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永久的思念:沐浴在亲情中的东平王刘苍

2017-04-26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汉代宗室诸王反叛者有之,以谋反的罪名被杀被削的也是史不绝书。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诸王,很多时候,所谓的谋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与宗室诸侯王彼此之间缺乏信任,皇帝总觉得诸侯要谋反,而诸侯总担心皇帝要收拾他们,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就真的反了,这种缺乏信任的紧张感是汉代宗室与皇帝之间的常态。难能可贵的是,东汉前期东平王(封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刘苍的事迹让我们在烛光斧影的帝王之家看到了一丝人性的闪光。

  破天荒的任命

  刘苍在光武帝的十一个儿子中排行第六,年少时爱读经书,聪慧多智,建武十七(41)年受封为东平王。成年的刘苍常以美髯公的形象示人,腰围据说有八尺二寸,这虽说有些夸张,但一望便知是个稳重的人。汉明帝做太子的时候就非常器重刘苍,这当然与刘苍的学识和气质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另一层重要原因:刘苍的母亲阴丽华是南阳新野县人,深受光武帝宠爱。光武帝刘秀也是南阳人,年轻时到新野就听说阴丽华是个美人儿,心里一直惦记。到长安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围观了高官执金吾出行时车队的盛况,不禁感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23)六月,刘秀指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昆阳之战,获得大胜,随后便迎娶了阴丽华。建武四年(28),阴氏产下自己的大儿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而刘苍是她的二儿子。一母所生的血缘亲情,这应当是汉明帝看重刘苍的又一个因素。

   

 汉明帝刘庄像

  汉明帝原本不是太子,明帝在所有兄弟中排行第四,前面的三个兄长都是光武帝的首任皇后郭圣通所生,太子是大哥刘强。只不过后来因为光武帝与郭圣通夫妻不和,废掉了郭氏,刘强也不再做太子。相应地,阴丽华被扶正,而她的大儿子刘庄成了嫡长子,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子。建武中元二年(57)光武帝驾崩,刘庄做了皇帝,他最信赖的当然是自己的三个同母弟弟,其中广陵王刘荆心术不正,不可用。而琅邪王刘京虽爱读书,但止于舞文弄墨,不大会政务。只有东平王刘苍堪为大用,被明帝任命为骠骑将军。东汉骠骑将军的地位本来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下,属下高级官吏的编制数额与三公没有太大差别,都在三十个左右。而明帝规定刘苍的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高级官吏的编制多达四十人。此前各种带“将军”字眼的官职多是出于军事需要临时设置,仗一打完就撤掉了,而刘苍这个骠骑将军根本没有领兵作战,主要职责就是在朝中辅政,一干就是五年,若不是他自己辞职的话,按照汉明帝的意思,说不定还能接着做很多年。

  任用一个宗室子弟担任当朝的首席辅政大臣,这在汉代是空前绝后的。众所周知,西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发动了“七国之乱”。此后,汉朝中央政府对同姓宗室子弟的防范措施越来越严格,一是减少王国官员的数量,降低他们的行政级别,贬之为“左官”。二是针对宗室成员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习惯,比如考虑到河南、河内、河东三郡的重要战略地位,就有“宗室不宜典三河”的说法。郡太守都不让做,更何况是辅政大臣?汉明帝若不是出于对弟弟的充分信赖,万万不敢让他呆在自己身边,并且还赋予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急流勇退的智者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刘苍对儒家礼仪很在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光武帝在位时,天下承平时日不长,很多祭祀礼仪都没有议定。而汉明帝即位后又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何尊崇刚刚去世的父亲光武帝。永平二年(59),刘苍认为汉朝复兴已三十多年,应当抓紧把这些制度定下来,使后世有所遵循。他联合公卿大臣商定了祭祀天地时皇帝和群臣该如何穿戴,该乘坐什么规格的车子,祭祀光武皇帝时的乐舞该如何编排。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很琐碎,但在古代的等级社会里非常重要,不同的礼仪代表的是不同的等级身份,明尊卑、别贵贱很大程度上要靠这个。天地和天子在古人认定的宇宙秩序中正是分列前三位的,而开国皇帝在一个朝代的所有皇帝中又具有独尊地位,刘苍将天地和光武皇帝的祭祀礼定下来,可以说,做的正是最紧要的事情,因为他树立起了东汉王朝天命正统的地位。

  刘苍也很会利用儒家学说引导自己的皇兄。永平四年(61)春天,汉明帝在洛阳一带巡行,本来计划视察城市建设情况,但计划完成了,他却不愿回宫,还想顺便北渡黄河到河内郡(今河南焦作、鹤壁一带)打猎散心。刘苍听说后,立刻上言:“春天正是农耕时节,外出打猎难免会骚扰群众。为臣知道皇上这次出巡并没有兴师动众,所过之地都称赞您有召公爱民之德。但皇上身为天子,一举一动都应当顺应上天规定的四时节气。春天是万物生长之时,陛下逆天时而猎杀,将会招致大不祥的灾异啊!陛下都逆天而行,又如何为万民做表率呢?陛下既然已经外出,为今之计,不如顺道视察一下庄稼的长势,也算师出有名,然后赶紧回宫。真想打猎,不妨等到秋冬季节,那时万物萧索,天时肃杀,陛下应天而动,大张旗鼓地进行猎杀,岂不更好?”明帝也是饱读诗书的人,很信奉汉代儒家那一套天人感应理论,看过奏折,他也觉得刘苍是真心为他这个做哥哥的着想,当天便掉头还宫。

  卓越的才识使刘苍声望越来越高。他以史为鉴,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在辅政的几年中多次请辞。他委婉地说:“臣乃浅薄鄙陋之人,过蒙拔擢,位极人臣,陛下待臣真是恩重如山。凡夫俗子尚且知恩图报,况且臣身居宰相之位,又与陛下有手足之亲,自应一马当先,誓死报效陛下。但臣资质愚顽,况且身体也不好,实在是力不从心。如果总占着位子,那就是尸位素餐,会被天下耻笑的。如今四海承平,正是无为而治的时候,官多反而扰民。依臣之见,朝廷文官尚且可以裁撤一部分,武官更不该设置。再说汉兴以来,宗室子弟一向不让担任公卿之职,原因就在于祖宗考虑到子弟干预朝政,容易犯错误,最终会失去爵位荣宠,家族亲情也会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祖宗实在是深谋远虑,恳请陛下照此施行,准许臣辞去骠骑将军一职,这样,陛下与臣可永保兄弟之好。”起初汉明帝坚决不同意,但刘苍一再上书,到永平五年(62),明帝看弟弟这么固执,无奈之下,只好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批准他前往封地“就藩”。

  虽然刘苍不做将军了,明帝仍然要求他继续保有骠骑将军大印,这就意味着朝廷已不打算再将骠骑将军一职授予他人。明帝还允许刘苍把做骠骑将军时的手下官员带到东平国去,只需改为王国官名即可。这个优待在汉代诸侯王中也是很特别的,因为七国之乱后,朝廷为防止诸王与属下官员结党,剥夺了他们自置大员的权力,像王国太傅、王国相之类,都由朝廷“空降”而来。明帝屡次给予刘苍破格优待,足见他对这个弟弟的信任之深。

  江湖之远不忘君

  永平六年(63)冬,汉明帝在东巡途中会见身为诸侯王的兄弟子侄之后,诸王各回封地,唯有同母弟弟东平王刘苍、琅邪王刘京随同明帝来到洛阳,这主要是为了看望身体欠佳的皇太后,顺便兄弟相聚。次年正月,皇太后驾崩。母亲下葬后,刘苍要回东平,明帝特赐五百个宫人奴婢,又赐布二十五万匹,还有其他不少珍宝器物。永平十一年(68),刘苍与诸王到洛阳朝见明帝,呆了一个多月。临走时,明帝到郊外相送,回宫后怅然若失,给东平王写信说:“辞别之后,为兄独自坐了一会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想还是赶紧回城吧。可回来的车上,我坐卧不宁,一会儿伏轼沉吟,一会儿抬头望着你离去的方向,也不知你走到哪里了,更不知我们兄弟何时才能再相见!前几天我问皇弟在家做什么最快乐,弟说做善事最乐,此言甚大,正与弟之腰围十分相称哦!我今天派人送十九枚列侯印章到东平国,让国中五岁以上的王子都带上吧。”

  四年后,明帝巡幸到东平,赐刘苍一千五百万钱,布四万匹。明帝将自己作的《光武本纪》展示给刘苍,刘苍也呈上一篇文辞优美典雅的《光武受命中兴颂》,明帝览罢击节称叹,特命校书郎贾逵对这篇颂文加以训诂。所谓“训诂”就是给字词注音释义,便于理解。贾逵是与马融、郑玄等齐名的东汉大儒,一般只有《诗经》、《尚书》、《孟子》之类的先秦儒家经典才有资格烦劳大儒们进行训诂,而汉明帝让贾逵给刘苍的著作注音释义,这简直就是把弟弟推到了先秦圣人的高度,可见他对这个弟弟是何等尊崇。

  明帝在位十九年去世,继立的章帝为明帝第五子,他对皇叔刘苍的厚待有增无减。刘苍虽远在东平,对新近上位的侄子却很挂念。建初元年(76)有地震发生,这在汉代不仅仅是造成多少人伤亡那么简单,还被看作政治混乱、天地失序、阴阳不调的表现。按照儒家的思想,地震一出现,皇帝不但要及时安排救济灾民,还需要下诏让大臣批评自己的过失,然后通过纠正不合理的施政行为,以达到阴阳和谐的目的。但要让皇帝承认错误,那得看人家够不够自觉,有的皇帝或许只是做样子而已,未必有接受批评的诚意。一般臣子若是真的指责皇帝,搞不好会龙颜震怒的。但刘苍身为皇叔,没有这样的疑虑,他就此次地震陈述了消灾弭难的三项措施,侄皇帝仔细阅读了数遍,感觉“心开目明,旷然发曚”,决定果断承担自己为政不善的责任,同时下诏整顿吏治,广揽贤良。为了表示对皇叔的感谢,章帝慷慨地赐了五百万钱给刘苍。

  后来,章帝打算为光武帝、汉明帝的陵墓设置县邑,汉代称之为“陵邑”,都建立在帝陵附近。但由于新设县邑要迁徙大量人口,花费巨大,西汉晚期已停止实行陵邑制度。刘苍本来只是听说侄子要复兴旧制,他担心消息不可靠,就派人到洛阳打听。派去的人回来告诉刘苍,诏书都已经发出,皇帝岂能朝令夕改,怕是难有回旋余地了。刘苍不信这个邪,他劝章帝:“光武皇帝、孝明皇帝都明确禁止厚葬,陛下难道忘了吗?在附近建设陵邑,标志太过明显,很容易招贼的,这哪里符合魂灵安息的本意?再说建造城池劳民伤财,让百姓远离故土,也会有怨气的,愁怨感天会带来灾害,必然影响收成。陛下身为孝子,何不想想祖、父的嘱托?代天养民,何不想想百姓的疾苦?”皇叔的一番教导令章帝幡然醒悟,立刻下令停止修建陵邑。这件事使章帝深深体会到叔父对国家、对自己的重要性,此后凡有疑难不决的政务,他便通过驿站千里咨询,而刘苍对侄子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奏一概得到章帝采纳。

  叔侄情深

  建初三年(78),汉章帝游览洛阳南宫,看到祖母阴太后生前的器物和衣服,旧物仍在,斯人已亡,章帝不禁悲从中来,命令宫中留下一部分,其余衣物赐予诸侯王、公主以及身在京师的宗室子弟。章帝还特地给刘苍和刘京写信说:“我在南宫见到祖母衣物,心里很难过。叔父都是至孝之人,想必也是如此。现在我派人送祖母衣物过去,叔父可以时时瞻仰,以抒孝子思亲之情。随衣物还有一匹汗血宝马相赠,以前我只是听说有这种马,近来一见,果不其然,宝马身上确实有血渗出。最近边境有战事,我也没有闲暇的时候,对叔父失于问候了。希望叔父保重身体,多多给朝廷进献谆谆告诫之言。”

  章帝言辞恳切,刘苍也很想入朝见见侄子。建初六年(81)冬,刘苍上疏请求入朝,章帝很快批准。考虑到诸侯王出行排场大,开销不菲,章帝在诸王出发来洛阳前,都赐钱作为补贴。但其他诸王都是一千万,只有刘苍得了一千五百万钱。细心的章帝又担心刘苍在冬季出行容易受寒,还专门派人赏赐貂裘和专供皇帝食用的食物珍果。刘苍快到洛阳时,章帝让负责接待诸侯王的大鸿胪窦固前去郊外迎接,而他自己却跑到刘苍在京师的住所,亲自指挥悬挂床帏,把起居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得妥妥当当,就等叔父前来享用。在正式朝见之前,章帝下诏:“当年高皇帝为尊崇萧相国(萧何),特别规定,萧相国觐见时,礼官不准称呼相国的名字。东平王不仅是贤能之士,还是朕的叔父,行礼时也不许叫名。”刘苍拜见章帝时,一直坐车到大殿门口,才下车与章帝相见,而其他诸王没有这样的礼遇,他们在距大殿很远的地方就得下车,然后步行进殿施礼。

   

汉章帝刘炟像

  特殊的恩遇令刘苍很不自在,他对章帝说:“贵贱有别,高低有序,国家才有秩序。陛下是大汉天子,尊崇下臣却委屈了自己,这与祖宗规矩不合。臣每次朝见都是诚惶诚恐,一举一动,每每感觉手足无措。陛下万万不可再这样。”章帝览奏连连叹息,深心敬佩叔父的谦恭之德,结果就是章帝再一次打破了常规。按照汉制规定,诸侯王的女儿只能封为乡公主,章帝特封刘苍的五个女儿为县公主。

  刘苍在京师呆了两个月,大鸿胪奏请发遣诸王各回本国,章帝特批将刘苍留下。看着叔父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章帝将皇家珍藏的秘密书籍、列仙图、道术秘方赐给刘苍,由衷地希望叔父健康长寿。流连到建初七年(82)八月,大鸿胪再次奏请发遣东平王回国,章帝无法再推托,手写诏书一份赐给刘苍,其中说道:“骨肉亲情出于天性,距离远近是无法阻断的。但是这几个月多次见到叔父,感情到底要比叔父在国时浓重一些。叔父要走,我实在不忍心在大鸿胪的奏折上签字,不得已只好交给小黄门(由宦官担任)来签了。哎,我舍不得叔父走啊,此情又有几人能知?”临行前,章帝亲自为刘苍饯行。一个成年的皇帝竟然如同离不开父母的小孩子,眼中噙着泪花恋恋不舍地送走了叔父。

  永久的思念

  东平王回国后不久,又得到章帝赐予的珍宝车马,以及价值以亿万计的钱与布帛,尊宠更盛。但年岁不饶人,加上往返途中的颠簸,刘苍一回国就得了重病。章帝派遣名医给刘苍医治,并让宫内太监前往东平国悉心侍奉,使者也在东平与洛阳之间你来他往,甚是繁忙。为了及时掌握叔父的病情,章帝还专门改变驿站的工作方式,要求以最快速度将东平国的消息传递过来。但这一切都没能挽救刘苍的生命,建初八年(83)正月,东平王刘苍去世。

  如此重要的人物去世,朝廷首先要给出一个总体评价。章帝赐予刘苍的谥号为“宪”,按照古代的谥法,“博闻多能曰宪”,这就是说,章帝认为皇叔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广博、能力出众。为了使皇叔的功业彰显于后世,章帝还特意下诏让东平国大臣将刘苍多年来撰写的诗赋奏章收集起来,送到洛阳以供阅览收藏。刘苍的葬礼规模也很宏大,章帝从朝廷中派出数名高级官吏,监护丧事,并命令外戚列侯和诸侯王、公主一律到东平国奔丧。为办理丧事,朝廷前后赐钱一亿,布九万匹,把本该皇帝葬礼才能使用的车马、旌幡和虎贲士兵也送到东平国,为叔父送行。章帝还写了一篇策文以表达自己的哀伤,其中说道:“昊天不吊,不报上仁,俾屏余一人,夙夜茕茕,靡有所终。”意思是苍天无眼,将叔父从他身边夺走,只留下他一个人在无尽的孤独中终老此生。身为天子,却因一人之死而抱怨上天,正可以说明叔父在章帝心目中的分量。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