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美食家苏东坡,他的另一面你肯定不知道

2017-03-27

  在中国的古代文人中,我最喜欢苏东坡。一方面,他杰出的文学成就,另一方面,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哪怕苏东坡流落受贬到海南岛,在苍茫的这个孤岛,他还在不停地琢磨着怎样做一道好菜,并与民同乐。我觉得,他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他这种深入民间大地广吸地气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当今文艺家们学习。

  今年春节,我去了一趟海南,在一家川菜馆子里吃到了东坡肉,大呼过瘾。我想起苏东坡当年也是在这个岛屿,除了勤奋工作为民造福,还在闲余时光研究菜品,让我忍不住发思古之幽情:东坡先生,你到底做了多少美食佳肴呢? 

    香飘千年的东坡肉     

  就从“东坡肉”说起吧。苏东坡是一个豪情万丈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有着无限正能量的一个人。他人生中这种屡遭挫折却依然保持着巨大热情的源泉从何而来?或许我可以这样来理解,他有着充沛的精力与强壮的体力,千万别以为他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文人,错了,他的身体特别的棒,身材高大,说话声若洪钟。查阅典籍发现,原来苏东坡也是一个无肉不欢之人,不可食无肉、居不竹。其实早在“东坡肉”这个民间称呼以前,苏东坡就已经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发明了“东坡肉”,只不过最初不叫“东坡肉”,被叫做“回赠肉”。这是啥来历?原来苏东坡做官时深受百姓爱戴,常常收到百姓自发送的猪肉、羊肉等谢礼,于是他自己下厨房做了这道菜赠与百姓,百姓吃后称为“回赠肉”。 

  在“回赠肉”之前,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因得罪朝廷,贬官谪居黄州,这个地方偏僻,物价却便宜,“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鱼稻薪炭颇贱,甚为贫者相宜”。物产丰富而价钱便宜,苏东坡才在被贬谪黄州之后,有了一个小安慰,于是他亲自小厨,烹煮美食,并且还作了一首打油诗——《食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诗一出,老百姓开始争相仿制,品尝美味,并且为了纪念苏东坡,给这道菜命名为“东坡肉”,这道菜得以闻名天下,就算到了后世也经久不衰,而今已经香飘千年了。 

  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十足美味,一直深受后世食客喜欢。其实以东坡命名的菜还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等。“东坡鱼”即是在今日川菜馆仍然热卖的“泡菜鱼”,有的地方也叫“剁椒鱼”,这道菜,相传也是苏东坡在黄州所创:选一条鲤鱼,去鳞、剖肚、掏出鱼肠、洗净,将鱼的两肋各轻划五刀,在鱼腹中放入菜心,放入锅中水煮,放少许姜、葱、橘皮,待鱼煮熟时,再放入少量盐即起锅,趁热上桌。鱼汤白浓而鲜美,鱼肉细嫩而可口。苏东坡还特别强调,鱼汤内一定要放入泡菜,以泡萝卜为最佳,他把这种做法叫“水煮鱼”或“五柳鱼”。做这   道菜,为何一定要放泡菜?在古代,四川泡菜便名闻天下,以眉山泡菜历史最为悠久,苏东坡是眉山人,这道菜,可解乡愁吧? 

   

  海南岛上“三道羹”     

  苏东坡受贬,在海南岛的岁月里,他依然君子近庖厨,还发明创造着美食,支撑着自己随遇而安的人生。来看看他在海南岛上发明的三道羹。 

  这是苏东坡在自己的诗歌中明确记载的。其中有一道羹,他自名为“山羹”,其实不如取名为“春笋齑粉荠菜羹”。有诗为证:“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例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羹。”(《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另一款,是东坡先生的得意之作,自号“珍烹”,并命名为“东坡羹”,这款羹的主要材料为蔓菁和芦菔(萝卜)(《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苏东坡本人最得意的,当数晚年在海南儋州时(公元10971110)发明的“玉糁羹”。这款羹到底有多美味?请看其诗: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轻比东坡玉糁羹。前两句极写此羹色香味形之佳美,后两句以金齑玉作比,进一步强调羹之美味。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东坡玉糁羹”的烹制方法,在另一篇文章《菜羹赋》中有较为具体的交代:“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醢酱而有自然之味。”“汤濛濛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醢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嘈杂而糜溃,信净美而甘分。”说白了就是:在原先两款羹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加进了糁豆;不加醢酱之类调味品,不加花椒肉桂之类香料;清泉水,焖锅大火,煮至软烂。如今海南儋州的“东坡宴”上,还有这一款“东坡玉糁羹”的。东坡先生,海南人民永远怀念着你哟。 

    

  苏式原创美食    

  做官造福于民、文学大家、吃货,这三种身份,苏东坡都本色出演。尤其是他的美食烹调方法,可谓独树一帜。如苏东坡发现某地水乡多鱼,他会不时变化吃法,他做的一道烤鱼,味道特别之处不是只拿香葱垫底,而是拿整棵的香葱塞进鱼腹,微火慢烤,适时翻身,葱香、鱼香透彻表里,美味自然非比寻常,此时的东坡说不定还会生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兴呢!他甚至一时闲逸,便将烤鱼的密方刻在石头上,沉在水里,以期后世之人启之饱以口福。  

  东坡还将他临时发明烤羊脊的方法写信传给弟弟子由,说他在惠州市肆买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吃下的是羊蝎子”,而令东坡颊齿留香的却是螃蟹大爪的味道。  

  无论是玉盘珍馐的琼林宴,还是穷乡僻壤的粗食寡水,苏东坡一样的甘之若饴。那一年他离开定州南下,他写过《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将豆少麦多的杂粮粥当成“时珍”。年轻时准备试制科,他“日享三白饭,食之甚美,不复信人间有八珍”,所谓“三白”,便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的就是苏东坡对常州的依恋,这甚至是他觉得可以终老的一个城市。为何这么深的感情?当然还有令他念念不忘的常州美食。而今在常州的美食遗产上,有好多道菜肴都与苏东坡有关。比如有一道叫做“网油卷”的菜,据说就是苏东坡的原创发明。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在常州吃米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蒸饭团)时,忽发奇想说道:如果食物中里面有枣泥或豆沙,外面在包上一层像雪衣一样的东西,不要采用蒸或者煮,而是进行油炸,这食物的味道不更好吗?于是苏东坡试着亲自下厨,几经周折,终因未完全掌握雪衣制作之技,只能以蛋清包裹,但其效果并不理想。然而正是东坡先生的这一奇思妙想,千年来引起不少美食家的好奇和揣摩。后来经常州名厨反复研制,才慢慢演变成今日常州名点——网油卷。网油卷外壳脆而薄,脂香扑鼻、绵软适口、甜而不腻。在老常州人看来,这网油卷小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是一段记忆和文化,更是一种情结,即苏东坡情结。还有一道菜叫“糯米稻草鸭”,也是常州名菜之一,是由中国烹饪大师徐军根据苏东坡的遗世典故,发掘整理而成。苏东坡对鸭子的烹饪也有其独到之处,曾经写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千古名句。” 

    

  寻访苏东坡当年在宋朝的身影,湖北、江苏、浙江、广东、海南岛……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他孜孜不倦亲自烹调发明美食的往事,几乎可以出一本东坡美食地理志了。苏东坡热爱美食,热爱生活,是宋朝的超级文豪,也是超级吃货。如果他当年有微信圈,把他做的一道道美食发到朋友圈,想来该收获多少点赞啊 !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本链接按此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