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卧薪尝胆”背后其实是勾践的形象工程

作者:谭悦 · 2017-02-21 来源:凯风浙江

   

  卧薪尝胆

  说起“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意思。不过,其实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并没起多大作用,充其量是个表演道具而矣。那么,为什么“卧薪尝胆”会变成勾践的形象工程了呢?

  我们还是用真实历史来说话吧。根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而越国在和吴国的战争中大败,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乞降,最终沦落为夫差的马夫。公元前491年,在吴国当了3年多奴仆的勾践博得吴王的信任而回到了越国。为了一雪前耻,勾践卧薪尝胆,立志要吞灭吴国。为此,很有远见的文种大夫向勾践提出了“灭吴七术”的策略。

  在《东周列国志》记载里,文种破吴七术为:“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而这些计谋的实施,主要执行者也是文种和范蠡。比如,为了完成“美人计”,范蠡费时一年时间深入民间四处寻找美女,最后成功寻找到西施和郑旦等美人。当越王派范蠡把她们献给了夫差后,夫差大喜,对西施更是宠爱有加,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此外,为了消弱吴国的实力,文种和范蠡又送给吴国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最终,越王勾践成功打败吴国。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吴越两国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吞灭吴国,起最大作用的其实是范蠡和文种这些谋士,而不是勾践的“卧薪尝胆”。

  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然而,作为手下的谋士,范蠡深知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于是就在功成名就后,选择了离开隐居生活,为了防止勾践来找麻烦,他还改名陶朱公,从事经商,再不插头政事。就在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地给文种送了一封信。

  信中,范蠡劝文种,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正是功成身退的时候,劝他赶快离开,离勾践越远越好。可文种却认为自己为灭到吴国立下赫赫功劳,即使犯了错,他也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

  然而,随着越国的逐渐强大,勾践的私欲也越来越膨胀,文种的一些良言建议他也不再听进去,反而误认为文种这种劝言行为是他居功自傲,两个人的争吵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后来,果然不出范蠡所料,就在他写给文种这封信不久,勾践就给文种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方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他肠子都悔青了,真后悔当初没有听进范蠡的话。无奈之下,文种只好举剑自杀了。

  为此,《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留下了这样的警示:“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于是,“鸟尽弓藏”成为了一句劝告忠臣的良言。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本链接按此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