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欲翻案?刘禅能否算得上个有能力的皇帝

2017-08-01 来源:长空星照

  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自古就被看成是一个无能君主的代表,成语“扶不起来的阿斗”说的就是他。还有一个成语与他有关,就是“乐不思蜀”,是说他到了魏都,因为司马昭对他好,连自己的故国也不想了。不过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禅还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绝对算不上昏君,还说他聪明有智慧,颇有点儿全面翻案的意味。那么,刘禅真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聪明皇帝吗?

  说刘禅有本事都有哪些依据呢?诸葛亮死后不给继任宰相“开府治事”的权利,并且将行政和军事分开;不腐化不横征暴敛;统治四十一年,其中有诸葛亮死后二十九年;主动投降让百姓免遭战火;乐不思蜀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蜀国大批的官员。

 

  (刘禅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再设立丞相,而是以蒋琬为尚书令,紧接着给他加了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升任为大将军。四年后的延熙元年,蒋琬开府,第二年又加为大司马。费祎先是代替蒋琬为尚书令,当蒋琬从汉中回来后,费祎才成为大将军,正好是蒋琬开府治事的同一年。从两人的任职情况可以看出,并不是刘禅要自己当家理政才不设丞相,而是蜀国或者是蒋琬自己认为不能够完全代替诸葛亮才这样的。至于说这办法有多么“高明”,实在看不出来,汉献帝的建安初期就是实行这种制度,直到曹操成为丞相;刘禅的老爹刘备也是在丞相制度下搞了个行政、军事分设,只不过后来被诸葛亮一把抓过来了而已。有了这些先例,不需要刘禅多么聪明,一个内侍官员说句话就行了。至于说不设立丞相,并不等于废除了丞相制度,蒋琬在延熙元年“开府”,说明他已经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宰相。稍后接替他的大将军费祎并没有“开府”(费祎开府是在蒋琬死后),说明他们并不是并列关系,而蒋琬紧接着兼任了大司马,仍然有对军队兵马的调动指挥权。这种变动,倒更像是蒋琬自己觉得在外控制还是在内控制更合适,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还没有诸葛亮那般威望和能力。

  即便是不设立丞相是一种帝王之能,也不过是帝王的一种权术罢了,究竟是不是刘禅自己的思想的体现也很难说。只不过,蜀国没有设立史官,后世写史之人没有依据,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而已。

  刘禅总共在位四十一年,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又统治了蜀国二十九年。看一个君主是不是有能力,关键在于他干了些什么,而不是看他在位有多长,看一看《三国志•后主传》就知道,除了说谁谁干了什么,就没有见刘禅自己干了一点儿什么,这样的皇帝,连魏国那几个傀儡皇帝都不如!本来,刘禅有一个好的家底,父亲刘备曾经被曹操称之为天下英雄,又是汉朝的王系后人,这种政治上的优势天下能有几人?诸葛亮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大的“人力资源”,他的治国能力在当时堪称顶尖人才,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忠心耿耿,对蜀汉政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由于这个“阿斗”是个扶不起来的主儿,所以,这个蜀汉国在诸葛亮以后,很快就显现出败象,终于成为第一个被消灭的对象。可以把他和孙权、曹睿两人比较一下,刘禅有哪一点儿能比得上两人?汉献帝在位31年,难道说他比东汉大部分皇帝都有能力?

  那么刘禅的蜀汉国为什么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呢?这应该有内外两个原因。内部原因,蜀汉大部分时间都是荆州人执政,就连内侍官员也都是荆州人,至于后期的姜维,也不是益州本土人。这种情况会让他们专注于对内部的统治,有矛盾也会局限在内部处理和解决,同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始终都大不过与益州部族豪强之间的矛盾,这样反而让皇帝处在一种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从外部来说,三国最为强大的魏国,这段时间关注的重点在于内部,即便是对外用兵,也是把吴国作为重点,这就是诸葛初次北伐,会引起中原震动的原因所在。当司马氏完成了对魏国的控制,需要以盖世之功来为改朝换代作为砝码的时候,他为什么选择道路难行,路途遥远的蜀国而不是就近的吴国呢?关键在于,这个蜀国比吴国烂的透彻。一个烂透了的国家,他的皇帝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吗?千万不要把责任推给诸葛亮,说他用人太过求全,以至于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后边有二十几年呐,一个皇帝想改变什么,时间是允许的。即便是时间真不够用,只要你开始做了就好。就像明朝的那个亡国皇帝崇祯帝,尽管他做了很多无用功,但至少人们说他想挽救明朝的命运,也在尽力地做,可刘禅做了什么?相反,是诸葛亮留下了好的东西让他多当了几年皇帝。诸葛亮都给他留下了什么呢?这就是法律、制度以及人员班底,就是刘禅不至于荒淫,也是诸葛亮给他选拔了一个好的内总管董允。等到董允死后,刘禅可以自己选人了,结果重用了一个陈祗,宠幸了一个黄皓,这国家可就真不像个样子了。黄皓受宠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帝王的高下,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处于一个战事状态的皇帝,有谁会让一个宦官掌权?至于说他没有横征暴敛,他又颁布过多少减免赋税的政令?

  刘禅主动投降,古人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因为自古以来,国君都是和国家社稷共存亡,国家亡国了,国君就不应该活着,这就是国君和臣民的不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自杀身亡。刘禅如果真是为了百姓,也应该在下令不抵抗后自杀,但他却屈辱地称臣活着,真不知道这是那家子的智慧!我们今天回头再来看看,刘禅投降是为了蜀国百姓吗?魏国大将邓艾走阴平小道,突然出现在江油,在绵竹打败诸葛瞻后,兵临蜀国都城成都城下。这时候,刘禅召集文武百官商量,有的人主张向东依附吴国,有的人主张向南进入蛮夷地区,就是没有人主张据城一战,这就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治下的朝廷百官!刘禅是怎样的表现呢?和他这四十年来的做法一样,等着别人做出决定,然后下达一道“圣旨”。然后谯周出来说话了,说魏国强,吴国弱,要投降就投降一个强国,因为天下还没有统一,魏国肯定会接受。不但接受,还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待遇。而投降吴国就不同了,人家肯定不会给一个好脸子。搞不好等吴国也被魏国灭了,我们还要再来一个“二次投降”。然后说向南的问题,那儿本来就不发达,到了那里我们吃什么?然后拍着胸脯向刘禅保证,如果投降,魏国不给你一个王侯,我就到魏国的首都去,以古代的义理和他们说道说道。刘禅这时候仍然是一副一贯的从未改变的木偶表现,既然别人驳不倒你谯周,那就听你的,投降吧!

 

  (谯周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这个过程,谁能够看出刘禅是为了百姓?如果真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刘禅客观上顺应了历史潮流,为什么他不在魏国大军刚进入蜀国的时候投降,那样不是能够更多的避免杀戮吗?实事是,魏国对他的灭国之战已经打响了,他还在成都浑然不觉,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等到兵临城下,也只是研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看不出谁想到过百姓。

  再说说“乐不思蜀”问题,有人说他这是裝痴卖傻,既保全了自己,也保护了一大批蜀国官员。事实真是这样吗?

 

  (司马昭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本博客有一篇博文:《刘禅乐不思蜀是一种智慧吗》,对此说的比较详细,附在后面,在此简单说一下观点。

  当刘禅第二次改变了说法,司马昭都能够听出来这是郤正教他的,难道他就听不出来前面的“乐不思蜀”是真心流露还是在装吗?就凭刘禅那点儿智商,他能糊弄的了司马昭吗?真实的情况,司马昭非常需要这样一个无心无肺无情无义无能无耻的皇帝,他要留下刘禅给东吴皇帝以及自家身边这个傀儡皇帝做一个榜样,这就是司马昭还要让刘禅继续醉生梦死活着的原因。至于说他还能保护蜀汉国官员,则更是无稽之谈。蜀汉国官员生死升降,只在于是不是效忠新主子,与刘禅无关,否则,关羽满门遭杀,刘禅为什么不能保护?

  中国人始终都有大一统思想,这是我们对社会发展趋势规律性的认识,但我们永远都不会认同一个国家的集体投降。如果我们认同了刘禅,那将把刘备、诸葛亮置于何地?所以,给刘禅这样一个人翻案,怕是找错了对象。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