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每到升学节点孩子心理问题高发 看看专家怎么说

2023-07-26 来源:羊城晚报

暑期孩子们的学业没有那么繁重,家长会趁这个时间段带着孩子就医,解决心理问题。孩子哪个阶段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性格内向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要不要纠正?记者就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相关心理专家。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需要注意的是,有抑郁症状、抑郁情绪,不等于就是抑郁症。”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会长贾福军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初步筛查后,还需经专科医生诊断,符合一定的标准,如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学习和工作障碍等,才能确诊为抑郁症。”

别打断孩子与外界接触的过程

“多年前我曾进行一项队列研究发现,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后我延展研究,发现在初中转高中、小学转初中,甚至幼儿园转小学的时间段,都是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节点。国内外也有相关文献佐证了这一点。”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秘书长林勇强介绍,这与学习、生活状态发生转变有关。在这些转变节点,孩子要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会带来额外的压力。

林勇强解释,学业压力、家庭因素、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三大影响因素。其中人际关系是最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他建议家长不要因为安全或学习等原因,打断孩子与外界接触的过程。孩子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他建立社会支撑体系的过程。

性格内向≠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关键不是朋友的数量,而是关系的质量。”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谢永标提醒,家长无须强迫内向的孩子去变为外向的孩子,擅长人际交往的孩子能在与同伴的相处中获得快乐,不善言辞的孩子能在独处时获得愉悦。“比如有的内向孩子在热闹场合待半小时后,要回房间休息一会。但他休息后能恢复精力,能自我调节,不完全拒绝社交,就属于正常范围。”谢永标说。

家长也要心理“减负”

“社会的价值标准应该更多元,有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真的问题,往往是社会或家长用单一标准去要求孩子。”谢永标建议,家长应该尽量寻找孩子的天赋是什么,身体和心理的局限性是什么,与环境如何匹配,这样让他才能过好一生。

“不过,家长也要心理‘减负’。”谢永标提醒,现在很多人一有问题就归罪于原生家庭,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这种紧张、焦虑也容易传递给孩子。

对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贾福军提醒,“粗暴式”或“溺爱式”——这两个极端的育儿理念都要改变。“粗暴式”育儿表现在家长永远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不停地干涉、打压孩子的选择;而“溺爱式”育儿则表现为孩子干什么都行,对孩子表达出“我就养你一辈子了”,让孩子丧失努力的动力。

临床上干预青少年心理障碍时,往往需要家长的参与,因此家长与孩子的良性互动很重要。贾福军提醒:“较轻微的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但对于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则需要规范的用药治疗。即使症状改善了,仍要在专业人士评估下维持治疗。尤其是康复阶段,很多人觉得自己症状好转就自行中断治疗,这样很容易引起复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就越不良。”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