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吴隐之 这个封疆大吏卖狗嫁女和夫人打柴

2017-08-31 来源:文史天地

  “官六代”的家世

  吴隐之(?—413年),字处默,祖籍济阴郡甄城县(今山东甄城县)。其六世祖吴质才学通博,人情练达,辅助曹丕夺权。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口诵华美的辞章赞美曹操的功德,而曹丕是慢热型,急就诗赋相形见绌,就紧张了。旁边的吴质对曹丕悄悄地说:“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听了吴质的话,哭得非常伤心。曹操于是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曹丕在政治上捞了一桶大金。曹丕(魏文帝)登基后,没有忘记吴质的功劳,他和儿子曹叡(魏明帝)均让吴质做了侍中(副总理),爵封列侯。

  此后,吴家逐渐衰落,到吴隐之的父亲吴坚时,已没有什么“功名”了,吴家彻底沦落为士族寒门。吴家本来就穷,可是祸不单行,吴隐之10岁时,父亲吴坚病逝了。从此,孤儿寡母,生活更加艰难,母亲童氏靠纺纱织布,采集野菜来养活吴坦之、吴隐之兄弟。没过几年,母亲又离开了人世。这对青年吴隐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贫困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使他屈服堕落。没条件上学,请不起先生,便借书自学。由于他勤奋好学,博涉文史,20多岁的时候便获得了“儒雅”的美名。

  高官赏识提携

  吴隐之在为父亲守孝期间,常哀伤哭泣,路人也被感动得流泪。后来母亲童老夫人病逝,吴隐之、吴坦之兄弟两人早晚祭祀。当他们想到母亲的恩情和艰辛,当有宾客来吊丧时,他们兄弟两人顿足大哭,悲痛欲绝,旁人亦为之落泪。有一次,吴隐之吃到味道鲜美的咸酸菜,觉得母丧期间不能吃美食,便倒掉不吃。韩康伯时为丹阳郡太守(省长),其母殷氏贤明,每次听到二吴的哭声,便放下筷子不吃饭,被两吴感动得泪流满面。她对儿子韩康伯说:“你如果为朝廷挑选官员,就要重用这样的孝子。”韩康伯也很赏识两吴。韩后任吏部尚书,便推荐吴隐之担任了辅国功曹(管国家组织人事的官员),不久升迁为征虏军事(国防部参谋)。

  吴坦之是豫州刺史袁真功曹(管豫州郡组织人事的官员),袁真反对恒温被杀,吴坦之也受牵连被捕将被处死。吴隐之为了挽救哥哥的生命,亲自去拜见恒温,请求让自己替哥哥去死。恒温很感动,认为吴隐之是难得的忠义之士,便释放了吴坦之,并向皇帝上书,提升吴隐之为奉朝请(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尚书郎(国家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卖狗嫁女和夫人打柴

  东晋太和十年至十三年(385—388年)间,吴隐之以奉朝请的身份,被卫将军、尚书令谢石提拔为卫将军主簿(谢石办公室主任)。谢石是东晋著名人物,淝水之战的晋军总司令便是他,这一仗足使他名垂青史。

  谢石将军府的主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其职责无非是高级文员,是将相的一个大秘书而已。但若论其地位,却又十分重要;论其权力,有时候也大得让人咋舌。如王珣为东晋权臣恒温的主簿,时人便有说王珣既能让恒温发怒,也能让恒温高兴,主簿的地位和权力,由此可见一斑。当时谢石声誉日隆,炙手可热,而且谢石的私生活豪华奢侈,聚敛无度,家境十分富裕。吴隐之在其手下工作,俸禄很高。退一步说,即使其工资低,但他只要运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以谢石为榜样,玩弄潜规则,能捞就捞,肯定会很富裕的。但吴隐之一直操守清廉,不屑于搞腐败,玩潜规则。做了大官后,他把所得到的俸禄赏赐的大部分施舍给亲族,共同维持生计,可自己夏无纱,冬无裘。公务之余,还自己做家务,衣服污秽了,便自己洗。每天读书、批阅公文到深夜,寒冬腊月,没有皮袄裘袍,便披着棉被御寒。

  谢石对吴隐之的生活很关心。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谢石知道他家穷,嫁女一定会很寒酸,便吩咐手下带着办喜事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前去帮忙操办,准备风风光光地为其女办一场宴席。到了吴隐之家里,只见大门紧闭,家里鸦雀无声,冷冷清清,毫无办喜事的气氛,只见一个丫鬟正牵一条狗去街上卖。原来吴隐之要靠卖狗的钱来打发女儿出嫁。

  不久,朝廷委任他为晋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太守。当时的晋陵,靠近京城,东晋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十几个侨郡和侨县,来安置从北方迁来的“侨民”。这种南北混杂、紊乱无纪的情况,对于出任当地郡守、县令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搜刮良机。然而吴隐之却从不聚敛财富,骚扰百姓,一直靠工资生活。当时晋陵城的市民,常看到有位农妇打扮的中年女人,每天从太守家里出城上山砍柴,背柴回家又烧水做饭。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太守家的女仆,后来才知道她竟然是太守吴隐之的夫人刘氏。

  贪泉明志

  晋陵太守任满后,吴隐之又回到京城,由中书侍郎一直升迁到御史中丞(监察部部长)、左位将军(京师军区司令)。这时的东晋王朝已是动乱迭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达官贵人不是沉迷酒色,醉生梦死,便是朋比为奸,争权夺势。在这个黑暗的官场中,吴隐之既不骄奢淫逸,也不攀附权贵,继续保持廉洁俭朴和刻苦好学的品行。

  恒温之子、权臣桓玄掌权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便把素以清廉闻名的吴隐之派遣到广州任刺史。希望他去那里树立新形象,改变岭南历任刺史皆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弊政。

  当时的广州郡,辖区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两地的大部分地区,依山滨海,物产丰富,尤以象牙、珍珠、海味、珠宝、香料、名贵药材等誉满天下。州所番禺(今广州)自东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外贸中心。来自东南亚、西亚等地的商船,一年来几次,带来了大量的奇珍异宝。所以,历来有“广州刺史只要一进城门,便得三千万”的说法。但因为地处僻远,瘴疫流行,在东晋时还属蛮荒之地,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做官。只有那些家里贫困而又想发横财的人才肯去。到广州做刺史,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宝物,几辈子享用不尽,以往的广州刺史因此没有一个不贪的。

  402年春,吴隐之带着家人南下赴任,来到广州石门(今广州西北10公里处)。此处有处泉水,人称“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的人,都要丧失廉洁的美德,变得贪婪无比。因此,凡是路过这里的官吏,为了标榜清白,宁肯忍着口渴,也不沾一下贪泉。吴隐之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对家人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他径直走到泉水边舀水喝,然后题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人们都说喝了这泉水,就会贪财爱宝,假如让伯夷、叔齐那样品行高洁的人喝了,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

  新来的刺史大饮贪泉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番禺城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纷纷,新刺史肯定又是一个大贪官。谁知吴隐之到任后,越发注意自己清廉操行。他平时吃饭,不沾酒肉,仅以蔬菜和鱼干佐餐,家人穿的衣服依旧是以往的布衣,府内前任刺史留下的帷帐、器物等豪华之物,也一概撤除,堆放到仓库里。开始,有人说他故意作秀,他笑而不语,年复一年,吴隐之一如既往。有一个僚属以为他喜欢吃鱼,便将剔除了鱼刺的鱼肉悄悄地放到他家里。吴隐之发觉后,不但不领情,还生气地处分了送鱼人。大领导以身作则,恪守清操,廉洁俭朴,不图身外物,下级便自然不敢过分搜刮,刻薄百姓。一向以贪污渎职而闻名的岭南官场,经过他惩贪官、禁贿赂,一时间居然大有好转,岭南民风也日趋淳朴。为了表彰他“革奢务啬,南域改观”的操行和政绩,元兴元年(402年),吴隐之被朝廷升迁为前将军(省军区司令),并得到赐钱50万、谷千斛的奖赏。

  元兴元年(402年)七月,浙东民军卢循舰队从浙江临海来到广东南海,登陆进攻番禺。刺史吴隐之拒守百余日,长子吴旷之战死,因无援而兵疲。十月,卢循夜袭,火攻城区,焚烧3000多家,杀守城军民1万余人,吴隐之撤退途中不幸被俘。卢循上书朝廷,说吴隐之是桓玄的人,应该处死,皇帝反对,刘裕写信给卢循,叫他释放吴隐之。 

  405年5月,久被羁押的吴隐之才被释放北归,与南来赴任时一样,仍然是两袖清风。他忽然在船内,发现一个来路不明的包,不是赴任时的物件,便问妻子缘由。原来刘夫人在广州节衣缩食,私下买了一斤沉香木(熏衣香料),打算带回老家换点钱以补贴家用。吴隐之听后非常生气,随手拿起沉香木,“扑通”一声扔进江里。

  晚节弥坚

  吴隐之回到家乡后,全家人住在一个狭小的院落里,篱笆墙,里外6间小茅草屋,遇到家里有客人来,妻女连个躲避之处都没有。当时刘裕正在着手改革东晋腐败弊政,因此对以廉洁著称的吴隐之十分敬重,见他生活贫困,便送来车、牛,还打算为他建造豪宅。对这些厚礼,吴隐之均婉言谢绝。

  不久,吴隐之被朝廷任命为度支部尚书(财政部部长)、太常(分管文教的副总理)等职。度支部尚书掌握国家财政大权,这是一个发财快、极难得的职务。吴隐之不取不义之财,尽管家徒四壁,却从不染手钱财。身为度支部尚书的他,不仅家中生活清贫一如既往,且其办公官署也用竹篷当屏风,连坐的毡席都没有。升任中领军(御林军司令)后,他继续保持清廉的操守。每月初领到工资后,除留下一家所需的生活费外,其余全部用来接济亲族,结果自己家里反而窘困,常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家里的女人从早到晚纺纱织布,赚些小钱补贴生活。他居家时,总是一件布衣裳,上面还打满了补丁。412年,因年迈体衰,他主动辞官归里。翌年,死于家中。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