、大赦与其它内容合并进行

  在唐代,大赦往往与祭天、授爵、赐酺、免税等内容相结合,单独进行的比较少。上元三年(762年)五月,李光弼打败了叛军史朝义。唐代宗十分高兴,进行大赦,并且给予所有刺史,安排一个儿子当官,给所有官员升级晋爵,对百姓所欠的公私债务一笔勾销。可以说,这次大赦,官员很高兴,官级晋升了,俸禄增加了,百姓也很高兴,欠他人的债务没有了,服刑人员也高兴,出狱回家了。有的大赦,还对年龄大的百姓,赐以米、丝绸、羊肉、酒,以昭示朝廷的仁德。

  附:唐太宗立皇太子大赦诏

  门下:朕只膺灵命,嗣守鸿基,孜孜于政道,兢兢于宝位,中夜求衣,日旰忘食,十七载于兹矣。实欲敦睦九族,平章百姓,济斯人于仁寿,反浇风于淳朴。永言前载,详思至道,以为储贰之重,宗祧所系,不肖者既为亿兆废之,明德者又为社稷立之,三善既隆,四海攸赖,七庙之祀有寄,万代之祚方永。元良之庆,岂独在子,宜布恺泽,被之率土?可大赦天下。自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皆赦除之。(《文馆词林》六百六十六)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