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黄金水母》六:京城的新三教九流

2016-01-17

  编者按:曙光先生所著的反邪教中篇小说《黄金水母》,讲述的是主人公林月光与其丈夫经过20余年奋斗留在北京工作,作为两个家庭的“驻京办”,他们遭遇到了孩子青春期、家人生病、家族压力大等种种中年危机。小说中描述了林月光的弟媳谢娇因误入邪教造成夫妻不合,后由于“圆满升天”失败的亲身经历得以警醒,最终在家人和社会的帮助下回归的经历。凯风网从今日起分18章连载此中篇小说,欢迎大家分享转载,并赐此类中长篇小说。  

图片来自网络

  和30年前不同,进北京工作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谁都可以来,但性质却像鱼翅羹和粉丝汤分明是两码子事,北京不会禁止你来打工,它那一大堆脏活累活正愁没人干呢,你可着北京满地找,街上挥着笤帚扫地的、建筑工地灰头土脸猫腰爬高干活的、餐馆洗菜炸油饼端盘子的,街头理发店洗头理发的,依次往下捋,什么家庭装修的、收废品的、社区搞卫生的、看公厕的,清洁工、保洁员、小时工等等,近几年甚至在国有大型企业里的脏活累活,凡是又脏又累挣钱又少的活计一定是外地人在干。可北京的户口绝不给你,户口这东西在其他城市可能没啥大用了,但在北京这地界却满是利益,北京的户口好比是一个不要工钱的仆人,在你旁边此后伺候着你,舒服着你,照顾着你呢。

  你会问,北京人就都有本事找好工作,就都能当老板?那也不全是,找不着体面活,他宁可家呆着,靠什么活着?这您就问着了,满清时的北京城八旗子弟提笼架鸟玩儿票啥正事不干,靠的是皇上给的俸禄,现今的老北京人当然没了俸禄,但他们毕竟有根基呀,有本事,有能耐的出国、经商、当官、做老板、干白领,没本事的总有上辈子留下的房子吧,靠拆迁致富的多了去了,你千万别以为路上整个奔驰、陆虎、宝时捷的豪车咋咋呼呼招摇过市显摆的那就是大老板、大明星什么的,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他可能就一个胡同串子、就是一个郊区“农转非”拆迁户。即使没赶上拆迁也累不着,误不了他们的舒服日子。就算手里就有两间房怎么了?住一间租一间,那叫瓦片换来的钱,再加上低保,也照样吃香喝辣的,你看夏天那些路边光着膀子细皮嫩肉、肥的溜球,喝啤酒、吃烤串、带侃山的主,八九不离十基本是这路的。

  怪不得有个挺有来头的经济学家说得明白,一个外地年轻人20岁进北京,干的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挣的少又没有保障,那是血汗钱,到50岁干不动了还要回家乡养老,前二十年的成长后几十年养老都是家乡的负担,人生最好的30年给北京做了贡献。从这点说北京占的便宜大了,细想想,这话有一些道理。你说北京那些吃的玩的,什么八大菜系高档餐厅,什么国外大餐,法、俄、意、日、德、泰餐、越餐、土耳其餐馆,什么三里屯酒吧,什么京剧、昆曲、评剧、话剧、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相声、杂技、通俗音乐演唱会,包括那些打工者家乡经常进京汇报演出的河北梆子、河南豫剧、越剧、川剧、粤剧等地方戏,甚至东北老家的二人转都有了常年固定演出的场子。再加上每年大量的国外演出团体,每年上千场的一流演出,还有大量的国际、国内体育比赛。但是,在这些场合你却很难看到那些漂泊的打工者的身影。他们住的更多是群组、工地木板房或地下室,他们穿的衣服大多是来自地摊的陈货、旧货,他们的饮食简单粗糙,街边的大排挡是他们节日或聚会改善的首选,他们的业余生活顶多是围坐在电视机前或是在夜幕下俯身在城市立交桥栏杆旁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桥下急速的车流那耀眼的灯光。

  一些北京人得了便宜卖乖,张嘴闭嘴就是外地人把北京搅和乱了,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人满为患、房价高涨,一切都是外地人的错,嫌弃得很,你就不想想,没有他们,谁租你的房子,谁给你扫街,谁给你炸油饼吃?有什么理由嫌弃外地人呢。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