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海外历史:“太阳王”时期的法兰西帝国

2016-08-11

  一

  由于人类受太阳滋润多多,人们总是情不自禁把无限讴歌慷慨地奉献给它,最经典和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意大利著名咏叹调《我的太阳》。

  从人类自身需要说,我们也确实无法想象没有太阳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因此人类文明的开始就对太阳充满了崇敬感和敬畏之情。早期埃及、以色列奉太阳为神明,便有了太阳教。太阳固然重要,却无法思考,也就不能产生思想。一个有思想又拥有太阳般神明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惊天动地的伟人。据说德国人尼采曾以太阳自诩,结果他疯了。看来,哲学家最好不要染上政治家的习气,由于不具备政治家的皮糙肉厚,稍一出格,往往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本文中闪亮登场的太阳是一颗西方太阳,他不仅是太阳,而且还是太阳中的王,史称“太阳王”,他就是路易十四。正是在他的手上,把一个羸弱落后的法兰西一举锤炼成强大的帝国。

  在法国历史里,路易十四极富盛名和威望,他长达72年的在位历史,是人类历史中国王在位时间最长的之一,超过了中国所有的帝王。据确信资料,中国历史上确切在位时间最长、统治全中国的皇帝乃康熙和乾隆祖孙俩,前者当了61年皇帝,后者为了表示对祖父的尊重,在统治了60年后宣告退位,之后又活了三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人世。仅此,也足以炫耀一把。在中国一个尚且拥有强大统治力并且自动离开皇位的,确实绝无仅有。退位之后,他依然惺惺作态、扭扭捏捏地实际控制着庞大的帝国。由此,康乾二世又被称作“盛世”,但如此盛世,我们在整个大清统治时期里,却找不到一个响当当的思想家,这是一个被龚自珍斥为“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的社会,相比路易十四时代可谓大相径庭,反差强烈。

  二

  路易十四的统治是法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他为法兰西缔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与繁华,并且使后人对他的时代给出了毫无节制的赞美,这其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当属《路易十四时代》,而为这个时代写下见证的不是别人,正是启蒙运动重要精神领袖之一、伟大的思想家伏尔泰。

 

伏尔泰画像

  鉴于伏尔泰本人在思想史上所拥有的巨大声望,他对路易十四的书写就更值得加以重视,我们将通过路易十四时代的历史片断,看看路易十四是如何苦心孤诣地缔造了一个强大的法兰西的,在创建伟业过程中,他处处显示出高超的专制手段。

  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是个不太成功的国王,为了逃避繁琐的政务,总是将工作交给首相去处理,他就是历史上著名铁血首相黎塞留。首相铁血,对王室忠心耿耿,尽职尽力,全力树立王室的尊严。但铁血往往意味着暴政,他为法国社会生活变动埋下的祸根,直到引发法国大革命。

  黎塞留死后,法国王室启用了马扎然,马扎然固然聪明机智,对国王也不缺乏忠心,然而私欲却远远超过了黎塞留,他没有继承黎塞留的清廉,却继承了黎塞留的严苛。马扎然当上首相不久,路易十三也于1643年去世,继承王位的正是路易十四。不过,这时他才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孩,不仅无法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且处处受制于人,听人摆布。投石党运动爆发后,曾逼迫年幼的国王两次出逃巴黎。正是这样离乱生活,培养了小国王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认识到,只有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确保自己以及国家稳定,哪怕代价再大也在所不惜。

  最初暴露他高度政治野心的是在其登基仪式上。由于投石党运动,本该在登基时举行的涂油仪式一直推迟到1654年,这时的路易十四已经是一个16岁的翩翩少年。年轻并不等于没野心。在他看来,祖宗从来就不足效法的,过去列祖列宗都是站着进行仪式以示对教廷的尊重,可是路易十四却坐了下来。这个小小的变化,使人察觉到了这个年轻国王的勃勃野心,果然,他亲政以后即表现出了强硬的作风。

 

儒勒·马扎然

  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23岁的路易十四开始亲政。执政伊始,他就表现出自己强悍的一面,那些习惯向首相汇报工作的大臣们,在马扎然死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于是询问国王:“我们今后有事找谁?”他回答:“找我。”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设置过首相的位置。亲政当年,法国大使与西班牙大使为争礼节上的居先权发生冲突,法国大使受到一些委屈。原本不大的一件事,路易十四却立刻表示将对西班牙发动战争,吓得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派人当着各国驻法大使面前宣布:“西班牙大使今后将不再和法国大使竞争。”此后,他于1662年购买了英属的敦刻尔克,并且武装了这个城市,使之成为战争中的桥头堡;1663年强迫洛林公爵割让马尔萨尔要塞;1664年帮助德国人打败了土耳其;1665年又帮助葡萄牙在战场上战胜了西班牙。仅仅亲政4年,他就做出了一系列不同凡响的动作,伏尔泰说他:“甚至还未兴师征伐,就已被视为好战喜征、手段灵活的君主,他甚至还未发动战争,欧洲就已经对他心存恐惧。”在国内,大约是为了报复在投石党运动中遭受的屈辱,他对高等法院大动干戈,取消各地终审法庭,规定他们不得讨论和表决国王的敕令,免去或流放对自己不忠诚的法官,这样,能够掣肘他的司法体系遭到了破坏。此外,他还停止召开三级会议,立法系统也失去了作用,国王就是法律。在法国,他可以为所欲为了。

  三

  战争是路易十四成为欧洲霸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亲政的54年中,法国处于战争状态长达31年,他开打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是“王后权利战争”,又叫“遗产争夺战”。

  路易十四的王后玛丽·泰蕾丝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与首任妻子、路易十三的妹妹所生的女儿,同时也就是路易十四的姑表妹,菲利浦四世既是他的姑父也是他的岳父,这是一场典型欧洲式家族婚姻。菲利普四世在女儿出嫁时允诺了一笔丰厚嫁妆,国王去世,法国提出了继承遗产的要求,结果却遭到西班牙的拒绝,因为在玛丽·泰蕾丝出嫁时“并没有规定把任何城市作为公主的嫁妆”。但路易十四的野心勃发,挥兵入侵西班牙,强迫西班牙割让了大量城市和土地。

  由于在战争中荷兰支持了西班牙,路易十四把一腔怒火发泄在这个蕞尔小国身上,率兵入侵荷兰,却遭到荷兰顽强抵抗,使对荷战争打了7年之久。当然,最终获得战争胜利还是路易十四。战争的胜利使得路易十四的威望如日中天,他专制,全法国也陷入信奉专制的狂潮中。

  专制帝王的特征就是好折腾,只有折腾才能增加自己的权威,才能宣示自己的存在。很显然,路易十四对平静的生活丝毫不感兴趣,1685年,他做出一个惊人举动是废除《南特敕令》,其结果不仅导致宗教争端,还使欧洲反法同盟建立。《南特敕令》的历史背景是法国的天主教和新教冲突,导致多次宗教战争,特别在胡格诺战争中,大量胡格诺教派信徒遭到屠杀,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这个敕令,规定了法国国民有信仰自由,是欧洲第一个实行宗教宽容的法令,起到宗教和解作用,具有进步意义。新教的产生不仅对瓦解中世纪起到推动作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也起到催生作用,路易十四的举动显然是文明的倒退,因此引起许多国家的共同反对。

  宗教宽容、宗教和解是欧洲在经过近千年宗教专制下才换取的一个重要经验,宗教权力不能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但世俗权力也不能剥夺人们信仰的自由。信仰,关涉人心,任何通过强制力的简单限制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患。路易十四固然专制,但专制永远限制不了人们喜爱自由的灵魂,废除《南特敕令》使得大批法国优秀男女出逃,“五十多万新教徒逃避路易十四的迫害,带着他们的技艺和对法国国王的仇恨逃离法国,成了法国的新敌,并将在全欧进一步煽动已经受到怂恿进行战争的强国”。他们把自己积累的财富和经验带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反对法国的重要力量,法国固然不会因此在一夜之间衰败,却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敌人。专制可以在表面上换取一时的稳定,而其后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造成更严重的动荡。法国成了欧洲公敌。路易十四的滑头之处在于,宗教对于他不仅是种信仰,也是自己专制统治的工具,他“一方面是迫害法国新教徒,因为他认为应该使之于己无害,但另一方面却暗中保护匈牙利境内的新教徒和造反者,因为这些人能为他效劳”。

  废除《南特敕令》给路易十四带来的不仅是长远祸害,连暂时的稳定也没得到,但对于专制者而言,“稳定”原本就是借口,真正压倒一切的是权力,权力才是一切,它可以保证让自己这个“太阳”可以继续、并且持续不断地发出光芒。

  四

  进入18世纪,路易十四渐入老年,可他人老心不老,扩张的野心一刻也没有消停过。这次他所觊觎的是西班牙。由于波旁家族与西班牙王室存在姻亲关系,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的去世将使法国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同时还将继承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半个意大利和荷兰的统治。为不使王位落入好战的路易十四手中,从而破坏欧洲的既有格局,围绕西班牙王位,整个欧洲纷纷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上演了一部精彩的人类阴谋战,不停地谈判、签约、威胁、恐吓、战争。

 

路易十四画像

  在伏尔泰笔下,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兰西天空不仅能掉馅饼,而且还能掉西班牙。通过法国驻西班牙大使,骗取了垂死的查理二世信任,结果路易十四的孙子轻而易举成为西班牙的国王,即菲利普五世。法国的行为引起了全欧洲的愤怒和恐慌,他们对法国群起而攻之。这时的法国已不再是17世纪中期的法国,路易十四的阳光仅剩下一抹余辉,经过长达11年的交战,虽然法国继承了西班牙王位,但两国宣布永远不得合并。这场长达11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过去占领的地区几乎全部吐出,法国又回到了从前。正如历史学家尖锐地指出:路易用“胜利榨尽了法国的生命”。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法国丧失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同时丧失了海权,法国经济也陷入崩溃。

  五

  路易十四在一片黯然和萧条中走到了生命的最后,1715年9月1日,77岁高龄、在位长达72年的路易十四去世,太阳的光辉随着他生命消逝收敛了最后的光芒,法国为这位老国王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临终前,路易十四对自己曾孙、即将即位的路易十五说:“你不久就要成为一个伟大王国的国王。我特别嘱咐你:别忘记你对上帝应尽的职责。要记住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赐。要尽力同邻国和睦相处。我过去太爱战争。这一点你不要学我。也不要像我那样过度挥霍。遇事要多征求意见。要力求了解哪个意见最好,并且照办。要尽快减轻百姓负担,完成我不幸尚未完成的事业。”有意思的是,路易十五这时也仅是个年仅6岁的孩子,而在他后来59年的王位中,所继承曾祖的“事业”就是把法国搞垮。当他在1774年去世时,法国已经到了大革命的前夜。

  战争并不是路易十四的唯一“功绩”,他“赞助”了著名的古典文艺时代,他的时代也是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时代。在他统治时期,法国的文化艺术达到了欧洲的最高水准:哲学上有笛卡尔、帕斯卡尔;在文学艺术上更加群星璀璨,有高乃依、拉辛、拉·封丹、莫里哀、博絮埃、塞瓦涅夫人等;他于166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凡尔赛宫,直到1689年才告全面竣工,成为欧洲最宏大、豪华的皇宫;在1661年成立了舞蹈院、1663年改组了皇家绘画雕塑院、1666年成立了罗马法兰西学院和科学院,于1671年成立了建筑学院,同年,将歌剧院改为皇家音乐院。国王通过这些院所,对艺术家们进行犒赏、资助,艺术家们则以最优秀的作品给国王带来满意的报答,并将国王伟大的名字放在其作品首页,借此向国王表示崇高敬意。巴黎成为欧洲的中心。那个时代人都以为国王效劳为荣耀,他们花钱向国王购买职位,以获得为他服务的机会,国王则巧立名目设置各式各样的官衔,然后将其卖掉,这些卖官的钱则用于战争。国王曾经对罗什富科公爵说:“我作为您的朋友,祝贺您得到我作为您的国王授予您御衣大师的职务。”看来,大师并不具有什么重大象征意义,花钱也能买到。

  在路易十四去世后,伏尔泰不禁叹息道:“大自然似乎休闲了!”

  《路易十四时代》一书里到处充斥着伏尔泰对国王的赞美,浓墨重彩,不啬溢美之词,除了路易十四伟大,几乎看不到任何人的成就,这导致了伏尔泰的历史观遭到后人强烈批评。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无论在英国,无论在世界上其他各国,对于美术设置的支持,找不到有像法国一样的。无论什么地方,差不多都有大学;可是只有在法国能找到那些对于天文学的、对于数学各个部门的、对于医学的、对于古代文物搜集的、对于绘画、雕刻和建筑的有利的奖励,路易十四由于一切这样的创立而使他名垂不朽……”他写此信,正是第一次从巴士底狱获释、流放英国的时候。这封信已经表露了作者对路易十四时代的深切怀念。

  伏尔泰正处于法国启蒙运动蓬勃高涨的阶段,如同“文艺复兴运动”,要恢复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思想的繁华风貌,但在制度上不可能回到从前,不过是借壳上市,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抗。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是法国封建主义的巅峰时代,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艺发达,思想开明,技术进步。到了十八世纪伏尔泰生活的年代,与蓬勃发展的思想文化思潮正相反的,其统治者恰恰又是该国历史上最腐朽的国王路易十五,他豢养情妇,不问国政,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曾说:“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法国在政治、经济、国力上都严重衰退,广大知识分子也遭到严重摧残,伏尔泰自己就遭到五次驱逐,还有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的经历。前朝的强盛和当下的腐朽,不能不给伏尔泰以强烈刺激,他对路易十四时代的高度赞美也就不奇怪了——只是历史并没有因为这些赞美而回头。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中国,与世界》 

                  《凯风智见:人在江湖漂之“清末的江湖”》 

                  《凯风智见:蒙古最后大汗的背影之上门女婿的挣扎》 

                       《凯风智见:1894——当局者孰迷孰清》 

                  《文史新说:大唐玄奘 取经之外那些事儿》 

                  《文史新说:被遗忘的满清祖陵 400年的守陵誓约》 

                       《文史新说:法海为什么和白素贞过不去》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