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为什么你比别人容易热 有可能是肉吃多了

2016-07-08

  天气炎热,有网友反映,自己吃素以后,觉得在这大热天身体也清凉了很多。很多市民不禁产生疑惑,人的耐热能力,和吃肉有关吗?

 

  感觉热与否每个人的差异很大

  感到天气热的原因,温度并不是绝对的指标,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倒是关系更大。对于习惯凉爽的东北人,以及夏天很少超过32度的法国等欧洲国家居民,一旦升温到33度以上,就觉得酷暑难耐。但这对于习惯于38度高温的华中、华南居民来说,简直就算不了什么。同样,国人对40度高温喊热,印度人笑了——印度夏天温度常有超过40度的时候,45度以上才算酷热。

  同样,每个人抗冷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北京的冬天里,能看到腿上只穿一层棉毛裤的人,甚至上身只穿一件毛衣却依然精神抖擞的人。

  有人说:“以往超过33度我就感觉燥热,近两年食谱改为奶、蛋、素,40度依然不觉得比以往热。”

  其实,营养学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答案。其中一个奥秘,就在于食物的成分中。

 

  食物中的大量成分一共有4类:水、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蛋白质。其中水不含有能量,而其他三类都含有能量,也就是俗话说的“热量”或“卡路里”。因为,这些食物成分能够在身体中进行氧化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不过,放出来的这些能量,都拿来干什么用了呢?其中一部分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维持大脑思考,还有一部分用于肌肉运动,用于消化吸收,用于体温维持。要知道,人是恒温动物,身体内部必须保持37℃,才能让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可是,这么大一个保温箱,肯定是相当耗能的。

  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鱼肉蛋吃多了,夏天会感觉更加燥热难受。多吃蛋白质含量很低的蔬菜水果,更有利于让人感觉清爽。同时,对于干热的北方地区,不需要大量排汗抗潮,所以也不需要吃很多辣椒之类的香辛料。饮食调味还是以清淡为好。否则,不仅身体经常感觉燥热,还容易出现皮肤油腻、生痘长疮之类的麻烦。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抗热,而且还要正常生活和工作,还要维持强大的体能和充足的抵抗力,这些都需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流汗本身就会损失很多的钠、钾、镁、钙、多种B族维生素,靠水果和凉粉是无法把它们补齐的。同时,蛋白质也是人体所需,大量出汗也会损失一部分蛋白质。否则,营养不良的结果是经常感觉虚弱、疲乏、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体温调节能力也会下降。

  总体而言,为了提高夏天的抗热能力,应当避免过量的蛋白质食物,但基本需求必须保证。每天有半斤粮食,1两鱼或瘦肉,2两水豆腐,1个蛋,1杯酸奶,1斤蔬菜,1斤水果,这些基本能满足人每天的需要量了。

  总之,在高温灼人的夏季,大量吃肉是没有必要的,过多的蛋白质只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顺便说一下,夏天如果食欲不振,可以使用姜、蒜、香辛料等,但如果食欲仍然旺盛,而身体过于烦热,就应当减少这些刺激性的调味品。同时,必须吃足够多的蔬菜水果、豆类和薯类,补充钾元素和B族维生素。这是因为,缺钾会降低人体的抗热能力,而出汗会损失B族维生素。

  同时,炎热天气还需要格外注意补充钙、镁元素,因为出汗会损失钙和镁。而这两种元素不足时,人体会感觉烦躁不安,情绪不稳,血压也难以控制。每天吃半斤以上绿叶蔬菜,加上一些芝麻酱,一杯酸奶,能给身体带来必需的钙镁元素。

 

  不信,就从今天开始,每餐给自己一碗豉油调味的烫青菜,或者加点香油芝麻凉拌的焯菠菜,看看感觉怎么样?

  

更多精彩:科学master 科普健康伴随你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