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泉州金苍绣:巧手走细丝 绣线包金箔

作者:杨红军 · 2017-09-02 来源:中华网文化  

  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民间叫金苍绣。金苍绣所用丝线为苍线,比起寻常的绣线来说要更粗,是用不同颜色的箔包起来的,其形状如“葱”,“葱”的发音在闽南话里为“苍”,所以才有了“金苍绣”的名字。

金苍绣技艺传承人 林秀清 

  金苍绣技艺传承人 林秀清

  林秀清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从小开始跟着姐姐学金苍绣,已有30多年的“绣龄”了。这门手艺从爷爷那里传下来,她算是第三代,女儿也在跟着学。在泉州,林秀清开着一家金苍绣绣品的手工作坊,位于一栋居民楼的二层,大概有一百平米左右。作坊一侧摆放着几台电动缝纫机,另一侧就是刺绣的工作区。做好的成品堆放在墙角的架子或者工作台上,一摞摞裁剪完的布片,一卷卷各种颜色的细线在作坊里随处可见。

  四个中年妇女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埋头缝纫、裁剪和刺绣,不时给手边的便携式收音机调换一下频道。缝纫机工作起来噪音不小,她们换起频道来也就随心所欲了,不用去照顾其他人的口味、喜好。

边刺绣,边听收音机的“绣娘” 

  边刺绣,边听收音机的“绣娘”

  在靠近门口的地方,一个小房间被隔了出来,算作是办公室。办公室里,一个年龄偏大的妇女在一个字一个地拼接对联,所用到的文都是根据客户要求从放在办公桌上的电脑里打印出来的。宗教对联有一定的特殊性,她手边放着两张已经有些起皱的A4纸,上面列着一些经常会用到的词组,以便随时查阅。在台式电脑旁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与刺绣、造型、服装设计等有关的书籍。一摞摞包装好的绣品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了靠墙的木架方格里,花花绿绿的,看上去十分喜庆,也让原本就不宽敞的小房间看上去更加拥挤了。

  “泉州的金苍绣绣品曾经销路很好,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都有客商前来。现在的订单以台湾地区居多,有私人订制,也有中间商来批发的。”林秀清说,“全部手工绣品价格要高一些,半机绣的则稍微便宜一点。现在,一部分底花和简单刺绣都改用机绣了,剩下的再经手工刺绣,纯手工的绣品便越来越少了。一个人要绣一件这样的绣品做出来,差不多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明眼人一眼就能分辨出绣品的优劣来,不需要多说什么。”林秀清指着一位工人正在绣的绣品说。

  绣线艳丽 绣品“富贵” 

  传统的金苍绣做起来颇费功夫。选好的图案画在稿纸上,用绣针沿着图案轮廓刺出细而密的小孔来。裁出来的布匹绷在木框上,将刺好孔的图纸蒙在布匹上面,用颜色粉浆搽过图纸,图案跟着也就印在了布上。用金葱线勾绣出图案,这叫做金葱平绣;用棉花堆缝图形,其上用金葱线绣出图案,这叫做金葱秃绣。图案绣完后,要用米浆在其背面一侧均匀涂抹,上浆。接下来的工序就与刺绣没有多大关系了,无非是裁剪、拼接一类的。

  “金苍绣的特殊之处在秃绣,有的凸起之处能够高达20多公分,这在其他刺绣中是没有的。”秃绣能够绣出浮雕的效果来,“浮雕”是用棉花之类的东西做填充物,在印好的图案上固定出想要的造型来,在表面缠绕上苍线,这一步是很考验功力的。

金苍绣多龙、狮图案 

  金苍绣多龙、狮图案

  与其他种类绣品所用之处有所不同,现在金苍绣绣品多为宗教之用,这中间有分成了庙宇绣品、道场绣品和阵头绣品,如佛服、绣佛、凉伞、幢幡、龙蟒桌裙、阵头绣旗等等。此外,在戏服、喜庆绣幛等上面偶尔也能看到金苍绣的身影。

  金苍绣用途“金贵”,与它有关的传说也透着一番“富贵”。相传,唐朝武则。天掌权之时,一次饭间,她觉得饭桌腿脚裸露在外,极为不雅观,便吩咐伺候的太监用一桌裙将之装饰一番。当时,太监无意间取了一块使用金苍绣技法的桌裙来用,打那之后,这个规矩与用法从宫廷传至民间,沿袭至今。

金苍绣中的“浮雕” 

  金苍绣中的“浮雕”

  “平日里有十来个工人在这里上班干活,今天因为是七夕节,很多人都没来上工。”林秀清说,“我的嫂子、弟媳等家人也在这里干活。”除了经营金苍绣绣品,林秀清还和附近其他制作宗教用品的作坊联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产业链,“我会把他们做好的一些头像、装饰品拿过来一些,等到有客户上门的时候就一并推荐出去,这样大家都能得到实惠。”

  现在作坊里的工人年龄都不小了,“年轻人很少愿意来当学徒的,之前的一些女孩子结婚后就在家里操持家务、带孩子了。我们也有去招收聋哑人、残疾人当学徒,毕竟这也是一门谋生的手艺,只要眼睛看得到、手能动就能学,但是效果也不理想。”

林秀清在教来访的伊朗女孩学金苍绣 

  林秀清在教来访的伊朗女孩学金苍绣

  “我也在担心这门手艺怎么传下去,只要有愿意来学的,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她们。”谈到金苍绣这门手艺的传承,林秀清颇为头疼。2010年年底,金苍绣技艺作为传统技艺,被纳入了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林秀清入选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或许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金苍绣,对这门技艺的传承起到推动作用。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