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凯风印象: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2014-04-01 来源:凯风网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南北长达1千米。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现存窟龛2300余个,佛塔近80座,碑刻题记2800余块,造像近11万尊。2000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代诗人白居易赞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冠。

 

  龙门石窟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  

 

  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龙门石窟许多洞中雕有排列整齐、生动细致、栩栩如生的小佛像。万佛洞内南北两壁刻有15000尊小佛像,每尊只有4厘米高。莲花洞南壁上方所刻小佛像每尊仅有2厘米高,可称得上微雕。

  

  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的万佛洞因洞内雕有1.5万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主佛阿弥陀佛背后还有52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

   

  开凿于北魏年间的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著褒衣博带式袈裟外出游说时的立像。  

 

  宾阳中洞、南洞外观。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历时24年仅完成了中洞造像,南洞和北洞到初唐才完成主要造像。  

 

  奉先寺大型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居中国石刻艺术之巅,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龙门石窟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的祥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奉先寺露天窟龛南北宽36米,东西进深40.7米。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像。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通高17.14米的卢舍那佛像头高4米,耳长1.9米。佛像面容丰腴典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佛像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圣洁。

   

  奉先寺群雕中小弟子阿难面相丰满圆润,菩萨表情端庄矜持。

   

  奉先寺群雕中雍荣华贵的菩萨头戴宝冠,项挂璎珞,肩垂帔帛,身着罗裙,使人不禁联想起白居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的诗句。  

 

  奉先寺群雕中的托塔天王神情肃穆,英武雄健,极富情态质感。狰狞力士摆臀送胯,怒目圆睁,尽显镇邪之威。

   

  龙门石窟包蕴着广博的内涵,丰富精湛的雕刻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分享到:
责任编辑: